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讀書-用《三國演義》解讀《逆向思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是2016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埃米尼亞·伊貝拉。

《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

這本由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所著的《逆向管理:先行動後思考》。

本書突破了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的舊思維,提出了全新的「先行動,後思考」的新理念。

作者通過對來自聯合利華、西門子等頂尖企業的各層管理者以及世界經濟論壇領導者項目的參與者的深度採訪與調查,向我們闡釋了在持續性的個人發展過程中,外在表現比內在認知更重要的原因,並提出了一些實用且易操作的方法來提升個人領導力。

這本書是滿滿的乾貨,但是不夠生動,學術味較濃。

我認為讀書應該是有樂趣的。

於是,我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來詮釋這本書的主要概念,就變得風味獨特了。


逆向管理重要概念:「三步走」助你實現領導者轉變

「三步走」是指:1)重新定義工作;2)重建人際關係網絡;3)改變做事方法

桃園三結義,作者夏阿(來自網絡)

1.重新定義工作

---話說劉備在荊州時,蔡瑁設計陷害,劉備乘的盧馬,馬躍檀溪,死裡逃生。

劉備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逃命之際巧遇水鏡先生。

與水鏡先生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劉備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工作,改變之前靠著幾個有勇無謀的兄弟打天下的做法,改為找人、找高人、找奇人,廣納賢士的HR戰略。

2.重建人際關係網絡

---劉備既然下定決心,以HR為中心,找人是最重要的工作。

於是,他就重建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不再和關二爺、張黑子等大老粗天天拼酒了,而是到訪走訪賢人,三顧茅廬,直接與不世奇才諸葛亮搭上線,死磨硬泡的把孔明拉上了他的創業小船!

3.改變做事方法

--劉備改變了自己的工作重心、調整了自己的人際網絡,接下來就改變自己的做事方法,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管住那批跟自己起家的老兄弟,讓諸葛亮可以發揮才幹,於是就有了隆中對、天下三分。

這麼看這本書《逆向思維》是不是覺得非常的簡單了!


《逆向思維》的重要概念:「避免能力陷阱」

溫酒斬華雄,作者夏阿(來自網絡)

武聖關羽(161年—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

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

其實,關羽的武功在三國眾多武將中並不是頂尖的:

三英戰呂布:就說明關羽不敵呂奉先。

斬顏良:關羽乘天下第一名駒赤兔馬未通名直闖大營,顏良為了大將風度,不斬無名下將,沒有上馬提刀。

關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動作很大的砍殺而是刺,這樣動作快,隱蔽,顏良不易躲閃,這也是一個重點。

總的來說,關羽用了很陰的招數,憑實力把顏良陰死了。

如果顏良真是上馬提刀與關羽廝殺,誰勝誰負還是五五之數。

誅文丑:曹操的埋伏打亂了文丑的部隊,文丑在這種情況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則對手小兵群上來也把自己逮住了。

偏巧關二哥這時候去和他纏鬥,文丑當然無心戀戰,感覺對手不是幾下就能解決的時候馬上拍馬撤退,沒想到關二哥的赤兔馬超快,文丑就算會,慌亂中也使不出回馬槍,被關二哥背後砍下了馬。

這次只能說明赤兔馬比文丑的戰馬好太多了。

大戰龐德:關羽進攻樊城,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

第二日交戰,二將齊出,並不答話,拍馬交鋒五十回合,龐德撥馬逃走,關羽緊追不捨。

龐德取箭,關羽躲閃不及中箭,回營養傷。

實際上,關羽已經輸了一招。

關羽對劉備的忠心是無可挑剔的,劉備對關羽的信任也是無以復加的,於是就把守荊州的重任委派給關羽,而不是更為適合的趙雲。

關羽到了荊州不聽諸葛亮的告誡、依然好勇鬥狠,意氣用事:

荊州拒婚:孫權為了加強孫吳聯盟,想為自己的兒子說媒,娶關羽的女兒,關羽二話沒說,一句「虎女焉嫁犬子」把人打發了。

關羽只認為自己武勇過人、對於諸葛亮的勸諫全當耳旁風,同時又驕傲自大,視東吳的英豪如同草芥。

單刀赴會: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在小說家裡形容關羽一人單刀赴會,把魯肅挾持住,最終脫險。

實際上,真正的英雄是魯肅,在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為了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不惜以身犯險,將計就計讓關羽控制住,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為關羽的保護傘,不讓自己內部的鷹派將領殺了關羽,因為魯肅不願孫劉聯盟破裂,被曹操各個擊破。

但關羽非但沒有領會魯肅的苦心,反而洋洋得意,認為東吳將領都是膽小如鼠。

按照《逆向思維》的說法,關羽就陷入了能力陷阱,自認武功天下無敵,無人可以撼動,完全不理解或者不相信孫劉聯盟的重要性,不懂得需要學習外交策略與東吳這個盟友相處,反而接二連三的激怒東吳。

在東吳力主孫劉聯盟的魯肅死後,東吳鷹派的意見占了上風,孫劉聯盟也就隨之破裂。

結果是關羽被東吳偷襲,敗走麥城,被東吳俘虜並斬首,一代武聖就此隕落,真是可悲可嘆!


《逆向思維》的重要概念:「了解領導們真正需要做的事」

魯肅(172-217),字子敬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

歷史上的魯肅,作戰時手不釋卷,是一代儒將。

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功勞了,完全成了諸葛亮的陪襯,對這位文武全才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和歷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魯肅了。

在整個三國歷史中,魯肅算是名真正了解領導孫權需要做的事情的人物了。

一、《塌上策》堪比《隆中對》

周瑜是魯肅的好友,向孫權推薦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

這時候,劉備還沒得到諸葛亮,也沒什麼名氣,所以《塌上策》中沒有劉備什麼事。

但天下三分的戰略是與《隆中對》一致。

孫權也十分敬重魯肅,因為魯肅給了孫權指出了一條清晰的戰略方向。

二、設身處地為領導著想

208年,曹操南下,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

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檐之下。

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魯肅說:「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

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孫權聽完,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這段話就是魯肅說出了孫權的心裡話:「這些要投降的人,都盼著繼續做官,吃香的喝辣的;而孫將軍本人就不知道會是什麼下場了。

」得到了這樣的知己,孫權當然對魯肅更加信任並委以重任。

三、為孫劉聯盟忍辱負重

魯肅立主一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

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鬥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

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

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

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

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

魯肅就是一個「了解領導們真正需要做的事」的人物,為領導出謀獻策制定戰略;定下戰略後身體力行確保戰略可以執行到位;在領導有猶豫、有反覆時,忍辱負重與盟友、敵人周旋,確保組織的基本方針政策能夠執行。

魯肅是一個應該我們都要學習的榜樣。


《逆向思維》的重要概念:「把你的工作當成一個平台」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隱忍蟄伏,深藏不露:選擇平台

出入曹營,司馬懿仕途不順,不受曹操的信任。

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曾向曹操建議得隴望蜀:「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

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

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

」但曹操沒有採納。

司馬懿只好埋頭做事,隱忍蟄伏。

----審時度勢,贏得先機---」對形勢的定位感「

為了擺脫自身被打壓受懷疑的處境,司馬懿經過對曹操立儲的大背景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研究。

他對聰穎過人、呼聲很高的曹植、曹沖都不感冒,而是投資在性格沉穩的次子曹丕身上,這是對形勢的定位感最好的詮釋。

結果是曹丕登基以後,司馬懿鹹魚翻身,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受命出征,力阻諸葛--」參與外部活動「

總在曹丕身邊,司馬懿最多也就是個參謀的角色。

於是,司馬懿趁著諸葛亮攻魏,沒有人願意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芋的機會,受命出征。

從此,司馬懿開始一鳴驚人,事業進入了上升期。

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司馬懿沒有驕傲自滿,反而卻深諳」狡兔死、走狗烹「的帝王之術。

於是,他就以優勢兵力積極防禦、消耗蜀軍,從不主動與蜀軍硬碰硬。

諸葛亮最後竟使出了送司馬懿女人衣服的下三濫的辦法來激怒司馬懿。

沒想到司馬懿卻設宴款待蜀軍送禮使節。

在宴席中,司馬懿不經意套出諸葛亮事必躬親的情況,斷言孔明蹦躂不了幾天了。

果不其然,最後諸葛亮命喪五丈原。

客觀而論,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如司馬懿。

---致命一擊,權傾朝野

耗死諸葛亮以後,司馬懿的聲望已經如日中天,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

並且,他還剷除了想殺他的曹爽。

中間的故事也十分戲劇性,司馬懿裝命讓人覺得他已經病入膏肓,實際上是暗中布置,最好一舉殺了曹爽。

整個三國的各個人物來看,司馬懿竟是一個幾乎沒有弱點的隱藏大BOSS.他把曹魏當成自己平台,經過數十載的努力,使得司馬氏的勢力權傾朝野,給自己的兒子鋪好了篡位稱帝的道路。

於是,竟有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

讓所有人知道要篡位,但所有人卻不可奈何,這也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例。


《逆向思維》重要概念:避免真實陷阱

----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之路上常常面臨著很多讓自己覺得虛假的挑戰:接任新的角色;推銷自己的觀點;與上級打好關係;適應新的環境;以及接受別人對你的消極評價。

----「隨機應變者」能夠很好的根據不同的環境轉換自己;而「堅持真實者」在自己舒適空間外活動時,就會覺得很虛假。

----真實陷阱會阻礙你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因為你覺得的那個真實的「你」只是一個過去的你。

如果要獲得進步,就要擺脫這個過去的你。

----避免真實陷阱的唯一辦法就是,嘗試一些你的事,嘗試朝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一開始那些你的事情可能讓你覺得不自然,但是不用你刻意去做,他們就能讓真實的你自然地流露出來。

----你的身份,即你是誰,不僅僅是有關於過去,而且還關乎未來你會成為誰。

----像藝術家一樣偷師學藝:觀察你偶像的言行舉止,記錄下你要從他們那裡學習到的東西,不斷地改變自己直到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為了學習:設定「學習目標」,而不僅僅是「表現目標」。

----學會靈活講述自己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講述;根據情況講述不同的故事;不斷地修改,就像不斷修改自己的個人簡歷一樣。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

漢魯恭王劉余之後,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

他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被描述成一個窩囊廢。

但在歷史上,劉表也是一時的俊傑,而且他還說正反兩方面的典型。

在前期,劉表被朝廷任命為荊州牧。

但遇上董卓亂政,他雙手空空、單騎入荊、積極爭取人才,如蒯氏兄弟,不到幾年工夫便肅清了境內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擊退或兼并了窺視荊州的強敵,並且將其治理得井井有條,把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期間,他從一個掛名的皇親國戚,轉變為一方霸主。

在這個時期,劉表可以說是個「隨機應變者」,誘殺了五十五名地方豪強,收編了他們的武裝。

又靠蒯越說服了盤踞襄陽的張虎和陳孫,肅清了境內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而且,他也沒有陷入「真實陷阱」,他把那些儒家迂腐的仁義道德拋在一邊,面對董卓,袁術,孫堅等這樣的強敵,不妥協,不退讓,抗爭到底,確保了荊州的安全。

在後期,他去搞文化建設,使人編撰了《五經章句》一書,開立學官,博求儒士。

大家原以為他這是廣納賢士,謀求發展。

那裡知道,他就是在玩票,很多人才來荊州依附劉表,比較著名的有:徐庶,王粲,諸葛亮,龐士元,司馬德操等,他都不任用,只是清談。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彼此相持不下,打得筋疲力盡。

袁紹派人向劉表求援。

劉表答應了袁紹又不派兵,也不幫助曹操,想坐守荊州,觀望天下形勢的變化。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小富即安的心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

他的手下謀士韓嵩勸他與曹操結盟,他卻把韓嵩關起來了。

後來劉備也投靠了劉表,碰上了曹操虛國遠征的大好機會,劉表卻不採納劉備出兵的建議。

眼見曹操吞併了袁氏勢力,日見強大,無人可制,劉表又開始後悔。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荊州的人才眼睛是不容沙子的,紛紛出走,比如諸葛亮投靠了劉備。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曹操開始領兵出發,南征荊州。

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發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劉表死後,荊州群臣擁立其次子劉琮為繼承人。

而劉琮在繼位一個月內,因為群臣大多主降曹,於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請降,正式結束了劉氏父子在荊州的十九年統治。

孟子上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大概就是說的劉表吧!


《逆向思維》重要概念:合理規劃前進的道路

----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並不是一件一次就成功的事,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是由一點一滴微小的變化積累起來實現的轉變。

----很多領導者轉變方法告訴你要先學會自省,找到自己的目標,而後就能實現轉變。

而事實上,學會反思應該是領導者轉變過程中的最後一步,而第一步是要開始行動起來。

----領導者轉變過程是曲折的,會不斷地遇到困難,讓人產生迷茫混亂的複雜情緒,通常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發現差異、只加不減、混亂迷茫、重新設定前進方向、內在化

----想要不被困難打倒,就需要你將外在表現力內在化,反思整合新學到的東西,簡而言之,通過新的經歷塑造自我形象才能推動你繼續前進。

----但是,做成一些重大的轉變如換工作或是換事業,並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前進的道路上,要不斷地問自己現在在哪,要保留更多的可能性,最終才能實現改變。

改變可以是外部改變,如工作發生變動,也可以是內在改變,如改變你對自己所做工作的認識。

----從」你應該是這樣「,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對我們的定義的期望中釋放出來,是改變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這是《逆向思維》最後一章的精華了,我也用《三國演義》最大反派的曹操來對比說明。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在歷史上,曹操還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人傑。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

但曹操沒有理會別人對他的評價,這不就是「從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對我們的定義的期望中釋放出來,是改變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

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

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

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

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今河南清豐)。

任頓丘令。

這一年,曹操二十三歲。

這一段說明:曹操年輕時,做洛陽的一個小官,就敢嚴明執法、懲治權貴,可以說是先行動的典範。

曹操也曾經歷過多次挫折:

熹平三年(174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得罪了蹇碩等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係,明升暗降,曹操被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今河南清豐)。

任頓丘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

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閒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

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濟反為宦官所害。

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姦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

爾後,曹操又多次上書進諫,雖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曹操知道無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皇甫嵩等人合軍進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

隨之遷為濟南相。

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

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

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

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

「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

朝廷徵還其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

二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毀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無復人煙。

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

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

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於難。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 ,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

陶謙退守郯縣。

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討伐張繡,軍隊駐紮在淯水,張繡舉眾投降,旋即復叛,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戰死。

此後,曹操又兩度攻擊張繡,都沒有徹底擊破。

建安十三年(208年),開闢玄武池訓練水軍。

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

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

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

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今屬河南),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

曹操在擊潰劉備後,乘勢想一舉鯨吞江東,孫權、劉備兩家在魯肅和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組成聯盟,孫權命都督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的兩萬人馬組成聯軍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孫、劉聯軍接戰不利,暫駐軍於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與對方隔江對峙。

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船頭釘上大釘,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

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

撤軍北還。

以上所有這些挫折,都沒有讓曹操氣餒,反而是吃一塹長一智,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一步一個台階的統一了北方,是三國中最大的勢力。


短歌行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彩蛋:

短歌行惡搞版-曹操的HR戰略

天天歌舞昇平,你有沒有厭倦?你還有多少時光可以揮霍?

借酒消愁愁更愁,天天KTV,你不覺得活著沒意思?

我看你是個大牛,我的悠悠之心已經看中了你!

咱們一起吃個飯喝個酒,我要盛情款待你!

酒也喝了、飯也吃了,掏心窩子的話也說了,你這個冤家到底來不來?

我給你機會,讓你在外面撒野。

看看,你是不是又找回來了!

你的那顆心是不是還在彷徨、還在猶豫,就像鳥兒亂飛,不知道該落在那根樹枝上?

來我這裡吧,我的項目好、估值高、前景好,而且我的人品也是棒棒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一樣的三國——窩囊廢魯肅?

看了三國演義許多人心中都對每個人物有評價,今天我想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三國,給一個人翻案,那個受氣包老頭魯肅。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覺得魯肅老是被欺負。然而事實上,魯肅是被嚴重的低估了。魯肅何...

三國群雄紫微星宿傳——破軍星張飛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其中無數或勇武過人,或神機妙算,或智勇雙全的人物讓無數人變成了三國迷。三國群雄對應了哪些紫微主星,是否他們成就霸業也是上天註定?

三國十大謀士,誰排第一名?

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候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三國中謀士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從而使我們在血雨腥風...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