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後代行蹤略記(河北欒城蘇士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世稱「三蘇」,始居四川眉山,江蘇常州,河南穎昌。

後因政變、戰亂、仕宦升遷或生涯窘迫,其子孫後代逐漸遷徙到我國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廣東、廣西、山東、山西、河北、上海乃至香港、台灣等地。

三蘇後代行蹤,歷來為世人所關注,這對了解、研究三蘇的家世、政績、文化、藝術有著提綱摯領的作用。

謹以歷年讀書所記,整理略述如下。


蘇洵子女

蘇洵(1009. 1. 7—1066 .4 .25)字明允,宋代眉州眉山人,二十七歲始發憤讀書,嘉祐間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修得其文稱奇,授秘書省校書郎,洵文奇峭雄拔,一時學者竟效。

著有文集二十卷,諡法三卷,集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五十八歲卒於京師(今開封)。

軾、轍扶柩回蜀,葬於彭山安鎮鄉可龍里。

夫人程氏,大中三年(1010)二月二十八日出生,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年十八嫁於蘇洵。

程氏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親授二子,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驕倨之狀,由是其賢之。

嘉祐二年(1057)四月八日卒於鄉里,其年十二月葬於眉山安鎮鄉可龍里。

蘇洵子女六人。

〈蘇明允墓志銘〉曰:程氏生三子:景先,早卒;軾,今為殿中丞,直史館;轍,權大名府推官。

三女皆早卒。

長女:1028年早夭。

蘇洵〈極樂院造六菩薩記〉:「自長女之夭,不四年丁母夫人之憂,蓋年二十有四矣。

」長女卒時,蘇洵二十歲,即1028年。

程氏1027年十八歲嫁給蘇洵,1028年十九歲時長女夭,蘇洵長女出生不久即夭折。

次女:1046年早亡。

蘇洵〈極樂院造六菩薩記〉:繼長子景先卒後,「又四年而幼姊亡,又五年而次女卒。

」蘇洵三十歲時(1038年)長子景先卒,其後九年即慶曆六年(1046年)次女卒。

次女出生在景先前。

長子景先(1033—1038):蘇洵〈極樂院造六菩薩記〉:「丁母夫人之憂,蓋年二十有四矣。

其後五年而喪兄希白,又一年而長子死。

」長子景先卒時蘇洵三十一歲,為寶元元年(1038年)。

幼女八娘(1035—1052):〈類編老蘇集〉洵〈自尤〉詩,謂幼女八娘「生年十六亦已嫁」,「適其母之兄程濬之子之才。

」八娘十七歲生一子,身染重病,程家不予診治,蘇洵夫婦只好把幼女八娘接回家治療,病情稍好時,程家即藉口八娘不歸親,搶走了她的嬰兒,八娘氣憤之極,舊病復發而死,時年十八歲。

八娘死後,蘇程兩家鬧翻而結怨。

〈自尤〉詩敍:「壬辰之歲而喪幼女。

」壬辰即景祐四年(1052年)。

關於「蘇小妹」的傳說,屬於虛構。

蘇軾(1036 .12. 19—1101 .7 .28),字子瞻,號東坡。

蘇轍撰〈東坡公墓志銘〉云:「吾兄公諱軾,姓蘇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考諱洵,妣程氏。

蘇軾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生於四川眉山城內紗轂行蘇宅,嘉祐二年進士,英宗時進直史館。

神宗時王安石行變法,軾上書論不便,自請出外,通判杭州,徙湖州,讒臣摘其詩語以訕謗朝政罪,貶謫黃州,軾築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哲宗時詔還,為翰林學士,端明殿侍讀學士。

曾知登州、杭州、穎州,官禮部尚書。

紹興中又貶謫惠州、瓊州,遇赦北返。

軾文章縱橫奔放,詩飄逸不群,詞開豪放一派,書畫亦有名,詩詞文甚多,有東坡集一百一十卷。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軾病卒於江蘇常州,1102年閏六月二十日葬於河南郟縣釣台鄉上瑞里。

蘇軾妻妾三人,生四子:邁、迨、過、遯;無女。

蘇轍(1039 .2 .20—1112 .10 .3):北宋劉安世撰〈門下侍郎蘇公墓志銘〉曰:「蘇氏系出趙郡欒城,唐聖歷中遷眉州,代有聞人。

逮老泉公遂以文章顯,生子二:長曰軾,次則公也。

公諱轍,字子由,號欒城,晚居於許,更號潁濱遺老。

」嘉祐二年,洵攜軾、轍同赴京師迎試,軾、轍同舉進士,三蘇父子名震京師。

神宗時,轍因與王安石行新法意見不合,被貶官在外。

哲宗時,累官翰林學士知制誥、吏部尚書、門下侍郎。

徽宗時辭官,築室居許十三年。

〈門下侍郎墓志銘〉記轍生於寶元戊寅十月二十日,卒於政和壬辰十月念一日,享年七十有五。

葬河南郟縣兄軾墓地。

轍文章與軾齊名,有〈欒城集〉。

轍娶史氏(1037.10 .6—1117 3.25),〈族譜〉曰氏生康定庚辰六月初三日,卒大觀已丑十月初八日.葬郟縣,誕子三:遲、適、遜;蘇轍有五女:分別適文務光、王適、曹煥、曾縱、王浚明。

蘇軾後代

蘇軾有妻妾三人,生子四人:元配王弗生邁,繼配王閏之生迨、過,妾王朝雲生遯。

蘇轍撰〈東坡公墓志銘〉云:軾「子三人:長曰邁,雄州防禦推官,知河間縣事;次曰迨,次曰過,皆承務郎。

孫男六人:簞、符、箕、籥、筌、籌。

」〈蘇軾年譜〉記軾有孫:簞、符、箕、籥、筌、籌、簣、籍、節、笈、簟、篴、笙(竺)。

蘇邁(1059. 6 .4-1119. 7. 14),字伯達,蘇軾長子。

蘇軾<亡妻王氏墓志銘>曰:「君諱弗,眉之青神人,鄉貢進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歸於軾,有子邁。

」<蘇邁行實考>云:「蘇邁,字伯達,蘇軾前妻王弗嘉祐四年(1059)生於眉山。

」時蘇軾由京師返蜀服母喪,王弗於六月四日生邁於眉山。

蘇邁歷官德興尉,房州軍事推官,知河間府事。

1094年蘇軾貶官嶺南,安排邁就食宜興,1097年邁出命為韶州仁化令。

軾卒,邁隨轍居於穎昌,1107年出任嘉禾令,1119年七月十四日卒,葬郟縣。

邁配石氏,中書舍人石昌言孫女、石伯康之女,生子二:簞、符;女一:阿巽,嫁范百祿之孫范潩。

蘇簞,又名楚老,元豐元年(1078)八月十二日邁妻石氏生簞於彭城(今徐州),時蘇軾在徐州太守任,軾呼簞名楚老,因簞體格碩壯,軾又戲之可「負犁」。

蘇簞有子嵩。

蘇嵩,蘇簞之子,生於崇寧癸未(1103年),卒於淳熙己未(1175年)。

〈毗陵蘇氏宗譜〉曰:仁宗朝有諱軾者,字子瞻,原籍眉山,後奏居常州,終老於是,而子孫入籍毗陵(今常州)。

〈譜〉記:嵩生子茂春,紹興年間始居常州,其後世居於此。

〈毗陵蘇氏宗譜〉奉蘇軾為一世,二世蘇邁,三世蘇簞,四世蘇嵩,五世茂春,六世逢時,七世學孔,八世希孟,九世宣,十世大安。

大安生於元順帝戊寅(1338年),卒於明建文已卯(1399年),由常州遷居武進前舍,生一子秉彝。

秉彝四子:長子繼宗(十二世),其後傳十五世伯潤遷安家舍小廟村,十七世天紀、天霽遷西園,天俊遷史家莊;天紀傳至十九世士宏遷嚴家橋,士德遷李家巷村,士達遷田裡村,士導遷馬園巷,士述遷吳家巷;二十世志寶遷南邵村,志發遷李鐵橋,志簋遷葛莊裡,志愈遷劉家壩。

秉彝次子繼祖後裔大部分居於前舍蘇家村,其孫輩中十四世景完遷居安家舍后庄沃家莊。

秉彝三子繼承後裔除居前舍蘇家村外,有十六世嶺遷魏墅,芹遷後巷,弁遷武進金河灣村,會遷塘東村;二十四世明棟遷常州西門太平里,明興遷武進四堡村。

秉彝四子繼先,從前舍遷居常州城北湖莊蘇家村,十二世繼先傳到十六世大川、大量、大綱、大紀四兄弟,因『丁地浩繁,延遷諸巷』。

大川遷村北橋頭湖莊,大綱居老觀咀湖莊,大紀遷九里街,大量則居沿河蘇家莊。

下傳二十世有志道、志稱遷後巷,志正長子世利(二十一世 )遷腰壩頭,次子世益傳至二十八世忠蘭遷武進安家舍,忠壽遷丹陽里莊橋蘇家裡居住。

繼先這支蘇氏最近一次續修〈宗譜〉是1931年,本譜記載到蘇軾三十世孫蘇鴻寶之子蘇定強為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士以及三十一世孫蘇平根、蘇平法、蘇平元。

現任常州市工商局處長蘇慎之父即蘇平法。

蘇符(1086—1156.7),字仲虎,蘇邁之妻石氏所生。

蘇符自幼力學,負大志,逮事蘇軾十五年。

蘇轍歿,以遺恩授假將仕郎。

建炎初,以審察召,高宗以為符能世其家,特改宣教郎,擢國子丞,改司農丞,遷倉部職方外郎,知蜀州。

紹興五年(1135)十月再詔,賜進士出身,除尚書司勛員外郎,八年(1138)九月為起居郎,十一月為中書舍人,九年(1139)試給事中,充賀金正旦使,攜陷金之蘇氏後裔以歸。

十年(1140)十月權禮部尚書。

十二年(1142)以議禮不合,罷所居官,提舉江州太平觀,除知遂寧府。

十六年(1146)復敷文閣待制,乃還蜀,此後就再未出蜀。

二十六年(1156)七月丁未卒,享年七十歲,有制誥表章十卷、文集二十卷,封眉山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蘇符夫人王氏,故樞密院王鬷之曾孫,王適之女,遇靖康兵禍「先夫人與七子俱沒虜中,」惟有一子蘇山倖存。

山之子蘇植,宋嘉定間知新繁縣居蜀。

蘇符一女,適工部侍郎劉公觀之次子右承事郎安牧。

江浩〈蘇氏族譜源流四修序〉云:符子二,庠直、養直,由眉山而遷廬山。

庠直子孟原、孟成,由廬山而遷修江虬津。

養直四世孫俊安,遷蒲亭南田港下。

俊安五世孫鍾任廣西臨桂縣令,七世孫與善遷下屋,與慶遷田普,與仁世守舊基,九世孫忠干遷箭山下。

孟成之曾孫俊龍遷都昌,俊鳳遷金溪,俊元遷涼口下弦。

俊吉之長子世治遷崗上,次子世則遷瑞昌。

俊科長子世定遷雲南古鎮,次子世泰又遷橫石頭。

惟孟原曾孫俊彩、俊鳳之後世守虬津。

今虬津、南田、田普、箭山下、崗上、星子、瑞昌則系庠直宗支;涼口、都昌、金溪、雲南、橫石頭、化邑、港口、塘平坂、蘇家嶺則系養直宗支。

〈浙東四明蘇氏族譜〉云:蘇符有子蘇齎,字天賜,官太僕寺卿。

齎子甲原,字本初,官國學博士,先世文忠公食采毗陵(常州),因居之。

宋建炎間,生子琛,字世寶,太學助教,世居毗陵。

宋高宗南渡,扈駕至錢塘,遂家於浙東四明奉化之星渚,是為四明蘇氏始祖。

宋亡,蘇琛之孫化隆隱居四明之月湖,築室箸書,卷帙甚富,祖居星渚,有田數千畝。

配姜氏,生子六:江,字本源,為直學,居董溪;河,子川源,為學正,居餘姚;淮,字深源,為提舉,居董溪;海,字巨溪,為婺州樂正,居奉化;溪,字長源,為學正,居鄞縣;涇,為司禮,早亡。

〈太平蘇氏族譜〉以河為一世,記至中華民國,歷二十五世。

河,字川源,餘姚學正,卒於至元甲子(1264年)。

清嘉慶六年(1801)太平十八世孫蘇宗翰撰〈四明族譜總述〉云:自川源公任教餘姚,居邑東之照山,子諱垠,字本深,因而置產於廟嶺山南之太平畈,後遂居於合雉山之麓,名曰里山。

垠之子諱金,金之子桂,諱校,咸字書香。

至桂之子肇初,諱元者,立靖義書院於太平,來歷學者甚眾。

而松三繼父之業開堂樹教,松七又自里山徙居太平之桔園,太平之蘇氏自此始,數傳而子孫頗繁,分正、前、中、後房,又有析居竹山橋、橫河、應家墩、蘇家樓數支者。

蘇迨(1070.5—1126):〈蘇迨行實考〉云:「蘇迨,字仲毅,初名叔寄,竺僧,蘇軾次子,後妻王閏之熙寧三年(1070)五月生於開封。

」時蘇軾在京權開封府推官。

元祐初(1086)蘇軾還朝,第二年(1087)為蘇迨娶歐陽修的孫女、歐陽棐的六女兒為婦。

蘇迨官承務郎,駕部員外郎。

蘇軾貶官嶺南,蘇迨留居宜興。

蘇軾遇赦北歸,蘇迨往迎於廣州。

軾去世後,蘇迨居穎昌。

政和元年(1111)赴武昌管庫官任,靖康初為駕部員外郎。

迨卒于靖康之亂(1126年),終年五十六歲。

元配夫人歐陽氏於1088年生箕,1093年歐陽氏病逝,殯於京城西惠濟院。

〈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銘〉云:歐陽修有孫女七人,六孫女許嫁蘇迨,七孫女「尚幼」。

先妻歐陽氏卒後,蘇迨續娶妻歐陽氏,即歐陽修「尚幼」 的七孫女,續妻生一子簣,簣生一女。

至離亂(1126年)歐陽氏攜子簣和孫女始居陽羨(今宜興)。

簣對其女甚愛,納婿,與公同居宜興。

紹興中(1139年),尚書蘇符奉使至金,攜回陷入金國的蘇嶠、蘇峴歸許,嶠、峴復自許歸居宜興。

因簣無後,蘇峴以諸父之命,過繼給蘇簣為後。

蘇峴初為海陵縣丞,以參知政事錢端禮薦,賜對垂拱殿,為太常寺主薄,遷太府寺丞,易將作監丞,知邠州,掌船舶司於閩,除吏部郎、太府卿,由福建轉運使移江西。

孝宗復念之曰:東坡之孫惟峴有家法在,宜與職名,詔充秘閣修撰。

峴生於政和七年(1117),卒於熙寧十年(1183)十二月七日。

娶曾氏,男六人:枘,迪功郎,嚴州桐廬縣尉;格,以繼季真(嶠)而夭;石,以繼族兄奕,世迪功郎,監行在省倉下界;極,將仕郎;木多、杞,皆為進士。

女一,適施槩。

孫男五,孫女六。

軾孫蘇箕:〈東坡公墓志銘〉記:軾孫男六人,簞、符、箕、籥、筌、籌。

箕、筌、籌上屬何系,說法不一。

〈毗陵蘇氏族譜〉云:邁子:簞、符;迨子:箕、籥;過子:筌、籌。

石太兩邑〈蘇氏族譜〉云:邁子:簟、符、筌;逮子:箕、籌、簡、笪、笏、蘘、筄。

〈蘇軾年譜〉云:箕,邁第三子;筌、籌,邁第四子、第五子。

〈蘇氏源流〉云:迨生三子:箕、筌、籌。

廣東蘇太尉晴川墓維修籌建組經調查認為,蘇迨正室歐陽氏生有箕、筌、籌三子;繼室歐陽氏生有一子名簣。

以上所記,雖然上溯宗系有異,但箕是軾孫是一致的。

箕、筌、籌為迨子較可信。

〈羊城晚報〉1999年1月13日以〈蘇太尉與白雲山〉為題介紹蘇箕曰:蘇紹箕,字嗣良,號晴川,東坡二子蘇迨之子。

箕於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生於南雄珠璣巷。

少時學文習武,二十歲入武舉,歷經抗金,為宋高宗南渡護駕,官至太尉。

後岳飛被害,便以傷殘為由回鄉養病。

紹興十三年(1143年),蘇紹箕解甲歸田於出生地廣東南雄珠璣巷。

紹興二十五年(1150年),蘇紹箕卒於白雲山月溪寺,葬於摩星嶺側,後人稱為蘇家山,墓前建有碧江蘇公祠。

1997年6月13日廣州日報〈蘇家山與晴川祠堂〉曾載:位於白雲山摩星嶺附近的蘇家山,是北宋箸名文學家蘇東坡之嫡孫宋太尉蘇紹箕的墓地。

在廣州車坡、蚌湖、石溪等村,以至珠江三角洲的番禺、順德、東莞、中山、新會、台山、惠州、博羅等市縣,都有蘇紹箕的後代。

蘇筌:無錫一九九九年聚星堂〈蘇氏族譜〉記:筌,崇寧壬午(1104年)生,筌配范氏,生一子元老(蘇轍傳記:元老,蘇轍族孫,言者遂論元老為蘇軾從孫);元老生一子庠;庠子長諱椿、次諱材;材生二子:長諱耀宗、次諱振宗。

耀宗為常州分祖,振宗為蘇州洞庭分祖,是分兩支。

耀宗生一子敬賢,敬賢生一子炳,炳生一子乾行。

至元末,常州蘇氏為避戰亂,遂由常州遷徙錫邑,自此無錫始有東坡後裔的存在,以後發展成錫邑的世居大族。

遷錫後裔系東坡十世孫乾行的四個兒子:長子太原遷居洛社曹村至今;次子太和遷居楊市蘭溪至今;三子太三遷居胡埭太湖陽灣至今;四子太七遷居今蠡園鄉蘇家渚至今。

四兄弟遷錫後,形成了四大支脈。

乾行長子太一,字孟原,為蘭溪橋北分曹村侯巷祖,後裔有遷鎮江、揚州等處者。

十六世鈞遷武進西鄉,鏞遷鎮江,二十一世宗元夫婦同四子回四川眉山。

次子太和,字仲原,為蘭溪分祖,其後子孫散布最蕃。

太和生二子:長子晟、次子昱;昱生二子,長行、次信;行生一子棠,棠生七子:縉、紳、經、綸、紺、綺、纓。

縉為老大房,二傳徙姑蘇;紳為老二房即夾山東分之祖,子鏡遷夾山堰橋蘇家場;經為老三房,傳四世時芳、時盛、明倫。

時芳徙居天井圩,其子紹德復從干圻頭徙居夾山黃墅橋;綸為老四房,生一子諤,諤生三子:濤、濟、澤,濟居蘭溪;紺為老五房,生三子:錙、鎰、銀。

錙為斗門之祖,鎰出繼,銀為蘭溪老五房祖;綺為老六房,生二子:鐞、鐳,鐞三傳國治徙居望亭;纓為老七房,四傳惠賢遷居常郡。

信生槐,槐生二子:時望、時相。

時望為溪望官分之祖,其後遷居劉塘橋;時相遷居楊橋,為楊橋分世祖。

昱生三子:賢、文、忠。

賢生一子楠,楠生二子:績、綬。

績生二子:鉗、鑭。

鑭生三子:長復初、次復元為洞溝徐橋二賢口之祖,季漢月為元墓中興師祖。

綬生四子:銘、鈽、劍、鑌。

銘遷居姑蘇(今蘇州常熟),二傳廷寵,復遷坊前。

鑌後仍為蘭溪東二房祖,二傳明貴居常州東門。

文生二子:椿、朴。

椿生二子:約、緡。

緡生二子:璈、鏜。

璈為黃坂西窯祖,鏜為東碪橋丁莊之祖。

朴生一子維,為蘭溪後四房盪上分祖。

忠生二子:桂、權。

桂生二子:銓、紱。

銓由常郡早科坊遷菱蒲巷。

權生三子:繹、綱、紀。

繹三傳明潮遷居前黃(今武進前黃鄉)。

綱生六子:逸民、新民居蘭溪,新民其後遷江陰橫塘橋(今江陰要塞鎮),新民之孫蘇國珍居月城鎮三塘河口。

今要塞鎮浦橋村蘇家場蘇錦森藏有江陰〈蘇氏族譜〉敍及此支,蘇錦森系蘇軾三十一代孫,現有族丁三百餘人。

另一支紀生二子:天民、濟民。

天民之子良知始遷常州郡城,良知長子繼宗居新坊橋,次子承宗自新坊橋遷至郡廟後(今常州市大弄廟內),後繼宗長子廷玉遷居陽湖牛塘橋蘇家村,次子仍居新坊橋。

應宗子遷烈徙居左廂成全巷。

次子太三,字士原,為陽灣始祖,生二子:謙、忠。

謙為北支,忠為南支。

四子太七,字靈安,為三寶鄉(今蠡園鄉)蘇家渚始祖,生三子:華一、華二、華三。

振宗生二子:企賢、止華。

企賢子孫遷徙吳城、江陰、靖江等地;止華遷居蘇郡之洞庭慈里,生三子:百一、百二、百三。

百一復徙吳城;百二徙居維楊;百三傳四世選,復遷洞庭童里,為洞庭童里始祖。

蘇籌:無錫〈蘇氏族譜〉記,蘇籌,大觀丁亥(1107年)生。

郟縣『三蘇墳』有六公子墓記有籌;有曰籌曾居南雄。

其它資料記載不多。

蘇過(1072 .4 .4—1123. 12.6),字叔黨,〈宋故通直郎蘇叔黨墓志銘〉曰:「宋通直郎蘇過,蘇東坡先生之季子也。

」宋熙寧五年(1072)蘇軾官杭州通判任,四月四日王閏之生過於杭州。

蘇軾貶謫途中,過一直服侍在蘇軾身邊,蘇軾南謫英州、貶惠州、徙廉州、永州,遷儋州,過皆隨行。

軾遇赦北歸卒於常州後,過葬軾郟縣,閒居穎昌十年。

政和二年(1112)出監太原稅;政和五年(1115)知郾城縣;宣和五年(1123)權通判中山府(定州),1123年十二月乙未暴卒於河北鎮陽(真定)行道中,1125年四月辛酉葬於河南郟縣,箸有〈斜川集〉二十卷。

〈蘇叔黨墓志銘〉記:過「娶范氏,蜀忠文公范鎮之孫女、承事郎范百嘉之女。

男七人:籥、籍、節、笈、簟、篴、竺;女四人,長適將仕郎常任俠;幼女曰淮、曰德。

軾詞曰:「籥及其妹德孫病」,「且念淮、德二幼孫。

」蘇過孫男二人:嶠、峴。

蘇籥:蘇過長子,大名府寺丞。

靖國元年(1101)居穎昌。

宣和五年(1123)堂叔父適及其夫人黃氏下葬,籥手書〈黃氏墓志銘〉。

紹興四年(1134)籥隨伯父蘇邁至惠州探望蘇軾和蘇過,蘇過與夫人范氏造觀音像為籥及其妹德乞福。

籥有子嶠、峴。

〈廣東蘇氏支派〉又記:籥有子曠迥、曠潤、曠峴、曠嗣、曠靜。

蘇嶠,字季真,蘇籥之子,曾為江東從事,湖北憲曹司屬官,右朝奉郎,尚書吏部員外郎;歷諫省,給事黃門,待制顯謨閣。

乾道九年(1137)宋孝宗曾在選德殿書〈蘇軾文集序〉賜蘇嶠,贊蘇軾文章雄視百代,自作一家,可謂一代文章之宗。

峴次子格,繼季真(嶠)而夭。

蘇曠潤:〈桂東南蘇氏族譜〉記:曠潤系軾公之後裔,子孫分居於廣東南海、新會、開平等地。

宇勝系曠潤之子孫。

據傳,宇勝從廣東南雄珠璣巷遷居廣東新會縣,十三世紹珪於明末為謀生而遷居廣西蒼梧縣石礦口定居。

到十八世儒健為謀生於清康熙初由石礦口移居廣西昭平縣思樂村壙衝口居住。

至二十一世傳貴分居於富羅鎮富強村舊宅居住。

儒健遷居昭平縣富羅鎮至今已有三百餘年,藩衍子孫十四世,壙衝口、舊宅兩處現有蘇氏人口420餘人,該族譜已記到1997年,計三十世。

蘇曠嗣:〈桂東南蘇氏族譜〉記:曠嗣乃洵公之後裔,子孫分居廣西梧州、藤縣、赤水圩等地。

曠嗣子孫蘇洪為明永樂甲申進士,委任封開知縣,其先祖曾數次來梧州府遊覽,喜山川毓秀,解職後遂攜家眷及弟於明永樂末年遷廣西梧州落籍,後移居大漓口居住,其弟遷居藤縣。

蘇洪二子:敬雲、南雲。

敬雲長子居廣西大漓口,次子廷魁遷桂林陽朔,季子廷倫傳三世杏元遷西江。

杏元孫昌朝生四子:長子子城、三子子茂遷夏郢,次子子秀遷西江,四子子才遷蒼梧龍珠坪,一部分人乃居大漓口。

該譜以蘇洪為一世,續至1997年,記十八世。

桂東南地區蘇氏皆繫於明朝永樂年間至清乾隆年間從廣東、福建兩地遷來。

眉山蘇洵之後裔多稱從廣東珠江三角洲各縣及南雄珠璣巷而來,但記載不詳,一般往上都失去數代沒有記載。

據查,明永樂間來廣東任職的蘇軾、蘇轍後裔有原端、思敬、日升、應華、容斌五個宗支,至今已藩衍二十二至二十六世,子孫聚居在藤縣、容縣、岑溪、平南四縣市。

明嘉靖後期至萬曆前期來的三蘇後裔,多數是因世亂從廣東而來,計有四十八個宗支,聚居在藤縣、蒼梧、梧州、岑溪、北流、平南、蒙山、連州、陽山等九個縣市,以後來廣西的則為數不多。

蘇籍,字季文,蘇過次子,官博士,紹興中累官右承事郎,太常寺主薄。

十二年(1142)以禮儀不附秦檜,與蘇符同日罷。

二十五年(1155)以右朝奉郎,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紹興末回蜀。

蘇過子節、笈、簟、篴、竺事跡不明。

〈廣東蘇氏支派〉記:笈居南雄。

廣西〈關於蘇東坡家人的歷史補遺〉中說:1101年東坡北返經廣州至南雄時,留十歲左右的蘇笈於南雄番禺,笈、箕、筌、籌都曾居南雄。

〈琴川蘇氏族譜〉亦記蘇過子孫後代。

該譜以明嘉靖間上海周浦始遷祖蘇應時(號仰泉)為一世,敍八世。

其後裔享年110歲高齡的蘇局仙曾於1937年與蘇子培合輯續寫了〈黑橋蘇氏家譜〉,局仙之孫蘇永祁在此基礎上於1992年編修了〈東湖山莊惟勤堂蘇氏族譜〉,上以仰泉為始祖,下達1992年,計十五世。

跨越四百餘年的東湖山莊,位於今上海市南匯縣周浦鄉牛橋村,稱蘇家橋。

這一蘇氏宗支,源於江蘇常州。

據老譜載:二世祖奉泉有三子:長子舜卿後裔未出十世絕嗣;次子君禮早亡;幼子協有三子:長子鶴屏於五世絕嗣;幼子闈占至八世而失考;唯次子四世澧芳創建東湖山莊並繁衍至今。

蘇遯,小名幹兒,又名遁。

元豐三年(1080)蘇軾貶任黃州團練副使,侍妾王朝雲隨行。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王朝雲生遯於黃州。

元豐七年(1084)蘇軾離黃州移汝州團練副使,途經金陵時,因沿途顛簸,盛暑難當,七月二十八日第四子遯夭折於金陵(今南京)江岸。

蘇軾曰:「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遯,小名幹兒,頎然穎異。

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

蘇軾無女。

東坡〈哭幹兒〉詩曰:「平生無一女,誰復嘆爾爾。

」軾時已四十九歲,後當無女。

〈蘇軾論〉云:「朝雲死後,東坡就終老鰥居,從未再娶。

蘇轍後代

南宋孫汝聽〈蘇潁濱年表〉記:蘇轍有三子、五女、孫男九人。

轍三子:遲,字伯充,官至大中大夫,工部侍郎,徽猷閣待制,紹興二十五年卒;適,字仲南,官至承議郎,通判廣信軍,宣和四年卒;遜,字叔寬,官奉議郎,通判瀘州潼川府,靖康元年卒。

五女,文務光、王適、曹煥、王浚明、曾縱其婿也。

轍孫男九人:遲子:簡、策;適子:籀、範、築;遜子:筠、箴、箱、簦。

北宋劉安世〈門下侍郎蘇公墓誌銘〉記:蘇轍子三人,孫男十一人。

銘曰:轍娶史氏二娘,誕子三:長曰遲,元祐癸丑舉賢良,授承務郎;次曰適,知華州;少曰遜,吏部員外郎。

孫男十一人:箴,紹聖經魁,授昌隆邑令;蕁、笥、篪、筥、藂、籉、筬、第、策、篆。

曾孫方興未艾。

眉山〈蘇氏族譜〉記:遲子箴、蕁;適子笥、篪、筥、藂;遜子籉、筬、第、策、篆、筊。

蘇遲(1061 .8. 25­­1155. 3. 18)。

〈蘇遲行實考〉云:蘇遲,字伯充,蘇轍長子。

紹興初,遲在穎州建宅,建炎初,累官尚書右司員外郎。

建炎元年(1127)六月直秘閣,知高郵軍,二年改知婺州(今浙江金華),有德政於婺,婺州父老為之立碑祠,因家於婺。

婺有蘇氏,實始於是。

後知泉州、處州,權刑部侍郎,1155年卒,葬江西太和蘭溪靈洞。

蘇遲娶妻梁氏,為宋宰相梁適之孫、湖南提點刑獄梁子美之女。

梁氏生有三子:籀、簡、策。

籀過繼給叔父蘇適為後。

〈蘇氏族譜〉尚記,遲娶路氏大娘,生二子:箴、蕁。

蘇簡,字伯業,以祖恩補承務郎。

建炎初,父遲知婺州,隨居於此。

後自徽州徙許州。

靖康中,隨高宗避胡人南渡居臨安,從戎官節度使。

紹興十八年升粵東靖海帥府,胡人披猖難返,居於流水井。

〈蘇籀年表〉云:「簡嘗官嚴州守、建州守、再知嚴州,加直秘閣,帥洪州,除直徽猷閣,尋直龍圖閣,致仕。

乾道初年授中大夫,二年(1166)卒,累贈少保,有〈山堂文集〉。

」簡有子:諤、誦、崔、麓。

諤,字伯昌,秘閣修撰;誦,知豪州。

〈蘇氏源流〉記:崔,字傳英,娶羅氏,生子崧秀,任雷州司戶,卒贈招討使,誥贈夫人林氏,生子曰俊,敕封朝奉大夫,贈招討使,娶周氏,生三子:良、奇、永。

良,進士,位至朝奉大夫,德祐元年就莊居順德碧江。

夫人東莞李氏,生二子:宗裔、宗鑒。

宗裔,字彥才,元皇慶江西省元,娶大勞村勞氏,生一子遯翁。

俊之次子奇,番禺縣生員,娶交塘李氏,生子曰宗翰,就居番禺韋涌,娶城東張氏,生子仁叟,仁叟生子正廣,明洪武四年,奉南京總鎮,辟召入幕,屢建奇功,歷官都督,後召不出,隱居自樂,娶莫氏,生子榮、俊、永。

永,宋進士,職任都巡,初居羊城,娶台山海宴朱氏、馮氏,因避胡亂,就妻族遷居台山海亭石井,生子三:長士亨,職任助教;次子士謙,貢元;三子士忠,號夢祥;四子首令;五六子不詳。

士亨居海宴石閣村,士謙居沙欄海亭村,士忠居海宴新村、沙浦等處。

蘇策,字伯行,簡弟。

以外祖父湖南提刑梁子美恩蔭,授將仕郎,新鄭主薄,辟江西帥屬,權吏部郎,出為閩漕,守台州,居福建。

〈敬鄉錄〉謂其「為人明敏,遇事嚴辦。

在錢塘,減稅課之無藝者;在閩,罷運鹽壓綱以請求得之者;在台,禁私鹺而課入自倍;在吏部,主右選號為精詳平允。

」丁父憂,終喪,奉祠十年,卒於乾道三年(1167),附葬蘭溪蘇遲墓旁。

配上官氏,子四:森、崑、松、崇。

森子孫居江西;崑子孫居河南潁川;松子孫居廣西平樂;崇無考。

蘇箴:〈蘇氏族譜〉云:蘇箴,字德規,號象岡,資穎過人,典籍過目即能成誦,久而不忘。

早通文藝,具翰苑英華之才。

紹聖中,以經魁鄉士,授昌隆邑令,撫宇鄉里,民爭德之。

箴生熙寧丁已(1077)三月十六日辰時,娶任氏大娘,生二子:繼芳、繼華。

箴卒宣和甲辰(1124)八月十四,葬眉山廣福禪院之側。

蘇箴是遲子,還是遜子?所記有二。

〈蘇潁濱年表〉記箴為遜子,曰:遲子,簡、策;遜子,筠、箴、箱、簦。

而眉山〈蘇氏族譜〉則記箴為遲子,曰:遲子,箴、蕁;遜子,籉、筬、第、策、篆、筊。

〈年表〉與〈族譜〉各有孰說。

目前世人多採用〈年表〉的記敍,而〈族譜〉所記的十二名孫男中則多無史料記載。

若細覽〈族譜〉所記,遜與其子箴的出生年齡似寓疑竇。

〈族譜〉記:蘇遲生於嘉祐辛丑(1061年),蘇遜生於治平丙午(1066年)三月初七,而蘇箴生於熙寧丁己(1077年)三月十六辰時。

從生理角度推理,箴出生時,蘇遲17歲,蘇遜不到12歲,若按〈蘇遠行實考〉記,『遠生於熙寧七年』即(1074)推算,箴出生時,遜僅4歲,最多12歲,因此,箴是遜之子可能性不大,而箴是遲子倒合情理;但〈年表〉卻記箴為遜子,其中必有原委。

可能是這種情況:蘇遲生箴,繼遜為後。

因為這種情況在蘇氏譜例中多有所見,這樣理解也較合情理。

此說雖沒見史料,但也能「牽合附會」,孰是與否,有待賢者考證。

無論何說,箴是轍孫是無疑的。

眉山三蘇博物館現存一套〈蘇氏族譜〉,計四十八卷,系安徽籍蘇轍後裔三十三代孫蘇燕孫、蘇鶴孫兄弟遵其祖願捐贈給三蘇祠的。

其譜牒系安徽石太二邑十排公修,該〈蘇氏族譜〉記載的是蘇轍之孫、蘇箴之子蘇繼芳遷徙安徽太平縣的蘇氏一脈,其中〈眉山蘇氏南遷譜系〉云:宋建炎改元,悼念舊臣,詔還黨籍人官爵,以文定公曾孫繼芳公恩授銅陵邑令,歷四載思鄉謝職,解組而歸,值金寇橫行,水陸並阻,攜二子僕從數人,由池青至涇陽嶺頭沖,見山川幽雅,以為必吉,於是處居。

自是,仙源之有蘇氏自繼芳始,厥後子孫散遷。

該譜載:繼芳長子峨一遷南幞山茅廛里;峨一子遷亨入籍太平,傳三世奎澤再遷高山。

次子峨二長孫時發、次孫時達。

時達長子忠傑遷居長林西山,傳八世至彥政,從西埭西山遷居城內東關。

時達次子忠良,宋寧宗朝掄配公主,拜駙馬都尉,生子裕澤,贅夏將軍女,遷居西埭之夏村蓋山。

由時發而下,傳四世至從龍、友龍。

從龍五世孫顯堂自嶺下沖遷白菓樹,後復遷田坂。

友龍長孫茵乙,次孫芝二。

茵乙析居陽衝上莊,其曾孫顯榮遷居嶺下,再傳十五世至國華,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印〈蘇氏族譜〉四十八卷一百一十一套分發族人。

1987年國華之孫蘇燕孫、蘇鶴孫兄弟,將家藏百年、文革中失而復得倖存的〈蘇氏族譜〉四十三卷捐贈給了眉山博物館。

2000年眉山博物館派人到三蘇祖籍地河北欒城縣補印了所缺的五卷,湊成了完整的四十八卷。

蘇蕁:《蘇氏族譜》云:蘇蕁,字德修,號頤岡,生元豐庚申(1087年)正月初六,卒紹興辛未(1151年)三月十四,娶王氏二娘,合葬楊梅場。

蘇適(1067.12 .23—1122 .9 .8),字仲南,生於治平四年(1067),時蘇轍居父喪於眉山老家。

〈蘇仲南墓誌銘〉曰:「先人(轍)三子,仲南處中焉,名適,仲南其字也,世眉山人。

父諱轍,門下侍郎,贈少保,妣史氏,嘉國夫人。

」適初以蘇轍郊恩授承務郎,任郊社局令。

蘇轍謫嶺南,不能盡室以行,分寓穎昌。

蘇適曾二次回蜀代行祭祀先塋,但未定居蜀地。

宣和四年(1122)九月八日卒於廣信軍(今河北徐水)通判官舍,享年五十五,官至承議郎。

娶黃氏,龍圖公黃寔長女,有賢德孝行,先仲南半年而逝,合葬於汝州郟縣上瑞里。

子四人:籀,迪功郎;筥,早卒;笵,承務郎;築,未仕。

蘇籀:〈宋史翼〉卷四〈蘇遲傳〉曰:「長子籀,字仲滋,為適後。

」〈蘇籀年譜〉云:「蘇籀,字仲滋,蘇遲子,為蘇適之後。

元祐六年(1091)蘇籀生於京師。

蘇籀生父蘇遲,生母梁氏,後過繼與叔父蘇適,母黃氏。

」蘇籀幼居穎昌,政和四年(1114)蘇籀二十四歲以祖蔭官陝西儀曹掾。

宣和六年(1124)金人南侵,蘇籀避地荊襄。

建炎二年(1128)蘇遲改知婺州,籀從居。

蘇詡〈雙溪集後跋〉云:「建炎初南渡,侍伯祖侍郎居婺州近三十載。

」蘇籀曾官福州守,大宗正丞,紹興府參議,晚居婺州,「有薄田數畝,足以養老」。

籀卒年不詳。

許昌蘇橋北村蘇世貴家藏〈蘇氏家乘. 八修譜序〉云:籀生子詡,淳熙中以朝奉大夫知筠州,有惠政。

六年,詡刊〈欒城集〉、〈雙溪集〉於筠,繼而奉詔入朝,授吏部郎。

詡生子森。

森,開禧中亦為朝奉郎,權知軍事,繼知道州。

森生子宗之。

宗之本居許,天興元年因兵亂,母白氏盡節,宗之遷唐縣。

宗之生二子,長扶綱,次扶綸。

扶綱生子宏毅,宏毅生三子:長子堯,居鄢陵;次子笛,居太康常營蘇老家;三子英,復居許昌蘇家橋。

扶綸生一子宏道,宏道生一子曰勇,世居郟縣守三蘇墳。

笛,諱玉笛,字彤管,娶王氏,生一子靄,住太康常營蘇老家十三院,有子:九崇、九第;孫:盡、魁。

魁三子:師舜、師禹、師文。

師舜生二子,師禹生五子,師文生六子,其後人口興旺,形成一大家族。

〈蘇氏家乘〉尚記:蘇貴,原籍河南郟城縣人,於宋理宗三年(1255)以明通授山東兗州郡龔邱(今寧陽縣)正諭,卒於官,卜葬寧山之北,洸水之上,其子孫遂家於梭家莊(今名蘇家樓)。

〈家乘〉『名人傳略』記蘇貴為河南汝州郟城縣穎昌人。

該〈家乘〉以蘇味道為始祖,蘇軾、蘇轍為十二世,蘇貴十六世,蘇守信十七世,到二十二世有蘇可大,任明魯王府典籍官,分居兗州歇馬池,二十七世蘇茜,清康熙舉人,歷任江蘇溧水縣知縣、山東諸城、淄川教諭,傳至三十一世有山東曲阜師範教員蘇繼栩。

〈譜〉說遲子蘇籀。

蘇轍裔孫天爵、松撰〈江西豐城原序並輿地考〉云:軾葬後,蘇過不忍離郟縣廬墓,遂家穎昌。

而蘇遲訓導江西吉安,子孫因家洪都之南昌泰和各郡。

遲子捷卿曰籀,曾孫曰格,兄弟為南宋將軍。

公子師旦為平江吏,官參軍,孫旒義為殿前指揮使,即松之祖父。

格子士類,宋高宗紹興間進士,任淮安道;弟士高、士元,同徙江西南昌府豐城縣。

〈龍塘蘇氏昭視公家譜首修序〉云:轍公長子遲,官南昌訓導,籍江西太和。

三十七世孫士類,官淮安道,籍武昌,後徙南昌,四十三世孫義全於明初由南昌府豐城縣卜居湖南瀏陽,即龍塘開基始祖。

〈龍塘蘇氏族譜〉云:蘇轍之子蘇遲生玳,曰籀。

玳生養直,養直生格,格生士類,士類生畏獄、維松。

維松生嗣邦,嗣邦生鼎,鼎生炳,炳生熹煦,熹煦生九皋,九皋生義斌、義全。

義全由江西徙居湖南瀏陽。

義全生子忠奇、忠順、忠靈。

忠順生三子:承香、承和、承秀。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承秀由瀏陽遷長沙喬口,落業龍塘,自此始有龍塘蘇氏一脈。

明萬曆戊午(1618年),繼灝、繼志按代遞敍龍塘蘇氏世系,厥後續修六次,記龍塘三蘇後裔遷湖北、徙華容、遍南楚,其祖輩子孫生、婚、歿、葬、功名、業績俱載此譜。

蘇笵,字御,隨父適至筠州,遂家,其子孫世居江西筠州。

蘇遜(1074. 10—1126)。

〈蘇遠行實考〉云:蘇遠,又名遜,字叔寬,小名虎兒。

熙寧七年(1074)十月生於齊州(今山東濟南),時父轍任齊州掌書記。

紹聖元年(1094)蘇轍南貶,留蘇遲、蘇適居穎,蘇遜隨轍南遷筠州、雷州、循州。

遜娶黃寔次女,生子筠、築。

1099年十一月黃氏病卒於循州(今廣東龍川)。

1100年遜侍父北歸居穎後,轍為遜續娶范百揆之女為妻,生二子:箱、簦。

大觀元年,遜出監汝南酒稅,政和五年(1115)通判瀘州潼川府,靖康元年(1126)卒,時年四十八歲。

〈蘇潁濱年表〉記:遜有四子:筠、箴、箱、簦,與〈蘇遠行實考〉所記的遜四子筠、築、箱、簦稍異。

其實,蘇遜前妻黃氏生築,過繼給蘇適;蘇遲妻路氏生箴,過繼給蘇遜。

〈年表〉將築記為箴,是以繼嗣後為事實的,兩種記敍都不為誤。

蘇筠:〈蘇氏源流〉云:筠,字堅,一字勅生,號松叟。

配李氏,生一子淇,居珠璣巷。

淇字愛泉,號竹窗,配陳氏,生一子眉,居南雄。

眉,字慕瞻,配潘氏,生一子璧,徙居順德烏州。

璧,字連成,號蘭田,配周氏,生三子:顯、倫、聚。

顯,字日魁,號梅軒,配吳氏,生一子銘;倫,字日升,號菊莊,配周氏,生二子:諤、敏。

庶龔氏,生一子靖;聚,字日叢,號榕軒,配何氏,生二子:金、華。

繼配梁氏,生三子:昌、盛、輔。

筠支原居南雄珠璣巷,自璧起徙居順德烏州。

筠之弟築,過繼給適,未仕,行跡無記。

遜子簦,又曰答。

〈蘇潁濱年表〉曰簦,〈蘇籀年譜〉曰答,簦同答。

〈蘇氏源流〉云:蘇答,居湖廣,配史氏,生一子應龍。

繼配申氏,生三子:應鳳、應麟、應彪。

應麟、應彪子孫居湖廣;應龍知贛州,遷居廣東樂昌,生二子:嵩嗣、方學。

〈桂東南蘇氏族譜〉曰:蘇答一支後裔應龍,由湖廣遷廣東樂昌,傳五世煥文知彬州,長子如初住廣州順德府,其後人遷居順德碧江村。

次子太初三孫信則遷廣西,季孫恭則出任廣西布政司,傳十世宗瑚遷楚,趙瓊遷湖廣常德府,玉孫遷廣東連州;十二世孫月培遷桂林,十三世孫丕昭、丕烈、丕顯,於乾隆間(1174年)遷居廣西,十四世世驤遷廣州。

其支派繁衍,由湖廣散居到廣東、廣西等地。

蘇轍五女。

〈蘇潁濱年表〉雲蘇轍五女。

有言蘇轍「六女」者,但在轍女適嫁中,別女皆無考。

轍五女適嫁如下:

女適文務光。

文務光,字逸民,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北宋著名畫家、詩人,湖州太守文同第四子。

蘇、文為世交。

元豐元年(1078)八月十一日,蘇轍長女適文務光,時轍簽書南京(今商丘)判官。

第二年(1079)文同去世,文務光夫婦護喪返蜀,居成都。

元祐元年(1086)文務光病卒於成都,蘇轍長女攜子文驥回河南汝州娘家居住。

女適王適。

王適,字子立,趙州臨城人,仁宗朝參知政事王鬷之孫、尚書比部郎中王正路之子。

蘇軾知徐州,王適為州學士,蘇軾認為王適賢而有文,選做蘇轍的女婿。

烏台詩案後,王適夫婦隨蘇轍居筠州。

蘇轍回朝,王適夫婦亦入京。

蘇轍貶嶺南及北歸後,此女居穎昌。

次女於元祐四年(1089)十月二十五日卒,年僅三十五歲。

生一女,嫁蘇軾之孫蘇符。

女適曹煥。

曹煥,字子文,光州知州曹九章之子。

轍與曹九章早識,元豐三年(1080)十月,李公擇常訪蘇軾與黃州,請以曹煥為轍婿。

蘇轍曾云:「始我朋友,求我婚姻,數交之間,相與抱孫。

」曹煥曾於政和元年(1111)任山陽令。

女適曾縱。

曾縱,字元矩,中書舍人曾肇之子。

轍與肇同殿值班,轍將女許配肇子曾縱,結為婚姻。

女適王浚明。

王浚明,字子家,知虢州王廷老之長子。

王廷老因旋護蘇軾而罪廢,居商丘,後蘇轍北歸亦居許,廷老與轍同遊,遂結兒女親家。

王浚明仕官七十餘載,歷任二十官,階至中奉大夫三品服。

紹興二十三年(1153)卒,享年八十五歲,在蘇轍女婿中,尊、榮、壽、考,以王浚明為最。

三蘇後裔,各地蘇氏族譜、宗譜、續稱者不少,例〈交河蘇氏族譜〉『蘇盛傳』云:「蘇轍致仕,築室於許,元季移居山西陽信,明成祖時徙大姓,實圻輔,至蘇盛束裝北上,抵交河縣治東」。

該譜記:一世蘇盛,始遷交河縣治東四家屯,躬耕寇水之陽。

二世彪,三世審,四世九紹,五世雲同,六世應元,七世桂才,八世智,九世文啓,十世材、傑,十一世培、增,十二世倚、蘭、禮,十三世得、繡。

此譜從明成祖起至清乾隆,繁衍了十四代,清嘉慶、同治間,又進行了兩次續修。

又如〈桂東南蘇氏族譜〉記:明代蘇容斌,先祖源系眉山,後遷宜山,復遷廣東番禺縣碧江村。

至容斌,中進士,調任廣西容縣府官,落業容縣,後戎遷居石寨尤頭石,後又遷東吉坡、四美、江口、泗澄、馬場、三和村等地,至今四百餘年。

三蘇後裔分布較廣,還有許多家乘族譜、地輿方誌,多託三蘇裔嗣,北自黑龍江、吉林,南至廣東、廣西、海南,歷歷皆有。

從三蘇生涯經歷來看,不無可能。

三蘇始今,歷經千年,後裔徙寓各地,宗源支派,繁衍昭晰,其述蓋多,時難盡書,謹以所記而伸之,略陳其概,以做管窺之一斑。

遺誤不當之處,尚望資深博通者斧正。

(2002年8月河南郟縣第十三屆中國蘇軾學術研討會蘇士福撰文)

〓〓〓〓〓〓〓〓〓〓〓〓〓

★聚集古今中外蘇家資訊★

★關注蘇姓文化熱點動態★

敬請訂閱《今日頭條·蘇姓經緯》:http://toutiao.com/m6027138439/

欲知更多蘇家資訊,再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姓經緯》(sxjw88)!

【聲明】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蕭魯陽:蘇東坡安眠地考略

【編記】宋代大文豪蘇軾文章震古爍今,但宦途起伏,一生坎坷,逝世後未能歸葬四川眉山故里,而歸葬何處?現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史文化研究專家最近研究成果《蘇東坡安眠地考略》,供各位參考。

唐宋八大家之三蘇文化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非常特殊,那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不僅都姓蘇,還是如假包換的三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文學家不是很稀奇,但父子三人都是鼎鼎大名的文學家,除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