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流傳千年的豪言,有一句至今還為人所不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直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其中的經典故事、英雄事跡都是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今天就帶大家來重拾一下那些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他們的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一個故事。

No.1 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出榜招兵,劉備看到榜文後長嘆一口氣,恰被張飛看見,這是張飛第一次遇到劉備,於是才有了後來的桃園三結義,共斬黃巾。

沒落貴族的嘆息換來了兩個生死兄弟,這一口氣嘆得值!

No.2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刺殺國賊董卓失敗,逃亡途中被陳宮捉拿,陳宮因為義氣放走曹操,願與他一同舉事。

哪裡知道因曹操一點疑心就把呂伯奢家人全部殺光,甚至在逃走的途中還不忘殺了呂伯奢。

於是兩位豪傑從此分道揚鑣,再到後來演繹了一場刀兵相見的悲壯史詩。

亂世之中,爾虞我詐,孰對孰錯,誰能明之。

No.3 大丈夫身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聯合呂布,終於除掉國賊董卓。

一夜之間,溫候呂布揚名華夏。

只因李傕郭汜之亂,致使呂布無地安身,一代英雄猶如喪家之犬一般,四處投奔,不由得說了一句千古豪言。

可嘆英雄窮途,慘澹悲涼,後來呂布稱霸徐州也成了一方諸侯,差點奪了曹操性命,不由得讓我想到一句話「莫欺少年窮」!

No.4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張飛丟了徐州,陷了劉備的二位夫人,悲痛之下要自刎謝罪,劉備奪下寶劍,說出這番話。

明面上安撫兄弟,其實也籠絡了人心。

No.5 人生天地間,無終始者,非君子也。

皇叔戰敗投奔袁紹,關公為保護二位嫂嫂,不得已暫居曹營。

既已打聽到兄長下落,不負前盟,一心追尋,掛印封金,義薄雲天,才有了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的佳話。

這是桃園結義後,兄弟三人第一次失散再重聚。

二十年後,兄弟再次分散,卻陰陽相隔。

No.6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好一匹的盧馬,救皇叔躍馬過檀溪,偶遇隱士司馬微。

此時皇叔正缺人才,司馬微說出這話,才引出劉玄德三顧茅廬,隆中對三分天下。

後來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才形成了鼎足之勢。

No.7 既生瑜,何生亮!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的才能招來了周瑜的嫉妒,周瑜屢屢要加害劉備、孔明,皆被孔明破解,最後又三氣周瑜,將其活活氣死,周郎臨終前才無奈吐出這番心聲。

都是英雄,英雄何苦為難英雄。

No.8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身為戰士,死於沙場。

生於亂世,當為國盡忠,馬革裹屍。

怎奈何不曾看到國家一統的日子,卻命喪疆場,不禁感到無可奈何。

於是才有了後半句——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No.9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為世人所稱讚的《出師表》最後一句。

為報先帝知遇之恩,親征中原,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星隕五丈原,無不令人悲痛惋惜。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No.10 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繼承丞相遺志興兵伐魏,卻遭奸臣陷害,國亡之際,還想著以一己之力,挽回敗局,假作投降鍾會,最終姜維計謀不成,命喪身死,英雄末路,不禁讓人感嘆,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公元263年蜀亡。

No.11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堂堂帝王,竟不如一個權臣,於是皇帝怒了,驅車討逆,最後慘遭殺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曹髦——一位有節氣的君王。

不久司馬昭逝世,曹奐禪位,司馬炎建立晉朝。

公元266年,魏亡。

影視劇裡面居然連孫皓一個鏡頭都沒有,好吧,只能拿一統三國的司馬炎來代替了

No.12 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亡國而不失節氣,雖敗猶榮。

公元280年,孫皓降晉,吳亡。

三國時代結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論三國,誰是英雄?

你是否總是感嘆,曹操奸詐,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那一夜,這一聲感慨,喚醒莘縣縣令——陳宮。縛之、釋之、棄之,誰曾懂,這位三國志士的心路?或許,那一夜,他想到呂伯奢一家滿地的鮮血,會思考...

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原來我以前的認知都是錯的

曹操,字孟德,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宋代之前,曹操在人們的心中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宋代以後,曹操的形象卻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曹...

聊聊劉備的為人

在三國被稱為劉皇叔的劉備,是個歷史上的名人,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稱帝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