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代賢相,萬古流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古至今,關於諸葛亮的話題數不勝數。

他的傳奇事跡被人們廣為流傳,今天我們再次來了解一下我國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政治家「臥龍先生——諸葛亮」。

諸葛亮形象畫

(生卒180-234.8)諸葛亮,他是怎樣輔助劉備建立蜀漢,雄霸一方的?而人物的結局如何,為什麼諸葛亮寧永遠做丞相,而不願意稱帝?他的忠誠天地可見、至死不渝?

(1)諸葛亮的開場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山東琅琊陽都人。

他自幼非常喜歡讀書,而且讀書的方式與常人有些不同。

他讀書時,喜歡觀其大綱而不拘於一章一句。

相對其他人來講,這種讀書方法,使得諸葛亮能過快速的瀏覽全書。

經過自己的刻苦鑽研,諸葛亮學了一身好本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精通兵法戰術等。

自古英雄出少年,諸葛亮同樣是以天下為己任,志向遠大的人。

常常觀察和分析社會局勢動盪,總結出許多治國、用兵知識。

二十六歲前諸葛亮隱居山林,但心繫國家。

對國家的大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觀點。

屆時劉備求賢似渴,《三顧茅廬》的故事就是講述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親密關係。

其內容是劉備來到諸葛亮草屋,請求諸葛亮輔佐自己成就霸業。

經過多次的拜訪諸葛亮終於答應劉備,願意為其謀略輔助於他。

歷史有《隆中對》諸葛亮道出三分天下的局勢,劉備贊其「先生智慧是萬古之人都不能所達到的!」又有劉備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諸葛亮確實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

(2)「火燒赤壁」現三國鼎立格局,建立蜀漢國家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征,劉備兵敗逃至夏口。

諸葛亮前往東吳求救,說服了孫權聯合劉備抗曹。

二人聯合通過火燒赤壁大敗曹操。

諸葛亮在東吳期間曾有「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壇祭風」等故事情節,這裡不能細說,但這無一不顯露出諸葛亮,一身的才華和智慧。

不得不讓人敬佩不已。

赤壁位於長江之上,曹操敗北後,諸葛亮協助劉備占領了長江以南諸郡。

張飛,關羽,劉備自《桃園三結義》後兄弟三人同心同德,加之賢相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很快逆長江之流評定了各郡,在西川稱帝,建立蜀漢王朝,諸葛亮被封為漢丞相。

(3)先帝去世,諸葛亮扶持劉禪,死而後已

公園223年,劉備出兵伐吳,想為關羽報仇。

結果大敗,蜀軍元氣大傷。

後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臨終前託孤(劉禪)於諸葛亮。

諸葛亮以丞相之位輔佐,無論大小事務,都由他決定。

諸葛亮領荊州牧,封武鄉侯,鞏固江山易主的局勢,期間有少數名族叛亂,故事有「七擒孟獲」種種都表現了諸葛亮輔佐先後兩帝的決心。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這樣的話:「扶不起的阿斗」這便是諸葛亮輔佐劉禪的故事。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小名阿斗。

劉禪雖世襲帝位,但不是個擁有正能量的人,諸葛亮為輔佐其治理國家,付出汗馬功勞,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歷史中也有很多評論說,這樣的頹廢君主,諸葛亮還不如廢掉劉禪而自己稱帝呢?而事實諸葛亮並沒有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麼說諸葛亮是一代賢相,忠誠之烈!

(4)北伐數次,終「身心力竭」

公元227年,諸葛亮上書北伐,由於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被魏軍大敗。

後諸葛亮留一座空城,撫古琴一曲上演了著名的《空城計》使得軍隊退回了漢中。

自此第一次北伐失敗。

再後又有數次的北伐作戰中均沒有成功。

公元234年八月心力交瘁的諸葛亮懷著滿腔的遺憾,病逝於五仗原軍中,葬於定軍山。

享年五十三歲。

(5)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在輔佐劉氏蜀漢之地,可謂是辛勞一生。

他的代表作有著名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隆中對》。

還有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天文,符咒,奇門遁甲,都有深刻見解。

他善於革新弩箭,可同時發射十箭之多,還發明木牛,流馬。

便於軍事物資的運輸。

他善於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包括孔明燈的發明也是由他而來。

諸如等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諸葛亮幾乎被世人認為是神,是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的出現是我國古代乃至今日的驕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對劉禪的建議,其中一條竟是......

諸葛亮劉禪諸葛亮最初與劉禪結緣應該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劉備率兵伐吳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於是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據三國志里所說,其實並不是像演義里那樣,如果劉禪不才就讓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究竟為何?

劉備白帝城託孤,究竟為何?歷史記載: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

劉備是如何讓諸葛亮綁為其賣命一輩子的?

諸葛亮在離開隆中追隨劉備時,曾再三告誡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園,他將來還要回來。而多年以後,當他位極人臣,身為蜀漢的第二號人物時,他在給後主的奏章中又說:「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