最能猜透劉備心思的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眾多大臣的反對,執意東征伐吳,結果在夷陵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全軍覆沒。

夷陵之戰,不僅使蜀漢國元氣大傷,也間接導致了劉備憂憤而死。

事後,諸葛亮感嘆說 「若法正還在,就能夠勸說主上,使他不進行這次東征;即便是劉備一意孤行,也不會敗得這樣慘重 」。

能讓諸葛亮說這話,可見法正這個人在劉備集團還是很有分量的。

劉備一共當了三年皇帝,關、張、馬、黃這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都死在他之前,但這些人死的時候都沒有得到諡號,而法正卻得到了翼侯的封賞。

另外,法正死的時候,劉備一連流淚幾天,就是關羽、張飛這般老弟兄死的時候也沒有如此表現。

劉備為什麼對法正如此看重呢?應該說,這除了法正確有才能之外,關鍵在於,法正是蜀漢國最能猜透劉備心思之人。

法正是劉璋的部下,和孟達是同郡,和益州別駕張松關係不錯。

劉璋這個人比較軟弱,也沒有大的才能和作為,這讓有些不得志的部下看不起他,其中就包括法正。

張松想出賣益州給曹操,不受曹操待見,回來後就勸說劉璋斷絕與曹操的關係跟劉備結盟。

劉璋問張松誰可以擔任結盟劉備的使者,張松就推薦了法正。

這趟出使,已經顯露出法正八面玲瓏,善於揣測他人心思的特徵。

出使前,法正百般推讓,「不得已才接受命令去見劉備」。

張松和法正要好,此前已經見過劉備,去見這樣一位當時已經天下聞名的「英雄」,有必要推三阻四嗎?

關鍵在於,法正知道,劉璋這時候並沒有堅定結盟劉備的決心。

正因為如此,出使回來後,法正是和張松誇讚劉備的「雄才大略」,而不是向劉璋說劉備的仁義品德。

這次的出使,讓法正結識了劉備,也讓他日後進一步靠近劉備有了基礎。

曹操進攻漢中的張魯,劉璋擔心曹操得到漢中後借勢進攻成都,心生憂懼。

法正順便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讓他來先行討伐張魯。

劉璋同意後,繼續讓法正出使。

法正這次沒有推辭,因為此前他和張松已經定下了共同擁戴劉備的計劃,何況劉璋還給了他和孟達四千士兵。

正是在這次出使當中,法正向劉備獻計,讓劉備奪取益州。

劉備和劉璋反目後,劉備自葭萌關向南進攻成都。

州從事鄭度勸說劉璋,認為劉備兵少勢單,孤立無援,如果實行堅壁清野及焦土政策,和劉備進行長期對壘,劉備必定自行撤退。

待撤退時尾隨進攻,劉備可擒。

劉備聽說後非常擔憂,問法正該怎麼辦,法正告訴劉備,不必擔心,鄭度的計策雖好,但劉璋一定不會採用。

法正又一次猜中了劉璋的所思所想,不但不用鄭度的計策,還將他斥退不用。

攻克雒城後,劉備率兵包圍成都。

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想越城投降,事情敗露,但劉璋也沒有殺他。

劉璋舉城投降後,很多原來益州的官員都得到了任用,但劉備卻鄙視許靖的行為而不肯任用他。

法正勸劉備說:

天下徒有虛名而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很多,許靖就是這樣一個人。

然而,許靖的虛名已經傳播天下,現在又是開創大業的時候,主公您能挨家挨戶地去說此人沒有真才實學嗎?不對他待之以禮,天下之人就會說主公在輕賤賢才。

所以應該對許靖敬重以待,依此給他人做一個榜樣。

經此一說,劉備不但任用了許靖,還讓他當了左將軍長史這樣重要的官職。

這件事最能說明法正能猜透劉備的心思。

許靖真的無能嗎?

且不說在董卓掌權期間,許靖協助吏部尚書周毖為朝廷選拔了韓馥、劉岱、張邈、孔伷等一大批官吏和人才,就憑曹操寫信徵召,劉璋任命他為最重要的益州蜀郡太守,就說明許靖並不完全是徒有虛名。

如果真是這樣,劉備這個以識人著稱的主公,也不會對待許靖前後反差如此之大。

因此只能理解為,法正完全猜透了劉備一種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劉備鄙視這種臨危背主的小人行徑;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外來的新主,他又不得不用一批當地的有名望有勢力的人。

所以法正在說服劉備時,也是把許靖說的一無是處,讓劉備臉上有光心中舒坦,然後再說為了大業也不差一個小人的職位了。

看,難道不是法正猜透了劉備的心思嗎?否則,法正會為了一個許靖冒犯劉備呢,還是劉備會因為法正一句話就給許靖一個高位?

法正能猜透劉備的心理,也得到了劉備的充分信任。

得到益州後,劉備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把都城及其附近這個最重要的地區交給了他。

同時還任命他為揚武將軍,成為外有行政權力、手中有軍隊,內為主要謀臣的重要官員。

但法正也是一個得志小人,有權後立刻對過去的恩仇加以報復,擅刑濫法,驕橫放縱。

有人將法正的行為報告給諸葛亮,想讓諸葛亮提醒劉備,對法正加以約束和限制。

諸葛亮卻說,主公以前受曹操和孫夫人的內外限制,整天是提心弔膽,是法正讓他改變了這一切,誰又能禁止得了他呢?實際上,法正又何嘗不是猜透了劉備的心思,所以才會膽大妄為呢?

當然了,法正的確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劉備包圍離成都不足百里的雒城後,法正給劉璋寫了一封信,分析了利害關係,這對於瓦解劉璋部屬的鬥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間接促使了劉璋的舉城投降。

勸說劉備及時進兵漢中,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中殊死拼殺,並以身護衛劉備,法正都是功不可沒。

正因為如此,法正的官職地位在劉備成為漢中王時進一步提升,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早死,恐怕那個「中都護,統內外軍事」肯定沒有李嚴什麼事兒。

回頭再說劉備東征之事,諸葛亮說只有法正能夠勸阻劉備東征,恐怕也指的是法正能猜透劉備的心思,能夠針對劉備心中的疼癢勸說。

否則,勸阻劉備東征者眾多,官位在法正之上,資歷比法正老的人也不少,為什麼都勸不動劉備呢?怕是其他人都猜不透劉備的心思,也說不到劉備的心裡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解人生|法正:奇謀於心 計斬夏侯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儒學名士法真之孫。原是劉璋部下,後劉備入蜀,轉投劉備帳下,建有奇功。成為諸葛亮之後劉備最信任的心腹謀士之一。曹操曾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劉備最信任的謀士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個人

法正(公元176年-公元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三國時期劉備帳下謀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困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投奔劉備以後輔佐劉備取得漢中,定軍山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孝直能運籌帷...

三國人物法正評述

法正(公元175-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劉備最得力的謀主之一。史稱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法正死的時候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

三國秘史之法正與諸葛亮:年表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亂,法正與同鄉孟達入蜀避難,投靠劉璋。[東漢獻帝建安年間]公元197年——207年過了很長時間,法正才做了新都縣令,後來又回成都擔任代理軍議校尉。既不受重用...

連諸葛亮都勸不了劉備,為什麼他能?

劉備稱帝後意欲東征孫權,雪關羽之恥,群臣多諫,劉備一概不聽。222年,劉備在猇亭被陸遜大敗,退兵還白帝城,不久去世。諸葛亮感嘆:「法正若在,就能夠制止陛下東征了;即便東征,也不至於如此大敗。」法...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竟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

人物|劉備身邊第一謀主!

謀主乃政治、軍事、戰略、治民等諸方面的綜合掌權之臣,三國時期,曹操手下以荀彧,荀攸為謀主,東吳則以張昭、張紘為謀主,而蜀漢則以法正為謀主。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東漢末年謀...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不長

繼《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和《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龐統「掛」得太早》之後,筆者的第三篇來了,時間間隔比較久,小夥伴們見諒哦,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出。說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交好,常暗嘆璋之不足法正...

三國雜論之劉備最信任的寵臣非諸葛亮也

法正字孝直,關中人氏。說來有意思的是,法正效力的主人是劉備劉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法正(176—220),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