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雄——董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董卓[dǒng zhu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

    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

    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

    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

    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

    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

    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

    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 本名

      董卓

    • 字號

      字仲穎

    • 所處時代

      東漢

    • 民族族群

      漢族

    • 出生地

      潁川(今甘肅省岷縣)

    人物生平

    身經百戰

    董卓父親董君雅在擔任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時,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別給他們取表字:仲穎、叔穎。

    董卓隨著父親的離職而返回家鄉,董卓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曾經到羌人部落遊玩,與很多羌人首領結交。

    後來,董卓回鄉耕種,一些羌人首領來看望他,董卓和他們一起回家,把耕牛殺掉款待眾人。

    羌人首領們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後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

    董卓畫像

    董卓成年後,就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

    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此時成就徵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匈奴,斬獲千計。

    并州刺史段熲將董卓推薦入朝廷公府。

    漢桓帝末年,董卓擔任羽林郎。

    董卓有武藝,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

    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合,對抗東漢政府。

    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並、涼三州叛亂。

    董卓大概是此時出任張奐的軍司馬。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餘人。

    次年,張奐班師回朝。

    董卓因功拜郎中,賞賜九千匹縑,董卓全部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

    後來,董卓出任并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為某事而被免職。

    約在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後出任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舊主張奐隱居在弘農郡華陰縣,董卓派兄長董擢向其贈送一百匹縑,張奐厭惡董卓為人,拒絕不受。

    拜將封侯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

    六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

    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余不克。

    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本年冬,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

    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

    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

    政府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不利。

    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怪罪董卓,董卓還言語冒犯。

    張溫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張溫不許。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划過天空,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認為這是不祥的徵兆,準備退兵。

    董卓得知情況後大喜,次日,董卓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級。

    涼州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

    張溫派遣周慎率三萬人追擊,董卓向張溫提出領兵接應周慎,張溫不許,讓董卓率三萬人討伐先零羌。

    董卓派遣別部司馬劉靖率四千人屯兵於安定郡,然後進軍,董卓軍在望垣縣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圍,軍糧不足,形勢危急。

    董卓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

    等叛軍發現後,已經追之不及。

    當初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包括周慎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於右扶風。

    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觀望局勢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重新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

    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董卓拜前將軍為副,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

    董卓向皇甫嵩建議急速進軍,皇甫嵩認為:「陳倉縣城防備堅固,涼州叛軍必然無法攻克,我軍只要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即可取得全勝。

    」於是不聽從董卓的建議。

    朝廷征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匯報。

    」朝廷也無可奈何,十分擔憂。

    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餘日不克,疲敝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鬥志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

    隨後,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後,自己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餘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後不久病死。

    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

    這是當時天下第四個州牧,可見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并州,效力邊垂」。

    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只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

    於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并州出發,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四月,靈帝駕崩。

    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

    而何太后不肯下詔,於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后。

    董卓得知,立即動身。

    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後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

    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于於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並進入河南尹。

    迫於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后終於同意下詔罷免宦官。

    董卓率軍抵達雒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時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自知理虧,便率軍西撤至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

    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將軍何進在宮內被害,政變爆發。

    董卓之弟董旻時任奉車都尉,與何進部將吳匡等人聯合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

    董卓望見雒陽上空濃煙滾滾,才得知朝廷發生重大變故,於是急忙下令進軍,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中常侍張讓等人劫持皇帝劉辯上了北芒山,於是又向北芒山趕去。

    在北邙山下,董卓見到了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眾大臣說:「有詔退兵!」迎駕隊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迴避。

    動畫版《三國演義》董卓

    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說什麼迴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接著,董卓又反詰大臣們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隨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劉協不肯,董卓只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入城。

    董卓又向劉辯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心生歡喜,希望劉協能當上皇帝。

    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也被董卓收編,董卓又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併了張遼等并州人的軍隊,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陽的所有軍權。

    原大將軍府幕僚鮑信不肯歸附董卓,向袁紹提出將董卓引誘殺害的計劃,袁紹不敢,鮑信則棄官逃亡。

    朝廷罷免司空劉弘,派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為司空。

    董卓邀請袁紹到顯陽苑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太傅袁隗。

    袁紹說:「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

    董卓將廢立之事匯報給太傅袁隗,袁隗同意。

    袁紹因此棄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只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勸阻,盧植則棄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殺身亡。

    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權傾朝野

    九月十二日,朝廷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劉虞為大司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bì],更封郿([Méi],郿縣,在陝西。

    今作眉縣。

    )侯。

    九月末,董卓聯合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鑕到朝堂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誣陷)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劉協(袁隗)准奏,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董卓像

    董卓親近周毖(周慎之子),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顒、鄭泰也成為其幕僚。

    董卓在幕僚們的建議下,親近士人,徵召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入朝為官,其中,蔡邕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時,董卓又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孔融、應劭、張邈)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月三日,董卓趁著何太后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漢靈帝陵墓)時,使人偷取其中珍寶。

    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姦淫婦女。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國,封郿侯,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親為「池陽君」,設置令、丞。

    董卓性格殘忍,好用刑法立威。

    侍御史擾龍宗拜見董卓時忘了解除佩劍,董卓借題發揮,下令將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將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殺害,甚至將何苗的遺體從墳墓中挖出來肢解扔在園林之中。

    [26]大司農周忠的兒子周暉聽說雒陽變故,故至雒陽,董卓非常厭惡他,派兵將其劫殺。

    張揚、曹操、衛茲等人都在地方招兵買馬,試圖對抗董卓執政,東郡太守橋瑁甚至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政府,陳述董卓罪惡,呼籲各地起兵反董,恢復劉辯的帝位。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農王郎中令李儒毒殺劉辯,以斷絕橋瑁等反董聯軍的政治企圖。

    廣陵郡功曹臧洪說服太守張超,聯合其兄陳留太守張邈一同舉兵,兗州刺史劉岱亦加入,在酸棗舉兵,自此關東反董之勢如野火燎原。

    對抗關東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各州郡政府官員推舉袁紹為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

    反董勢力分為三處:酸棗聯軍為兗州、豫州兩路人馬;河內聯軍為冀州人馬;魯陽聯軍為荊州人馬。

    二月,董卓提出遷都長安的計劃,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因為反對而被免職。

    他同時又藉此殺害周毖、伍瓊以泄憤,但他不久又後悔了。

    董卓擔心據守長安的京兆尹蓋勛和左將軍皇甫嵩響應反董聯軍,故將二人征入雒陽。

    皇甫嵩到任後,董卓因為舊怨,便指使他人陷害其入獄,欲致其於死地;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關係不錯,於是親自求見董卓,替父求情,董卓這才答應釋放皇甫嵩。

    董卓和呂布

    二月十七日,東漢朝廷遷往長安,三月五日,劉協入長安未央宮。

    董卓則留守雒陽畢圭苑中,對抗關東聯軍。

    由於是強迫遷都,董卓動用軍隊驅趕雒陽居民,導致大批百姓喪命,蘭台(東漢政府的圖書館)的藏書也在途中損失大半。

    他則在雒陽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宅,趁機搜刮財物,又指使呂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獲取珍寶。

    董卓又派軍隊襲擊潁川郡陽城縣,將正在舉辦「二月社」的百姓屠殺,對外宣稱是剿滅叛賊得勝歸來,把劫掠來的女人分給士兵。

    甚至董卓還姦淫公主、宮女。

    三月十八日,長安朝廷將太傅袁隗、太僕袁基滅族。

    四月,遙拜大司馬兼幽州牧劉虞為太傅,然而道路斷絕,詔書不至。

    六月,長安朝廷派出韓融為首的使者團,分為兩路,試圖勸袁紹、袁術罷兵,二袁不聽。

    酸棗聯軍在曹操、鮑信等人帶領下,試圖占領成皋縣,董卓派徐榮率軍迎戰,在滎陽汴水旁大敗聯軍。

    十一月,董卓率軍渡過孟津,擊敗河內太守王匡軍。

    此時,孫堅領荊州、豫州軍北上雒陽,在梁縣東,被徐榮擊敗。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再次率軍北上,董卓派胡軫、呂布迎戰,在陽人聚被孫堅擊敗。

    二月十二日,董卓指使長安朝廷派光祿勛宣璠持節至雒陽封自己為太師,地位高於各劉姓諸侯王。

    董卓派李傕前來勸降孫堅,被孫堅嚴詞拒絕。

    孫堅率軍抵達大谷關,距離雒陽九十里地。

    董卓親自率軍與其交戰,敗走長安,孫堅得以入雒陽。

    董卓留下牛輔、李傕、郭汜、張濟、董越等人布放在三輔各地,阻擋孫堅繼續西進。

    命喪長安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入長安。

    入城時,他故意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達到羞辱的目的。

    三國志董卓

    董卓乘坐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時人號曰「竿摩車」。

    又封其弟董旻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宗族內外都入朝為官;公卿大臣拜見董卓,都需要下車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禮;朝廷各要職部門(如尚書)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匯報工作。

    [30]

    董卓的幕僚為了討好他,提出董卓可比姜尚(字子牙),可稱「尚父」。

    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則勸說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亂,返回雒陽後才能討論,董卓聽從。

    [31]

    董卓在長安城東修築堡壘居住,又在郿縣(董卓封地)修築塢堡,裡面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並有三十年糧食儲備,董卓自己說:「我平定關東後,即雄踞天下,失敗了,我也能在守在郿塢活到老。

    某日,董卓要去郿塢,公卿大臣到長安城橫門外為其送行,董卓設宴款待眾人,卻在宴席上將數百名誘降來的北地郡叛軍士兵虐殺,宴會上的人嚇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卻飲食自若。

    下屬將領如果言語有冒犯董卓的,馬上就會當場處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誅殺了一些關中舊族。

    董卓在長安執政期間,毀壞市場交流流通的五銖錢,再加上雒陽及長安兩地的銅人等各種銅製品,用來鑄造小錢。

    這種小錢製作非常粗糙,甚至沒有輪廓和文字,百姓都不願意使用,最終導致市場紊亂,物價飛漲[33]。

    董卓讓司隸校尉劉囂抓捕「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的方式懲辦,結果引發大量的冤案。

    六月二十三日,長安發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詢問應對,蔡邕趁機勸說董卓放棄乘坐青蓋金華車,董卓聽從,改成「皂蓋車」。

    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厚待,每次有宴會,都會令蔡邕彈琴、主持,蔡邕都會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卻很少採納,蔡邕也覺得非常遺憾。

    董卓非常喜歡車師王侍子,而這位侍子多次犯法,被司隸校尉趙謙抓來判罪斬殺了,董卓非常生氣,但是一直很敬畏趙謙,而是把都官從事抓來殺害報復。

    十月,太史令望氣,匯報說不久會有大臣會被誅殺。

    董卓害怕預言會應驗在自己身上,想起衛尉張溫曾與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誣陷張溫與袁術勾結(張溫乃荊州南陽人,袁術時在南陽),將張溫抓到長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

    以何顒、鄭泰等人為首的幕僚對董卓不滿,採用荀攸的意見,由董卓親近的越騎校尉伍孚擔任刺客,試圖刺殺董卓。

    行刺當日,伍孚在衣服里藏了一把佩刀去拜見董卓。

    董卓也不懷疑,親切接見伍孚。

    會見結束後,董卓還親自為伍孚送行,在閣道中,董卓還摟著伍孚的肩膀,十分親密。

    伍孚突然抽出佩刀刺向董卓,董卓反應迅速,連退幾步,並疾呼周圍的衛兵將伍孚制服。

    董卓大罵:「你想造反嗎?!」伍孚大聲說:「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亂國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故來誅奸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

    」言罷,當場遇害。

    董卓隨後派人查辦伍孚同黨,何顒、荀攸入獄,鄭泰、華歆等人逃亡投奔袁術。

    司徒王允亦有心刺董,他說服了董卓的義子呂布。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車前往皇宮計劃參加皇帝的慶祝會,呂布隨從護衛。

    當董卓車隊行至北掖門外時,李肅等人持長戟衝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內穿鎧甲,所以未傷及要害,而李肅刺傷董卓手臂,並將其刺下車來,董卓疾呼:「呂布何在?!」這時候呂布不慌不忙的掏出準備好的詔書,喊道:「有詔討賊臣!」直到此時,董卓才發現呂布背叛了自己,大罵呂布:「庸狗敢如是邪!」呂布則率眾人上前將董卓當場斬殺。

    太師府主薄田景及僕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屍體,呂布又將他們殺死,殺了這三人之後,在場其他的人都不敢動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黃巾之亂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漢靈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鉅鹿人張角所創的太平道已傳教十餘年,其信奉黃帝、老子的學說,並在全國各地廣收信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張角宣稱「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