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之曹操三分天下的文臣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軍師聯盟》開播了,以魏國為背景的三國題材。

讓我們可以用另外的一個視角去觀看那個英雄倍出的年代。

三國時期仿佛吸納了中國前後幾百年的底蘊,過於璀璨。

諸侯的氣概,謀臣的智慧,武將的英勇,世家的輝煌,寒門的希望,一下子在百年的時間展現出來,壓過了前漢,也壓住了之後晉朝。

而《三國演義》最為人熟知,卻也埋沒了太多的天才,很多人都是匆匆一筆帶過,或是改的面目全非。

除了蜀國劉備麾下的謀臣統帥武將以外,我們對曹魏,孫吳麾下所知甚少。

《軍師聯盟》的開播讓我們知道了曹魏麾下,可惜不甚明了。

所以小編略微整理了一下曹操麾下的文臣,可能不夠全面,希望大家多多諒解。

既然以《軍師聯盟》來帶入,那我們就先說說司馬家。

司馬家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底蘊,能人倍出,所以只能籠統的用司馬家來稱呼,畢竟司馬懿只是司馬家最厲害的人之一,只不過他所達到的成就最高而已。

司馬家是少有把雞蛋仍見一個筐里的世家。

小編也仔細介紹一下

司馬八達

河內名門司馬家族的先祖出自高陽帝的兒子重黎。

夏朝時,其家族有官為司馬。

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賜以官族,因而為氏。

楚漢之爭時,司馬仰為趙將,與諸侯伐秦。

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

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以為家。

自司馬仰以來的八世,是東漢安帝時,征西將軍司馬鈞,字叔平,為高祖。

司馬鈞生司馬量,字公度,豫章太守,為曾祖。

司馬量生司馬俊,字元異,為潁川太守,為祖父。

司馬俊生司馬防,字建公,是「司馬八達」的父親。

司馬防年輕時擔任地方官員,歷任洛陽令、京兆尹,年老之後轉任為騎都尉。

八子依次為

司馬朗字伯達

年少時就表現得很有見識。

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

曹操任司空後,司馬朗被闢為司空屬官,又歷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

後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征討吳國,到達居巢。

軍隊中流行瘟疫,司馬朗親自去視察,派送醫藥,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留下遺言說:「刺史蒙國厚恩,督司萬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癘,既不能自救,辜負國恩。

身沒之後,其布衣幅巾,斂以時服,勿違吾志也。

司馬懿字仲達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司馬孚字叔達

河內溫(今河南溫縣西)人。

三國曹魏及西晉時重臣。

司馬懿之弟,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

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

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為太宰,封安平王。

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晉書》。

「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范,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篤其慶。

」又贊曰:「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司馬馗字季達

生卒年不詳。

曹魏時期官員,官至太常,封東武城侯。

司馬防的第四子,司馬懿的四弟,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死後諡曰戴。

司馬恂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生卒年不詳。

漢末河內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司馬進

魏中郎司馬進(生卒年待考),字惠達,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

司馬通

魏安城亭侯司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達,河內溫縣人,魏安城亭侯。

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司馬朗、司馬懿之弟。

司馬敏

魏安平亭侯司馬敏(生卒年待考),字幼達,東漢京兆尹司馬防之子

荀氏八龍

荀氏八龍是指荀淑的8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

魏晉時期,整個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潁陰(今河南許昌)荀氏。

東漢時期的荀淑(83-149年),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里稱其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

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

他的8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其第6子荀爽最為知名,官至司空。

荀淑的孫子荀彧、荀諶、荀衍、荀悅,從曾孫荀攸等人,都是漢魏之際的風雲人物和曹魏集團的重要謀士。

荀彧

漢末先依附袁紹,發現袁紹不能成大事,便投奔曹操。

為曹操出過不少主意,最有遠見的是迎獻帝到許。

不久任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成為曹魏集團中重要的謀士,曹操把他比作張良。

曹操迎天子都許,召荀攸為尚書,不久又任為軍師。

荀攸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獻奇策,在曹操統一北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荀彧長子荀惲官至虎賁中郎將,娶曹操之女為妻,三子荀俁曾任御史中丞,五子荀詵曾任大將軍從事中郎,六子荀顗,歷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職。

與荀顗同時,荀爽的曾孫荀勖在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過程中,追隨司馬昭左右,幫助出謀劃策。

西晉建立後,累官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荀勖有10個兒子,其中荀輯、荀藩、荀組較為有名。

荀輯官至衛尉;荀藩累遷尚書令、司空;荀組曾任司空、太尉。

荀藩之子荀邃、荀閬,荀組之子荀奕,亦是兩晉之際顯名一時的人物。

晉室南渡後,荀氏逐漸衰微。

荀爽,字慈明,東漢潁陰(今河南許昌市)人。

荀氏為潁陰望族。

荀爽也是荀彧叔父,爽父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

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

他就是來湊數的。

因為他沒等曹操厲害的時候就駕鶴西去了。

曹魏五謀臣,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

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

唐朝宰相朱敬則在《隋高祖論》里稱及:「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可謂天下之精英。

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愛自秦漢,訖於周隋。

荀彧與荀攸前文已經介紹了,就不多說了。

重點說另外三人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外號「毒士」。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

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

曹丕日後稱帝封他為太尉、魏壽鄉侯。

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死時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善於自保的狠人,換了好幾個主公,愣是啥事沒有安安穩穩的終老,不得不佩服啊。

程昱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三國時魏國名臣。

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

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

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

討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後文帝踐阼,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

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外號「鬼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人物。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之後,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足見郭嘉在其謀士中的地位。

有詩讚曰「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

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可惜身先死,中原棟樑傾」乃三國傑出謀士。

下面的謀臣多為人們所不熟悉的,但是對於曹操而言他們的重要性不亞於司馬八達,荀氏八龍與曹魏五謀臣。


戲志才

或志才為字,名不詳,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

經荀彧推薦,成為曹操手下謀士。

為人多謀略,曹操十分器重,不幸早卒。

他死後,荀彧推薦了郭嘉。

三國演義中並無此人,三國志中只有寥寥數語。

由荀彧推薦給曹操,被稱為有「負俗之譏」。

死後,荀彧又舉薦了郭嘉。

陳壽《三國志》記載: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

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可見在郭嘉之前戲志才應該為曹操的謀主,百度百科上言戲志才為世族,小編則不認同,如果是世族的話,世家傳承且對曹操如此重要,家族不可能不記載。

而只要記載的話流傳下來不成問題。

陳群

(?-237年2月7日),字長文。

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孫、大鴻臚陳紀之子。

陳群出身名門,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

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

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

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

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

曹丕駕崩後,陳群受詔輔政。

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累封潁陰侯。

青龍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諡號「靖」。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廟庭。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陳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其餘見於《全三國文》

一個籠罩在荀彧光環下的男人,等荀彧不在之後,才發光。

田豫

(171年-252年),字國讓,漁陽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區東北)人。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初從劉備,因母親年老回鄉,後跟隨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勸說鮮于輔加入曹操。

曹操攻略河北時,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歷任穎陰、郎陵令、弋陽太守等。

後來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勳;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在成山斬殺周賀,於新城擊敗孫權。

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

有一子田彭祖

田豫的功績並不亞於前幾位,只不過一生均為國戍邊。

很少參與諸侯亂戰,正因為田豫的存在,才使得北疆安穩,曹操才能與各路諸侯大戰。

也因為田豫的存在,鮮卑才不能掠奪中原。

保證了國土的完整。

田疇

(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今河北省玉田縣人,現玉田縣為古無終國)人,東漢末年隱士。

好讀書。

初為幽州牧劉虞從事。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時投曹操,任司空戶曹掾。

因為嚮導平定烏丸有功,封亭侯,不受。

後從征荊州,有功,以前爵封之,仍不受,拜為議郎。

建安十九年(214)去世,年四十六。

其實田疇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協助曹操攻滅烏桓。

才使得曹操有了大規模的騎兵和安穩的邊疆。

諸葛誕

(?-258年),字公休,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三國時期魏國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

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

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毌丘儉、文欽的叛亂。

《世說新語》: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戰將,後諸葛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狗意並不是諷刺。

其實諸葛誕應該是將領。

諸葛誕的結局不太美好。

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恩,被豬隊友坑了。

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

東漢末年大臣。

年少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

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

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

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

而毛玠為人廉潔,激起天下廉潔之風,一改朝中奢華風氣。

曹操大為讚賞,曹丕也親自去拜訪他。

曹操獲封魏公後,毛玠改任尚書僕射,再典選舉。

又密諫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

崔琰被殺後,毛玠十分不快。

後來有人誣告毛玠,曹操大怒,將毛玠收於獄中。

及後在桓階、和洽營救下,只被免職,不久逝世於家中。

曹操在他死後賜他棺材和錢帛。

任峻(?—204年),字伯達,河南郡中牟縣人。

董卓作亂時,任峻勸說中牟令楊原治理河南,抵抗暴亂。

適逢曹操起兵,任峻徵集宗族家客數百人歸附曹操。

之後曹操每次出征,任峻通常在後方補給軍隊。

後來發生饑荒,棗祗建議實施屯田,任峻被任命為典農中郎將,招募百姓在許下屯田,結果連年豐收,積穀足以裝滿全部糧倉。

官渡之戰,任峻主持軍備和糧草運輸,敵軍企圖抄絕糧道,但在任峻的設法保護下,敵軍不能得逞。

曹操亦知任峻勞苦功高,任命他為長水校尉,封都亭侯。

任峻經常周濟他人,其信義為人稱道。

卒於204年,曹操哭泣良久。

棗祗

棗祗(音zhī),生卒年月不詳,東漢末年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曾任東阿令、羽林監、屯田都尉、陳留太守等職。

因他英年早逝,所以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史書記載有限,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卻在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

東漢末年將領、官員。

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長。

雖然年輕,但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

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農業生產。

他親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狀況,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漢末迭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百姓們安居樂業,「秔稻豐積」。

建安初奉使赴許,向曹操獻滅呂布之策,被授廣陵太守。

以滅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

又遷東城太守。

年三十九卒。

其子陳肅,魏文帝時追陳登之功,為郎中。

滿寵(?—242年),字伯寧,山陽昌邑人。

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以執法嚴格著稱;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曾參與赤壁之戰。

後關羽圍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勸阻了棄城而逃的計劃,成功堅持到援軍到來。

曹丕在位期間,滿寵駐紮在新野,負責荊州側的對吳作戰。

曹叡在位期間,滿寵轉任到揚州,接替曹休負責東側對吳作戰,屢有功勞。

後因年邁調回中央任太尉,數年後病逝,諡號景侯。

劉曄(?-234年),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

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

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漢室宗親,卻是曹魏重臣。

鍾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

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

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

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

以功遷前軍師。

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

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

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

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年八十,諡號「成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華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魚,漢族。

平原高唐人(今山東聊城高唐縣)。

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官渡之戰時,被征為議郎,參司空軍事。

入為尚書,轉侍中,又代荀彧為尚書令。

曹操討孫權,以華歆為軍師。

後為魏王國御史大夫。

曹丕即王位,拜華歆相國,封安樂鄉侯。

曹丕代漢建魏,改相國為司徒。

魏明帝即位,代鍾繇為太尉,晉封博平侯。

232年1月30日去世,諡敬侯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1]

,字景興。

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北)人。

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

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

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

王朗在逃亡失敗後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征,因戰亂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禪建魏後,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

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

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

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當上了司空,意味著王朗的能力,畢竟曹操也是司空出身。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人。

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謀士,重臣。

曹魏的開國元勛。

董昭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

多有戰功,但是袁紹聽信讒言,董昭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

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拜為議郎。

後與曹操在洛陽相見,又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

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謀士。

建安年間(198年)歷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職,多有功勞,深受曹操器重。

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謀劃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曹丕繼魏王位後,董昭任將作大匠。

曹丕稱帝後,升任大鴻臚。

此後先後擔任侍中、太常、光祿大夫、太僕等重要職位。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轉任衛尉。

太和六年(232年)升任司徒。

青龍四年(236年)卒,時年八十一,諡曰定

國淵,字子尼。

,樂安郡蓋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吏。

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曾跟從管寧、邴原避亂遼東,後來回歸中原,曹操任其為司空掾,而國淵亦忠於職守,在朝議上討論問題時,經常厲言疾色,敢於發言,正直無私。

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國淵負責處理屯田事宜。

國淵發揮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將屯田的土地分配給人民,又按照人民比例安排吏員跟進,更列明屯田的各項實行措施,短短五年間就令到國家倉廩豐實,百姓亦能安居樂業。

曹操征伐關中,留國淵作後勤,擔任居府長史,統攝府中諸事。

不久,田銀、蘇伯於河間造反,將軍賈信破之,田銀屬下千餘人眾請求投降,程昱勸曹操不誅降眾,國淵亦認為請降餘黨並非首惡,為其求赦,結果這千餘人都得以保命。

後來國淵任職太僕,位列九卿,最後卒於任內。

賈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

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東南)。

漢末三國時期名臣。

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的父親,他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幹的人物,終其一生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

擔任豫州刺史期間,曾建起了一條二百餘里的運河,稱為「賈侯渠」,便利民生。

石亭之戰中,率軍救出曹休。

去世後諡曰肅侯。

《唐會要》將其尊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鄭渾(生卒年不詳),字文公。

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南)人。

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名守,東漢名儒鄭眾曾孫、名士鄭泰之弟。

早年與侄子鄭袤避亂淮南,後轉投好友華歆。

又被曹操闢為掾屬,歷任下蔡、邵陵縣長,任內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頗得民心。

後任丞相掾屬,遷左馮翊,將擾亂郡縣的梁興擊破斬殺,又擊敗作亂的山賊。

後任上黨太守,轉任京兆尹。

再任丞相掾屬。

曹丕稱帝後,拜鄭渾為侍御史,加駙馬都尉,先後任陽平、沛郡太守,任內興修水利,使農田常年豐收,被百姓稱為「鄭陂」,後轉任山陽和魏郡太守。

魏明帝曹叡聽聞鄭渾的事跡之後,下詔將其政績布告天下。

之後任將作大匠,他為官清廉樸素,妻兒都常忍飢挨凍。

鄭渾任陽平、沛郡太守時,因為這兩個郡的地勢低洼潮濕,總是遭遇水災,導致百姓窮困飢餓。

於是鄭渾在蕭、相兩縣的邊界,修築陂塘土堰,開闢稻田,郡中百姓都認為方便。

鄭渾說:「地勢低洼,灌溉很方便,最終會收到魚米的長久之利。

這是富民的根本。

」就親自率領官吏百姓,興建水利設施,一個冬天就建成了。

以後每年大豐收,土地年年增產,租稅的收入也比平時成倍的增長。

百姓因這些設施的利益,刻碑頌揚鄭渾的功績,把他興建的水利工程稱為「鄭陂」

衛臻,字公振,陳留襄邑(今河南睢縣)人,因其父衛茲隨曹操戰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為黃門侍郎,轉任丞相府戶曹掾,加封關內侯。

魏文帝繼位之後,晉封安國亭侯,任尚書、侍中、吏部尚書。

魏明帝時,出任尚書右僕射,晉封康鄉侯。

抗擊諸葛亮期間出任征南將軍。

後來歷任光祿大夫、司空、司徒、晉封長垣侯。

衛臻死後追封太尉,諡號敬侯。

漢末五大豪商之衛氏,足夠支持曹操的,曹操剛起兵的時候就是衛氏全力支持,要人給人,要馬給馬,要糧草給糧草。

要啥給啥,就跟蘇雙,張世平一樣(支持劉備的大商人)。

衛覬(155—229年),字伯覦(出自《華芳墓誌》,名字取覬覦。

《三國志》中做伯儒當是覦儒二字近音同音弄混之故,當從墓碑),河東安邑(今山西運城)人。

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學家,也是曹魏政權中頗有見識的政治人物。

衛覬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學著稱,曹操為司空時,就任他為屬吏。

先後任過縣令、治書侍御史等職。

在這個時期,衛覬鎮守關中,為曹操平定中原,進而底定關中做了有益的準備。

魏國建立後,他與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禮制度,官至尚書。

衛仲道有可能是衛覬的二弟。

至於衛仲道是誰,是蔡琰,字文姬的老公,還沒等娶來人就沒了。

至於蔡文姬那可是漢末有名的才女。

只不過身世太可憐了。


陳矯(?-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廣陵郡東陽縣(今安徽天長西北)人。

三國時曹魏名臣。

本姓劉氏,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

早年避亂江東,後廣陵太守陳登請為功曹。

曹操闢為丞相掾屬,遷任相縣令,轉任征南長史。

又為彭城、樂陵太守,遷任魏郡西部都尉。

曹操西征馬超,拜丞相長史,轉西曹屬、尚書。

曹丕稱帝,領吏部事,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魏太傅鍾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

他在魏國官居要職,是三國後期 魏國重要的策臣與謀士、制定伐蜀計劃並參與滅蜀之戰的智將。

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

鍾會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

在隨司馬師征討毌丘儉期間,鍾會典知機密。

又為司馬昭獻策 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

平定諸葛誕叛亂時,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後遷司隸校尉,朝廷大小事鍾會無不插手,又在任內 獻策殺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鍾會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

此後鍾會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欲據蜀自立,遂打壓原同僚鄧艾,並且圖謀反叛,矯詔起兵 以郭太后遺命之名 討伐司馬昭。

卻因部下的兵變而失敗,自己也死於亂軍,時年40歲

鄧艾(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

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

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

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原諒小編實在是找不到圖片了,《軍師聯盟》播的基數並不能支持到小編照圖片的事業當中。

還有就是三國時代很強盛,這還只是謀士重大臣榜單的一部分。

畢竟太多了,根本無法全部統計,小編只好找些重點的來說。

如有不足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的謀士有哪些 曹操的謀士中哪個厲害

曹操的一生其實是非常注重賢士的,因為他門下的不管文武赫赫有名的就有很多,許多受人歡迎的三國歷史人物就是在曹操的門下。曹操能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都是靠這些謀士在背後為曹操策劃,那麼曹操的謀士都有...

聊侃三國——三國那些有名的老二們

一、董卓(仲穎)父親董君雅,長兄未記載,兄弟董旻(min三聲)(字叔穎)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

魏國軍師聯盟8大謀士

三國傳奇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在熱播,該劇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劇中人物情節與歷史及《三國演義》都有很大修改,那麼...

不看演義看史實,曹魏的九大謀主都有誰

漢末三國,人才輩出,而曹魏陣營兵多將廣,湧現出一大批文臣武將,幾乎呈井噴之勢。三國演義和相關遊戲中,曹魏的各位謀臣都已為大家所熟識,他們相互之間(以及和其他陣營謀士)的比較、謀略值的高低,更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