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漢畫像石上的成語歷史故事(一):二桃殺三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桃殺三士是我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在河南南陽漢畫館館藏一塊東漢畫像石《二桃殺三士》。

畫像石高38厘米,寬190厘米,以誇張的藝術手法,形象地記述了戰國時發生在齊國的故事。

南陽漢畫館藏----漢畫像石《二桃殺三士》

故事出自於《晏子春秋》。

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

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古冶子拔劍自刎

《二桃殺三士》畫像石,大膽捨棄人物活動的背景環境的刻畫,以大面積淺刻的空白,突出表現悲劇中的三個主人公,以誇張的動態突出展現勇士高傲剛強的性格。

人物形象動感極強,個個怒目圓睜、劍拔弩張,情節離奇緊張,矛盾衝突瞬息突變,畫面取得了強烈的戲劇舞台的視覺藝術效果,成功地展示出充滿性格悲劇氣氛的傳奇歷史瞬間。

漢代畫像石,是我國古代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它盛行於漢代,又大都作為砌建和裝飾墓葬的材料,也有少量用於祠堂或門闕,具有時代特色。


漢代墓壁畫像《二桃殺三士》

魯迅先生提到漢代畫像石的歷史價值時曾指出:「漢畫的圖案美妙無倫,為日本藝術家採用,即使一鱗半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讚許。

說日本的圖案了不得,了不得,而不知其淵源出於我國的漢畫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兩個桃子引發的血案——二桃殺三士之謎

兩個桃子引發的血案——二桃殺三士之謎冷成金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紛爭、勝者為王的時代,也是一個陽謀與陰謀混雜不分的時期。這時候的觀念是:不管陰謀還是陽謀,只要勝了就是好謀。 齊國的晏子是大名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