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守荊州,文臣武將都有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去攻打西川,讓諸葛亮守荊州,當時荊州有很多名將。

孔明總守荊州;關公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陵,鎮公安。

這幾個相當厲害,後來龐士元攻打西川死去,劉備讓諸葛亮前去,此時鎮守荊州就是關羽的事情了,這時候關羽手下還是有很多將領的,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

其實還有一個人更了不起,叫潘睿。


潘睿這個人多厲害,史書上有記載:睿,武陵漢壽人,年少時為王粲見而異貴之。

不到三十,做劉表江夏從事。

部下髒穢不修,殺之,一郡震驚。

後為湘鄉令,治甚有名。

劉備領荊州,以睿為治中從事。

後劉備入蜀,留守荊州。

關羽死後,孫權拜睿為輔軍中郎將。

授兵五千,討平叛亂。

權稱帝,拜睿為太常。

深受孫權重視,並與之結為親家。

在東吳呂壹亂政時,力勸孫權,誅殺呂壹。

並被孫權稱為「誠摯君子」。

就這樣一個人在關羽手下一直默默無聞。


除了這個潘睿,另外幾個人也不簡單:

第一個馬良,那是襄陽名士,馬謖的哥哥。

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馬良又在五人中最為出色;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和諸葛亮關係尤為密切,後來被劉被派往出使東吳,受到孫權的器重,可惜沒有長時間在關羽身邊效力。

此人離去,關羽折一臂膀。

不過關羽此人喜歡武將,不喜歡文士,因為關羽剛愎自用,自認為熟讀春秋,睥睨天下。


第二個伊籍,能言善辯的人,後來出使吳國,孫權聽說他的急辯之才,想在言談間挫敗他。

當伊籍進見孫權,行拜揖之禮時,孫權問:「勞事無道之君乎?意思是,你為無道之君辦事,勞累嗎?孫權口中的無道之君當然是指劉備。

沒想到,伊籍立即回答,「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意思是,只是拜一下便起來,不算勞累。

伊籍不動聲色脫口而出的話,迅速將「無道之君」這個帽子戴在了孫權自己的頭上,讓孫權哭笑不得,又驚奇不已,不由得暗暗佩服伊籍的才華。

不過此人似乎沒有太大的本事,曾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

除了伊籍那幾個人物都很厲害。


第三個糜竺糜芳,這是劉備的大舅哥,在當時舉足輕重,諸葛亮能把這樣的人留給關羽,可見對關羽的器重,不過關羽卻把糜芳這樣的皇親國戚逼反,也夠能耐的。


第四個向朗,是向寵的叔父。

善於治學,是司馬徽的學生,和徐庶龐統關係非常好,自然也是諸葛亮的親信。

第五個廖化,雖然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行,但廖化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以勇敢果斷著稱。

廖化是三國演義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人中的一個。

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

後任廣武督、陰平太守,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晚年因功升至右車騎將軍,隨姜維防禦魏將鄧艾、鍾會伐蜀。


第六個關平周倉就不用說了,那是關羽的左膀右臂。

可見諸葛亮讓雲長鎮守荊州,這些人還都不簡單,有的是劉備的親信,有的是諸葛亮的朋友,有的是關雲長的自己人,奈何雲長不能知人善任,不能揚長避短,才有後來之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劉備讓關羽守荊州,是否有錯?

在三國演義里,荊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劉備在取西川的時候,軍師龐統中箭身亡,被困在涪關進退兩難,只能派人去荊州請諸葛亮。

劉備讓關羽駐守荊州為何不派一名謀士來相助

劉備是關羽的老大哥,小說中都這樣叫的,說劉備帶兵,要麼自己一支人馬,要麼關羽一支人馬。不過,關羽的荊州是劉備很看重的地區,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劉備讓關羽駐守荊州為何不派一名謀士來相助?

劉備是關羽的老大哥,小說中都這樣叫的,說劉備帶兵,要麼自己一支人馬,要麼關羽一支人馬。不過,關羽的荊州是劉備很看重的地區,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荊州丟失真的只能怪關羽嗎?

赤壁之戰後,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後來關羽攻打曹操。被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後世大多數認為是關羽因為大意失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