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各大軍隊都缺少一重要資源,誰掌握了它必然會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建安十三年,待曹操任丞相後,就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也因為,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並且,之後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青龍二年二月,蜀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伐魏,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 ...

都知道,在羅貫中的那本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智慧超群的諸葛亮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對手,最不好對付的人可能就是司馬懿了。

雖然,諸葛亮總是在這樣對抗中獲得一些小勝利,可是,他始終沒辦法觸及到曹魏的命脈,北伐始終沒有成功。

為了除掉司馬懿這個強勁的對手,有次,諸葛亮準備在上方谷設下火攻埋伏,好讓老冤家和他的部隊葬身火海。

其結果都知道了,沒想到連老天爺都不幫他,一場大雨讓他的如意算盤碎了一地。

這一場戰役可是諸葛最後一次機會了呀,這次戰爭失敗以後,北伐就徹底沒有了希望。

然而,這次戰役其實是作者虛構的,其目的,只是為了加深諸葛亮這個人物的悲劇命運。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也確實出現了一場可以決定蜀魏命運的戰爭,假如,蜀國這時候可以贏的話,那麼,關西這個敵方就一定不會落到魏國人的手中。

但不巧的是,也是一場大雨,阻斷了蜀國勝利的機會。

可以說,在三國時代作戰,好像有一條鐵的規律,那就是防守要比進攻更占優勢。

這裡,以改變了三國格局的四大戰役為例,基本上都是防守的一方取得了勝利。

而論實際情況,除了夷陵之戰是雙方實力差不多以外,其他三場——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石亭戰役都是攻的一方在實力上占有優勢。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應該從漢末的社會形勢說起。

在那個時候,北方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比南方要強盛。

所以,南方的割據政權只要一出現,就會立刻被北方強權所碾碎。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北方人民遭受了極大規模的瘟疫侵襲,再加上戰亂的侵擾,人口數量急劇下降,而歸政府統治的人口就更少了。

甚至,有學者統計,漢末累計發生過較大的水災11次、大疫9次、震災8次、旱災6次、蝗災5次,其結果就是,北方和中原一帶人口銳減、糧食奇缺。

但是,相較於北方,南方基本沒怎麼被影響,所以,南北兩方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此時北方的優勢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可以說,在這樣的形勢下,之前的各路諸侯們最初解決軍糧問題的辦法,一是:誰有糧食就搶誰,跟土匪強盜沒區別,「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

二是:找到什麼吃什麼,有記載,袁紹、曹操的軍隊就曾經靠桑葚干度日,袁術的軍隊則靠水草和田螺果腹。

可以說,由於經濟上表現的很是無力,所以,每一個政權都有一個很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打仗所面臨的軍隊補給問題。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凡是大戰,基本是雙方勢力都缺糧食,特別是官渡之戰,這個問題就表現得尤其突出。

也正因如此,大家在打仗的時候都想著儘早結束,能速戰速決最好。

防守的那一方正好抓住敵人的這項心理,巧設陷阱誘敵深入,然後,找准機會一舉拿下。

可以說,在三國戰役中,這個套路出現得十分頻繁,進攻的一方經常性的全軍覆沒,十分悲慘。

可以說,曹魏一方在赤壁之戰後覺醒了,他們開始了修生養息,停止一切大規模討伐行動,只顧著增強自身的實力。

其實,如果給夠他們時間,他們就一定能讓其綜合實力遠超吳蜀,諸葛亮當然不能允許這類情況發生,所以,他一定要北伐,堅決不給他國留喘息機會。

因為,無視就等於是坐以待斃,所以,此時的諸葛亮還是比較有先見之明的。

但是,諸葛亮總是因為彈盡糧絕而無功而返,他深知打仗時的雷區,也明白蜀漢的弱小,經不起任何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次失敗,所以,從不貪功冒進。

第一次北伐時,蜀在街亭之戰中失利,差點因為這個就徹底失敗了。

不過,諸葛亮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吸取了上次北伐的教訓後,第二次他就有經驗多了。

他頻繁地進攻曹魏,就是為了讓對方反攻,然後,利用蜀漢的地形優勢將敵人一網打盡。

可以說,這種策略讓他幾乎每次都能夠得手。

有一次,他又是因為沒糧食了,所以,趕緊撤兵,身後的王雙緊隨不舍,結果,就中了他的埋伏,敗了不說,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同樣的情況在第四次北伐中再次上演,這次中招的是曹魏的重臣張郃,最終,他被箭射中,當場身亡。

其實,以筆者的眼光來看,諸葛亮最有勝算的北伐應該是在第三次。

諸葛亮在229年攻占了武都郡和陰平郡,這對於他來講, 是個不小的成績,實際上也幾乎是北伐的唯一成果了。

一年後,曹魏終於受不了了,轉為主動進攻。

諸葛亮對此是樂見其成的,他調集人馬守住各種關隘,差點沒讓夏侯霸逃脫了。

假如,曹魏主力真的到達了漢中地界,那麼,對方只要斷了他們的糧草,他們就必然慘敗。

可是,老天爺偏要和諸葛亮作對,一連下了幾十天的雨,曹魏主力軍的行程大大被拖延了,所以,被皇帝緊急召了回去,最終,諸葛亮布置了半天的陷阱便落空了。

眼看著要取得重大進展,卻突然半途夭折,此時的諸葛亮多有著急可想而知,他在這後面雖然有取得了勝利的戰役,打敗了郭淮,但是,也不足以彌補之前的損失。

因為,在這之後,曹魏已經熟知了他的套路,早也不會中他的激將法了。

青龍二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至此,歷時七年的諸葛亮北伐至此結束。

可以說,一直到他離開人世,曹魏才敢主動出擊,只是沒想到,姜維居然用假的諸葛亮又把司馬懿嚇住了。

參考資料:

『《諸葛亮北伐戰爭》、《三國志蜀書》、《三國時期的糧食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有什麼大的戰爭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國家。

如果諸葛亮不死 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