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帝王篇之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這個亂世當中,英雄出現了太多,其中大多為官宦之家,而劉備則是真正的「草根」成為一代帝王的勵志典型。

因為漢室衰微,同為劉氏的劉備的出現備受關注,而那所謂的「漢室宗親」是否屬實也無從考究,畢竟在中山靖王之後幾百年的事誰說的清楚。

劉備家貧,以織蓆子,草鞋為生。

雖說家貧,但長得卻有大富大貴之相,耳垂至肩,臂長似猿,且又喜怒不形於色。

故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

確實,劉備自小心存鴻鵠之志,幼時就有「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把一顆大樹比作天子的羽葆蓋車的狂言中可窺一斑。

在劉備十五歲的時候,在母親鼓勵下外出遊學,師從儒學大家盧植,從此開始了他的挫折人生。

當時正是黃巾軍起義,正準備投軍建功立業的劉備遇到了一生兄弟,關羽和張飛,他們桃園結義的故事廣為傳頌。

時至今日,兄弟結拜都稱做桃園結義。

有了兄弟協助,劉備從平黃巾起義中立功,取得官職。

又經「三讓徐州」之後,「仁德」開始成為劉備的標籤。

而從那時起,劉備開始了漂泊,先是寄曹操籬下,然後轉投袁紹,之後又奔往荊州劉表處,始終不得志。

在漂泊的過程當中,劉備曾為保護百姓而帶著十萬民眾進行戰略轉移,為救下劉備兒子而險失性命的趙雲而怒摔自己的兒子。

憑藉著仁義卓著的名聲,劉備一路上廣納賢士。

其中徐庶,鳳雛龐統,臥龍諸葛亮皆為當時名士,都投在劉備麾下。

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三顧茅廬」。

仔細想一想,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夠讓臥龍放棄安逸的生活,能夠為自己主公鞠躬盡瘁。

劉備這樣的得人心,或許是亂世中的人們對出現一位仁德君主能夠平定亂世的嚮往。


赤壁之戰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

憑藉赤壁之戰所占有的勝利果實,他以荊州為根據地,在鳳雛臥龍的幫助下奪下劉璋的西川,以及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

有人說劉備取同宗劉璋的西川是不義之舉,而正是顧忌於此,劉備並未對劉璋偷襲,而是在對方先撕破臉的情況下才出手,起碼在當時並非不義。

公元221年,曹丕篡漢建國,國號「魏」。

劉備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痛哭數日」並憂慮成疾。

同年,為了繼承漢室衣缽,劉備稱帝,改章武元年。

在這之前,關羽北上,遭到東吳偷襲而死在孫權的手上。

為此,稱帝後的劉備準備傾全國之力為兄弟報仇。

最終兄弟三人相繼去世,只為兌現「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悲壯誓言。

一生仁義,到這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了。

z

雖說劉備的形象在陳壽所撰的<<三國志>>以及羅貫中所寫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有所美化,但總的來說還是一位仁德之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有「尊劉貶曹」嗎?

歷來論者都認為《三國演義》有「尊劉貶曹」傾向,我認為其實是誤會了羅貫中。羅貫中確有尊劉漢的正統觀念,但他並沒有把劉備視為正統,而是當做一個假正統的典型來寫的。《三國演義》里其實是寫了亂世稱雄爭霸...

關羽和張飛,為什麼鐵了心追隨劉備?

東漢末年,一個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的時代。對於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個人,一番相遇之後,三人都覺得意氣相投,決定在桃園結義為三兄弟。其中,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小弟。自桃園三結義後,關羽和張...

三國時期,劉備真仁義的背後

三國時期,天下一分為三,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而劉備為蜀漢的開國皇帝。雖然蜀漢是三國中最早滅忙的,但三國時期蜀漢的英雄人物卻是三國中最多的。司馬徽說的「臥龍、鳳雛,得一者而安天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