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國演義騙了這麼多年,其實劉禪才是三國開明的君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里,劉禪被塑造成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形象,以「扶不起的阿斗」而被世人廣為嘲笑,然而劉禪真的如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那樣嗎?其實大家都被羅貫中所誤導了,今天就帶你揭秘劉禪在歷史中的真面目。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一本章回體小說演義,它誕生在元末明初,當時朱元璋剛把元驅逐出華夏大地,建立了大明王朝,因此在這個政治背景下,三國演義的寫作是要符合當時的政治理念,以草根皇帝劉備暗示朱元璋為華夏正統,驅逐外族恢復漢室,以諸葛亮暗示劉伯溫為奇謀軍師,從而導致三國演義要弱化劉禪來凸顯諸葛亮的才能。

從而能有效的收攏民心,讓大明王朝根基扎穩。

三國演義畢竟是人為的撰寫,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主義,而公正、客觀記錄三國的歷史唯有陳壽的《三國志》,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話記載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劉禪其實並不是昏庸無能,就像一個白布一樣,納良言、謀立斷,只是根據周圍環境會有所不同。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多次進行北伐,在諸葛亮不在的蜀庭的時間裡,若劉禪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只會濫殺大臣,自顧享樂,然而並沒有,劉禪更多的是布施仁政讓百姓修養生息,解放民眾生產力,因為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已經有點窮兵黷武,蜀漢是個外來的殖民政權,根基未穩,百姓的對蜀漢的認同感並沒有太多,人才都不願意效力蜀漢政權,因此後來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劉禪更多的是考慮民生與經濟,在三國混戰時期,君主的功勞只用武力來評測,因此劉禪就被貶低。

即使最後蜀漢滅亡了,劉禪被封為安樂公被送去洛陽,最後活了64歲才去世,這正是劉禪的聰明之處才能讓自己安享餘生。

試想一下一個敵國滅亡了,為了不讓敵國死灰復燃,只有殺掉敵國君主,掃除敵國的忠心大臣,讓敵國的精神象徵滅掉,這樣才能瓦解凝聚力。

而劉禪卻一直相安無事,這正是一種隱忍與無為而治的理念,只有自己活著,才能有希望復國。

所以,劉禪並不是如同《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那樣昏庸無能,在他身上體現更多是心繫民生、懂得隱忍,能採納大臣的良言,不然諸葛亮的各項措施不可能一直暢通無阻的實施,若其昏庸,隨便佞臣進讒言,諸葛亮分分鐘就死了,所以劉禪並不昏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中無能人」,廖化真的可以做先鋒嗎

「蜀中無能人,廖化做先鋒」。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於蜀漢後期的名將凋零,就連廖化這等貨色都可充當先鋒,用來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過拿廖化來開刀是滿奇怪的,真實歷史先不...

劉禪並非真傻:裝憨賣傻只為保己命救蜀國

歷史往往是這樣:一個個人魅力太強、太完美的君主,給他的後代帶來的壓力,往往是常人難以想像,也難以承受的。這種壓力,不僅僅是精神上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政治和社會壓力。這樣的君主在離世之後,如果沒有十...

蜀漢後主劉禪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才導致亡國悲劇

劉禪的性格應該是單純,懦弱無能和毫無責任感的樂觀。說他的單純,這一點從寵信黃皓就可以看出了。黃皓能被劉禪所喜愛,能取得劉禪的歡心,無非是他善投其所好,他對劉禪的百依百順,讓劉禪有一種做皇帝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