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王,一個數學定理決定了成敗的宿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李自成據說是西夏國主的後代,年輕時殺債主殺妻子殺長官,背負三條人命走向了造反的不歸路......義軍,明軍,清軍,就構成了當時的三國殺。
有趣的是這場三國殺遊戲也符合數學的一個定理呢。
不相信就看看吧:
一,三次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李自成起事後到漢中,參加農民軍。
1629年,後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動。
1630年,李自成為義軍隊長,後來,他率部東渡黃河,投奔了「闖王」高迎祥,稱為「闖將」。
這顆將星越來越亮,成了義軍中的北斗星......
關寧軍是明軍的精銳中的精銳,千餘關寧軍就擊敗農民大軍,李自成等好像參加馬拉松一樣逃到河南,被多路明軍包圍。
1634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明軍被調到大同抗金,被圍農民軍得以突圍。
六月,農民軍誤入車箱峽(陝西平利老縣鎮)。
峽谷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情勢危殆,李自成等人詐降逃脫。
1635年,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
會後攻下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
史上最牛盜墓拆遷隊長李自成!
1636年,義軍被明軍擊敗包圍在鄖陽山區。
六月清軍第三次入塞。
明軍主帥調任抗清。
義軍趁機突圍。
後來,高迎祥被明軍所殺,李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
闖王橫空出世了!
二,二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1637年,明軍實行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
此舉頗見成效。
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埋伏被擊潰,帶著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1638年八月,清兵兩路毀牆入關,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
明軍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
做漁翁的感覺真是太爽了!1639年,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
1640年,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其勢燎原,軍隊發展到數萬。
比傳銷公司發展的還快呢!1640年正月,攻克洛陽,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
明朝對清朝戰事越來越不利,於是,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三十六萬人。
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農民墾田餉軍。
似乎也知道建設根據地的重要性呢。
九月,兩軍對壘於郟縣,大雨滂沱,明軍糧運不繼。
李自成一面動員百姓堅壁清野,使明軍無法就地籌糧,一面派萬餘輕騎出汝州,截斷明軍糧道。
後來大敗明軍,揮師西進,占領陝西全省。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
接著,東征北京,造船三千,渡過黃河,一路攻下汾州,陽城,蒲州,懷慶,太原,忻州,寧武關,大同,宣府,居庸關、昌平,陽和。
業務興隆一帆風順啊!大順大順,真是順的一塌糊塗!同時,南路軍也順利克固關,真定,保定。
三月,李自成進高碑店、西直門,後由太監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
最後皇帝自縊。
李自成入北京之初京城秩序尚好,民間大喜。
但後來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恐怖氣氛凝重,人心惶惶。
闖王啊,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萬里長徵才走第一步就驕傲了......
三,最終兩邊之和大於三邊
1644年四月,李自成與吳三桂大戰,吳軍漸漸不支降於清朝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
李逃到京城,連續逃往西安,藍田,商州,武關。
馬拉松冠軍啊。
真是其興也勃其亡也速啊。
屢戰屢敗退入襄陽,南京,武昌,江西,想轉入湖南。
五月初,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殺死。
唉,大順大順怎麼這麼不順啊......
讀者朋友們發現了嗎?前五次清軍入關和明軍交戰,義軍得利。
不就是三角形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嗎?第六次清軍入關和明軍聯手,義軍失利。
不就是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定理嗎?
李闖王啊,前五次小考試定理運用的很好,但是關鍵的大考試走了糊塗運啊……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 文/文智庫
對李自成毛主席是這樣評價的他是一面鏡子
都知道明末農民軍起義不斷,李自成也是其中的一員。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李自成便是這起義軍中的一個頭目。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
歷史上的李自成,你認為他是民族罪人還是一部個人奮鬥史
在明朝末期,因為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而當時李自成正好在銀川驛站工作,所以被炒了魷魚。失業回家後,囊中羞澀,沒錢咋搞,他就向舉人艾詔借了錢,但是一直沒...
李自成為什麼叫闖王?闖王李自成是如何發動的兵變?
李自成為什麼叫闖王,根據史料文獻記載,歷史上有那麼幾個人都自稱是闖王。而李自成自稱為李闖王。他有勇有謀,驍勇善戰,帶領農民起義軍起義,漸漸的成為了起義軍中的一名領軍人物,他對自己的自稱也更覺得是...
一場顛覆明朝的起義,皆因一個人被戴綠帽子而漸漸展開?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成功顛覆大明王朝,但因沒有吸取明朝之教訓最後卻慘敗於清朝導致國破身亡,然而追根溯源,都有必要回到李自成自身。縱觀李自成一生,從一個放羊娃到最終登基為帝走上人生巔峰,充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