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不僅丟了荊州,還弄丟了四大人才,竟導致諸葛亮難出西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風雲變幻,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諸如《三國志》、《後漢書》等著作,其中雖然記載了三個國家各種名流,但無論是哪本書都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戰爭作為重點去描寫。
因此最廣為流傳的《三國演義》也成了講訴三國這段歷史的主流,但多數人也都知道,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演義類作品中,多以「尊漢貶曹」為藍本,其中大漢正統「劉備」就成了整部書最典型的勵志人物。
劉備出身貧賤,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市井小人物,一路努力成為了鼎立三國的一方雄主;其實早在桃園結義後,劉備三兄弟一直不得志,東奔西走,四處躲藏,直到諸葛亮的出現,外加牢牢占據荊襄後,蜀漢勢力才得以真正成長。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諸葛亮用兵如神,關、張、趙勇猛無敵的結果。
當然,以「荊州」為根據的策略的確有諸葛亮的功勞,以關羽為首的眾武將立也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劉備能在荊州發展也不能排除另一股勢力,那就是當地的大「士族」的支持。
這裡強調一下,所謂的「士族」與「氏族」不同,「氏族」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家族,而「士族」則是當時的一些名人組成。
其實這些大「士族」才是荊襄的實際控制人,其中以諸葛亮為「荊襄士族」的代表人物就不難看出;當然,在蜀漢幾十年的歲月中,諸葛亮無論在出兵打仗方面還是治理內政方面,「荊襄士族」都占據了大半江山。
但是,一個政權內部是不可能出現絕對平衡的,譬如看不起「文士」的關羽,還有蜀漢後期以法正為代表的「益州士族」與「荊州士族」之間的鬥爭等。
其中「關羽」絕對是一個與「荊州士族」對抗最激烈的人物代表;關羽一向心驕氣傲,仗著自己的赫赫軍功以及是劉備的「兄弟」身份,對蜀漢集團中的文臣極其瞧不起,除了諸葛亮尚能勉強壓制之外,其他文士基本都受到了關羽的打壓。
尤其是在蜀軍入川後,關羽更是膨脹到了極點,不僅身邊幾乎沒有「文臣」,甚至直接與川中文士形成了對立面;再到鎮守「荊州」後,關羽對文士的「看不起」更是達到了頂點。
關羽對文士的厭惡已經超出了「益州士族」和「荊州士族」的範圍,甚至對待諸葛亮的哥哥,東吳名士「諸葛瑾」的來訪也表現的極其無禮,一句「虎女焉可配犬子」徹底將「蜀吳聯盟」撕碎。
關羽之所以這麼無禮,看似在罵東吳「孫權」,其實也不排除對「諸葛瑾」這樣「東吳名士」的輕蔑侮辱。
雖然「關羽之死」震動三國,但影響更大的是關羽失去了「荊州」這座能北出中原,南御東吳的戰略要地;可以說,「荊州之失」是關乎蜀漢命運的大事件,丟了荊州也間接造成了後世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得志的結果,更成了關羽一生最不可磨滅的污點。
其實無論是劉備也好,還是諸葛亮也罷,為了關羽能更好的管理荊州,特意在其身邊安排了四位曠世奇才的「名士」作為輔佐;但結果卻都被關羽打壓,排擠出「荊州」城。
這四位賢能大才,無論是那一位在關羽身邊都不至於落得如此悲慘的境地;即便是關羽死後,這四位賢才也都表現的極為「忠義」。
其中「郝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郝普」是典型的荊州名士,還跟「魏延」是同鄉;早在劉備入川之時,為了安排好退路,諸葛亮還特意安排「郝普」來鎮守「零陵」;諸葛亮用兵一向「未料勝先料敗」,能安排「郝普」鎮守全軍的歸路,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
後來呂蒙攻取「荊州」,關羽被擒後,以「長沙」、「桂陽」等為代表的大小城池紛紛望風投降;其中唯有「郝普」鎮守的「零陵」城寧死不降。
呂蒙屢攻不下,吳軍傷亡頗大;無奈之下,呂蒙又派「郝普」故交「鄧玄」入零陵勸降。
當時「郝普」被吳兵圍得水泄不通,外界消息已然斷絕;此時鄧玄詐稱「劉備苦戰於漢中,關羽對峙於益陽,零陵已成孤城,若再不降,城破之時,吳軍必屠城!」
「郝普」自知難以抵禦,最後為保零陵百姓,只得痛哭而降;後來得知自己被騙,羞愧的「郝普」幾欲自殺。
後來蜀吳名義上再次和好,諸葛亮還專門要回了「郝普」繼續重用;直到「南郡」失守,「郝普」再次被擒後才不得不真正歸降「東吳」。
其次還有習氏兄弟,也是「荊州士族」的代表人物,即「習珍」、「習宏」兩兄弟。
在「郝普」鎮守的零陵城破後,以「習氏」兄弟鎮守的零北諸縣就成了前沿陣地;早在關羽北伐時就將各地駐軍抽調了大半,此時「習氏」兄弟身邊的兵馬不多,根本無力與東吳大軍對抗。
儘管如此,「習氏兄弟」仍堅守各郡縣,希望能為劉備保留一塊根據地,以圖後用。
可惜終究寡不敵眾,當時「習珍」恨言「受漢中王大恩,寧為漢鬼、不當吳臣!」說完就要以死報國;但弟弟「習宏」建議詐降「留有用之身歸漢!」,結果還是被「習珍」拒絕。
儘管弟弟「習宏」曾提出「詐降」,但真正自己被俘後,表現的卻是極為「忠義」,一句話不說。
直到孫劉和好「以湘水為界、平分零陵」,不得不承認,這都是「習氏兄弟」的功勞。
最後一位最具代表性,那就是「荊州士族」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潘浚。
潘浚素有才名,當時身為「建安七子」的王粲都對潘浚之才讚嘆不已;潘浚在二十多歲就曾被最初的荊州之主「劉表」任命鎮守江夏,就連當時不可一世的「江夏太守」黃祖都對潘浚忌憚三分。
再到劉備得「荊襄」後,潘浚更被拜為「治中」,其官職僅次於諸葛亮等蜀中風雲人物;足證潘浚之才,以及劉備對他的重視程度。
只可惜,潘浚雖有大才但剛正不阿的性格與不可一世的關羽正好對立,兩人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後來關羽為了打壓潘浚,竟將其架空,幾乎成了無所事事的「閒人」。
後來呂蒙平南郡,投降的大小官員都去參拜孫權,唯有潘浚感念劉備的恩情,拒絕外出;後來還是孫權親自登門去請,潘浚這才歸順。
別看潘浚在關羽身邊是閒人一個,但自從歸降「東吳」後,先滅「武陵」,再收「零陵」,凡是關羽當初所管轄的「荊襄」之地,幾乎都是潘浚親自帶兵平滅;這也算給了已死的關羽狠狠的一個耳光。
可以說正是潘浚的出現,東吳才會在短時間內占領整個「荊襄」諸郡,以及長江以南的各處戰略要地;這也造成了蜀漢以後不能從「荊襄」這條捷徑出四川的窘境。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四位不能僅僅定義為「忠臣」,更是荊襄當地著名的賢才,如果當初關羽能善加利用,至少不至於造成以後諸葛亮出川進退兩難的局面。
蜀漢關羽守荊州是錯誤
荊州據後漢書地理志有七個郡。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魏蜀吳瓜分了荊州。曹魏占:南陽郡、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東吳占: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蜀漢占: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公元210年劉備向...
《三國演義》里他得知關羽被殺墮城而死,歷史上卻因劉備而死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攻打西川之時將荊州託付給了關羽,當時有張飛 趙雲 諸葛亮等人輔佐關羽鎮守荊州,後來龐統戰死劉備緊急抽調張飛 趙雲 諸葛亮等人率軍入川,這時候關羽身邊能用之人並不是很多了,諸葛...
三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襄陽城,三國時期古襄陽城,屬於荊襄九郡。三國時期、襄陽...
如果關羽聽了他的話,也許就不會死在東吳手上了!
一提到關羽,大家估計都會不由自主的豎個大拇哥,贊一句"忠義",關羽對劉備的忠心那是沒話說,戰鬥才能也是一流的,可是關羽這個人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很驕傲,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荊...
劉備選錯一個人,釀成的惡果,比諸葛亮選錯馬謖還嚴重
改變三國歷史的非主流人物④用馬謖,失街亭,一直被看作是諸葛亮最大的敗筆。而且每每說到此,都要說劉備臨終時勸告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以此顯示劉備看人眼光高人一籌。其實,劉備自己當年也...
真的是關羽丟失了荊州?還是荊州拋棄了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在前期造就了水淹七軍的奇蹟,從而威震華夏。但當戰役進入相持階段,荊州守軍不斷被調向前線,使得東吳發現奪回荊州的最佳時機到了。於是,呂蒙白衣渡江,破壞關羽設立的信息...
關羽大意失荊州,更使劉備損失四員大將
劉備前半生一直寄人籬下,輾轉於各路諸侯之間,空有一聲名卻無用武之地。直到諸葛亮出山後,不但幫助劉備奪下荊州,還使荊襄士族的大力支持。這才讓劉備有了三分天下的本錢,有了中興漢朝的基礎。
關羽兵敗被殺,此蜀漢將領卻拒不投降, 大罵孫權: 碧眼兒!
公元219年8月,關羽水淹七軍,降于禁,誅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就連曹操也和下屬商議遷都避其鋒芒。這年年底,曹操、孫權兩家達成戰略合作,曹允諾將江南封給孫權,條件就是讓孫權出兵,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
這個小人物自刎而亡為蜀漢盡忠,堪比傅肜傅僉父子,卻被歷史遺忘
三國時期,蜀漢不同於魏國和吳國,在當時是沒有史官的。魏國有魚豢等史學家編寫的《魏略》等書籍,吳國有韋曜等史學家編寫的《吳書》等書籍,而蜀漢的事跡大都只能從《三國志》中尋找,因此難免會有許多的小...
揭秘:關羽失荊州還讓劉備損失了哪四位重要人才?
孫吳攻打荊州是必然,但手段不一定是偷襲,在關羽北伐期間後方空虛,以至於孫吳找到了最好的機會,最終乘虛而入得以打下荊州,但這個過程的執行是有賴於關羽本人的失誤和孫吳的優秀執行力。那在這個過程中,劉...
關羽看不起士族,錯過了四大人才,最終導致兵敗被殺!
三國是個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然而,很多人也知道,三國演義是一本基於歷史改編的小說,裡面有著這樣或那樣不真實的存在。不說別的,就從關羽說起,他這個人在歷史上就很有問題。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