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襄樊之戰,我為二爺抱不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雖然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但要真正完成三國代漢,除了對當時其他殘餘割據勢力的征服以外,重點是「天下中心」荊州問題的解決。
荊州是三個集團力量角逐的最核心地區,這裡不解決,三分的割據就不可能穩定。
荊州問題是曹、孫、劉三方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拉鋸式較量。
而從建安17年到建安24年,鎮守荊州、居天下之中心的正是漢壽亭侯關羽。
這7年中,關羽有兢兢業業的堅守、有「威震華夏」的成功、再有敗走麥城的結局。
其間風雲變化不是「大意失荊州」這5個字能概括的。
1劉備攻蜀時期的荊州建安16年,劉備入川,窺伺益州。
212年龐統死後,四川戰事吃緊,劉備只得命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等荊州主力軍入川支援,後方只留下關羽率所剩少部分兵力,堅守著自己唯一的後方。
對關羽而言,面對東邊孫權、北邊曹操兩個強大的勢力,僅僅以荊州兵力據守,壓力實在是巨大的。
但是此時時局的重心在東西兩線,劉備在益州作戰,而曹操在江淮地區也正同孫權進行著反覆而劇烈的爭奪。
因此,在劉備攻取四川的3年間,關羽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是多方面的:防禦、後勤、治理,劉備在前線作戰,給養和兵員的供給壓力全在荊州。
總體上看,這3年的荊州形勢很穩定,而關羽的能力和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論證,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並可以獨當一面的大才,孫權、曹操對他的忌憚以及荊州人對他的景仰也證實這點。
孫權在江淮和曹操殊死較量之後,雙方在合肥一線的東部疆界基本確定。
此時,曹操平定了關中,劉備取得益州,而孫權忙活了好幾年,沒什麼收穫,於是索要荊州,備不許。
215年,「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
備不許,曰:「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
權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
」
此時孫劉聯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形勢緊張到了極點。
剛巧,北方的曹操這時進兵漢中取張魯,這可直接威脅到劉備的背後,剛剛到手的四川危急!劉備權衡輕重,還是迅速與孫權講和,條件是,雙方瓜分荊州地區,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西屬,歸劉備。
雙方繼續維持了聯盟的關係,但已經到了破裂的邊緣。
219年夏天,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獲得巨大的勝利,雙方的西部邊界從此基本確定。
從215年與孫權平分荊州到219年,這4年中,關羽的壓力繼續加大:
一是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受到削弱;
二是孫劉聯盟已經危機四伏,不可信賴;
三是曹操方面的壓力繼續存在,而劉備正在集中精力穩定益州形勢,並與曹操爭奪漢中。
我們對關羽的才幹和威望還是要有充分的估計:單刀赴會等小說的情節,暗示者關羽正承受著兩方面的巨大威脅,並且鬥爭形式是多樣的。
從215年的衝突中可以看出,一旦孫權傾兵來功,荊州只能固守,是沒有反擊的實力的。
這一時期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
一是當時在實力對比上,劉備對孫權應該已經占有了相當的優勢,這從雙方215年的軍事對峙中孫權的捉襟見肘與接受瓜分和約可以看得出來;
二是,在215年劉備出川的時候,他是否與這個闊別已經3年的二弟會過面?
到現在還是個迷,以二人的關係與感情來說,應該是見了;但當時形勢緊急,也不排除來不及會面的可能。
無論如何,這次是兄弟兩人最後一次並肩作戰了……
劉備的要害還是在荊州,與215年相比,荊州的形勢更加嚴峻:
(1)荊州已經被孫權割去一半,不但經濟、軍事力量削弱,戰略縱深也進一步縮小;
(2)曹操已經回到洛陽,曹仁占據襄陽、樊城,隨時可能發大兵來攻;
(3)孫權看到劉備在與曹操的對抗中戰局上風,並取了漢中,奪取荊州的慾望更強烈;
(4)孫權已經於在217年向曹操「請降」,雙方「誓重結婚」。
隨時都可能聯合曹操來攻。
(5)荊州對中原、江東來說無險可守,在地理上是暴露的,而荊州與益州遠隔數千里,峽江險阻,援助困難,在戰略上極其被動。
在上述情況下,劉備對於荊州的部署應該是相當緊迫的,但也有選擇的自由:
上策:親自關注荊州,修復與孫權的關係,當時劉備勢力占優,而且有共同抗曹的優勢,手裡的牌很硬;
中策:馬上調撥人馬支援荊州,並派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協助關羽;
下策:命令關羽嚴守荊襄,一旦孫權或者曹操大兵來犯,則堅守待援,劉備的急行軍可於3個月左右趕到,危險性不大。
然而劉備作出了錯誤的決定,令關羽以偏師進攻中原。
劉備於219年5月得漢中,關羽失荊州是在這年閏12月,中間有大半年的時間,身為「漢中王」的劉備可能是群臣的歌頌使他飄飄然了;
可能是益州、漢中的事務太繁重了;也可能是關羽在荊州戰場一封一封的捷報讓他對二弟太放心了。
無論如何,這半年對荊州的疏懶是致命的,後果也難以挽回了。
關羽攻曹仁之時曹操正在漢中與劉備對峙,後方空虛,關羽的出擊是為了減輕劉備在西線的壓力;
如果是曹操回洛陽以後出擊,那麼偏師這麼做意義是不大的。
很可能出兵是為了牽制,但因為戰果很好,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了:
【1】攻樊城
關羽手中的兵力約為3萬,除去防守後方的部隊,這次出兵應該有2萬人左右。
一開始勢如破竹,取襄陽,曹仁在樊城堅守待援。
【2】擒于禁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
這就是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刻,應該在219年夏天。
此戰關羽俘獲曹操3萬兵馬。
這時候,關羽的戰略部署為:
(1)戰略後方: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守護後方並支援前線,事實證明關羽的後方安排是大有問題的。
(2)正面戰場:關羽大破于禁,進逼樊城;
(3)先遣勢力:偃城、宛城等地的地方勢力造反,殺曹操太守,與關羽呼應;另外,「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關羽儼然成了北方中原地區反曹勢力的「通天教主」,洛陽在這些綠林勢力的騷擾下形勢嚴峻,難怪曹操準備遷都呢。
關羽在荊州鎮守七年,確實不是碌碌無為過去的:他不但保持了荊襄堅如磐石,而且為北伐中原進行了充分的聯絡和鋪墊工作。
《三國志》說「權內憚羽」,以區區荊州的一半讓孫權害怕,恐怕不是沒有原因的。
(關羽與江湖勢力似乎有很深的淵源。
)
(1)關羽早年殺人,隱約有武林人的影子;
(2)「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而《三國志》說關羽武力強於張飛。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真的有武林高手的風範!
(3)關羽身邊的廖化、周倉出身都是黃巾軍,後來落草的。
(4)「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可見關羽在當時中原綠林中的地位和威望。
關羽被尊為武聖人,至今受江湖勢力的崇拜,與他的上述因素是大有關係的。
還要說的一點就是水淹七軍,是天災,也是人謀,為什麼沒淹關羽軍?身為三軍統帥就應該善於利用外在的一切可利用資源,如果像某些人說的天災,那赤壁之戰還是東風呢,也是天災。
關羽是有準備的,帶了水軍,提前備好船隻,大船,不然發水第一時間就能趕到現場嗎?要注意的是曹仁等援軍其實是距離於禁軍最近的,派幾隻船救回于禁應該來得及吧,可事實是根本來不及,因為關羽早有準備。
水淹七軍豈是純天災乎?
生擒三萬敵軍?皆天災乎?
關羽和徐晃的戰鬥並不順利,徐晃先是攻破偃城,恢復了洛陽周邊地區的穩定,又擊潰了關羽的先頭部隊。
這時候關羽親自來迎戰,也不順利。
對於這場戰鬥,《張樂于張徐傳》記載比較詳細,說是大敗關羽,是全勝;而《關張馬黃趙傳》的記載是「羽不能克,引軍退還」,屬於戰事不利的退卻;
而根據《吳主傳》,這場戰鬥基本上被忽略了,說是曹仁被攻的緊迫,「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羽猶豫不能去。
」
可見三國各自修史也有不同。
徐晃阻止和擊敗了關羽的攻勢,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其戰功也遠不會象魏國史書說的那樣痛快:
(1)關羽撤退後,徐晃並沒有乘勝追擊的成果,而是被孫權竊取了荊州,可見面對強勁的關羽,阻止關羽已經是很好的戰果了;
(2)曹操後來讚頌徐晃的話,強調了他解樊城之圍的功勞,而沒有任何其他表示和說明;
(3)關羽後方不穩,戰事不順引軍退守,是很正常的事情。
219年閏12月,對關羽而言,這個13個月的年份尤其漫長,或許一旦走出這個年份,他的好運就來了………
荊州失守和關羽敗亡的責任,其根本原因是劉備、諸葛亮的麻痹和盲目樂觀,荊州的形勢對關羽而言,一直是只許勝不許敗的,甚至是只許勝不許不勝!
保平都不成,給大將提供的環境如此苛刻,即使這個將軍再優秀也是極其危險的。
其實,孫權一直在觀望,如果關羽再大勝徐晃,他一定不會動手的,因此關羽僵持也會導致滅頂之災,他只有一條路「速勝」一直速勝下去!
關羽傲慢的性格也是他失敗如此迅速的原因。
孫權因為畏懼關羽,主動和親,被他拒絕了。
麋芳、傅士仁的任用不當;還有對劉備手下其他臣下的傲慢,比如小看馬超、黃忠。
總之,劉備的戰略失誤導致了荊州的丟失,關羽的主觀錯誤導致了荊州丟失的如此迅速而不可挽回。
後來劉備出兵復仇,但他贏得的只是義氣,失去的卻是更多的實利,甚至自己的生命(還有張飛的)。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
這話在三國時期從好多人嘴裡說過,《三國志》里就不下5處,曹操、張遼、程昱等人傳中皆見,可見當時就是公認的了。
建安3年,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關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自己身還小沛。
建安17年,劉備入川,留關羽鎮守,劉備對關羽的信任和依賴是無條件的,也是終生的。
這種信任和依賴包括感情和能力兩個方面。
俗語說「一體君臣」,用在他們之間沒有絲毫的誇張。
劉備和關羽、張飛的友情不但在歷代的君臣關係中顯得難能可貴,即使是親兄弟之間,有這樣充分信任和同舟共濟的也實在是難得!
劉備與關羽,他們承受了離別的考驗,關羽從曹營返回,以及在荊州的7年,承受了危難、奔波的考驗30年,承受了富貴的考驗,甚至最後承受了生與死的考驗。
這樣的關係,是左手對右手一樣的依賴與信任,是無條件的!
人們之所以景仰,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實在是感人至深,因為人們相信人間確實有這樣的真情存在。
我不相信那些腹黑的陰謀論,我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
要說改寫三國歷史加快一統的,孫權,呂蒙,陸遜,都是功勳卓著啊。
喜歡請關注。
公眾號:漫談史詩(mantanshishi)
「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
關羽敗走麥城大事記。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將軍隊撤至長安一線。219年6月,劉備命養子劉封從漢中(今陝西漢中東)順沔水(今漢水)而下,統率孟達攻打上庸219年7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大封群臣...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桃園三英之一——關羽個人簡介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
關羽兵敗樊城,不是不想回益州,而是被此人堵住了回益州的大門
在三國時期,民間有一句話叫「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話雖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但這幾個人之中,關羽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他與文聖孔子齊名,關羽也是世人公認的武聖。關羽,字雲長,早期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