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後得逞的竟然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劉備親自指揮的兩次全勝曹操集團的漂亮戰役記在了諸葛亮名下,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愛哭、大小事依附於人、性格仁柔有餘而陽剛不足的忠厚長者的形象。

人們對劉備的真實形象產生了很大的誤會。

我們透過陳壽的《三國志》來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並富於軍事韜略的英雄人物。

少年時代便有過人之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雖有皇家的血脈,但卻經歷了家道中落、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兒時為生活所迫便隨母「販履織席為業」,始嘗人生的艱辛。

這段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礪了劉備的心志,也鑄就了他與人為善的品格。

劉備母親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儘管窮,也要送劉備讀書。

在劉備十五歲時,他與公孫瓚、劉德然師從著名學者九江太守盧植,少年劉備在為人處事及社會見識方面的不同凡響,令他的同宗劉德然的父親大為讚賞,當時劉德然的父親每次給兒子學習費用時都要給劉備一份,倆人待遇相同,以至於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卻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看來這位蜀漢先主在少年時代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氣質便有過人之處。

盧植是一位文武雙全很有學問的儒學學者,劉備投在他的門下自然長了不少見識。

師從盧植讀完書後,劉備有過一段失業的時光,他的家鄉河北涿郡是一個四通八達、流動人口很多的地方,在這段時光里,青年劉備喜歡交遊。

由於劉備得到過著名學者盧植的親傳親授,獲得了不少知識包括對當時天下形勢的把握,加之他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平易近人的精神氣質,使得他的人緣極佳,許多青年人常圍繞在他的周圍,這些青年人當中有怒誅地方惡霸而逃亡在外的關羽,有為人豪爽、以屠宰為業而頗有資財的張飛,有為人幽默滑稽、善於辯論、性格耿直的簡雍……「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了當時的情景。

中山的兩位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常年做販馬的營生,資財已達千金,常往來於涿郡。

二人初見劉備便覺得他有些與眾不同,手很長,雙手下垂能過膝蓋,耳朵很大,言語不多,說話時語氣平緩,並不容置疑地說出自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再一深談,更感覺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二人「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由此可見,劉備的內在精神氣質和人格力量讓飽見世面的兩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給了劉備很多錢,以資助其圖大事。

從一些史料看,劉備就是用這兩位富商的贊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裝,這支部隊後來討黃巾、南征北伐,成了劉備事業做大做強的原始力量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

一說到曹操我們自然會想到的是:「寧可我負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負我」,「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就是一個大奸賊,是篡權奪位的亂世臣子。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這樣的嗎?

撇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塑造之間的差異,曹操都是一個十足厲害的人。

他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詩歌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清峻整潔,他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真正可以稱得上文武雙全。

年輕時的曹操,就表現出機智警敏,還有超強的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

南陽何顒曾說他:「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除了軍事上的成績,曹操也是一個真正的文學發燒友。

據記載,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建安五年,他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

任魏公後,設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廣收在戰亂中散佚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采輟遺亡」,藏在中外三閣和秘書省。

2.代梟雄:過得儉樸 死後薄葬

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簡單地說就是,衣服沒有花里胡哨的,鞋子不曾雕花繡彩,帷帳屏風落滿補丁,床榻被褥「敗絮其中」。

這樣一位大人物,生活其實過的挺樸素的,甚至曹操使用過的「牙籤」也不肯丟棄。

他不僅自己儉樸,他還下令整治東漢以來的奢華之風,在他的插手下,即使是高官也不敢過分鋪張

曹操

孫權雖年少就繼承了江東霸主的地位,但是憑藉自己的才能,讓手下的名將心悅誠服的跟隨自己。

但是在這眾多名將中,只有一人最受孫權喜愛,這個人就是周泰。

孫權喜歡他的原因是什麼呢?孫權手下有很多名將,早期的程普黃蓋周瑜魯肅,接著是呂蒙甘寧蔣欽周泰,後來的陸遜等人,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不過孫權最信任的將軍莫過於周泰。

為何會這樣說呢?

三國無君子,魏晉多奇葩。

讀史讀到何晏,不由得讓人禁不住噁心,從心底里對之泛起強烈的鄙視。

周泰出身低微,做過山賊,不過因為作戰勇敢,受到孫策的重用,孫權也喜愛他,就給哥哥下套,讓孫策把周泰歸屬於自己。

從此,周泰就來到孫權身邊,而且死心塌地的保護孫權。

二,周泰早年救過孫權的命,所謂救命之恩,沒齒難忘。

有一次孫策討伐山賊,孫權駐紮縣城,兵力不滿一千,又沒有建構防禦設施,數千山賊猝至,孫權遇襲,左右驚亂,唯周泰處變不驚,護駕孫權,身受十二傷,一度昏迷。

三,周泰作戰勇敢,猶如曹操的大將許褚,劉備的大將趙雲。

三國演義里是這樣描述的:孫權在濡須塢中,聽得曹兵殺到江邊,親自引軍前來助戰。

正見徐盛在李典軍中殺做一團,便揮軍殺入接應徐盛。

卻被張遼、徐晃兩支大軍,把孫權困在垓心。

孫權

曹魏中後期,善謀奇策的世族代表人物司馬懿聲名日隆,魏明帝時官至太尉。

魏明帝去世後,司馬懿與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少主魏帝曹芳,政治矛盾日益尖銳。

曹爽奏請魏帝,將司馬懿轉為太傅閒職,剝奪其兵權,又安排心腹何晏、丁謐等人執掌機要,竭力排斥司馬懿在朝中勢力。

司馬懿裝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策劃。

公元249年,也就是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隱忍已久的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曹芳祭掃明帝高平陵(在洛陽南)之機,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發動政變。

他派長子司馬師屯兵司馬門,自己和太尉蔣濟出屯洛水浮橋,斷絕曹爽歸路。

又迫郭太后(明帝的皇后)下令廢曹爽兄弟官職,先聲奪人。

派人送奏章給魏帝,要求罷免曹爽兄弟。

曹爽猶豫不決,最終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權,苟且偷生。

司馬懿

就在此時,曹爽的親信、宦官張當告發了曹爽及其心腹鐵桿監視皇帝、謀篡皇位之事。

三位梟雄的天下最後還是司馬懿的後代給滅了一山又比一山高啊,小編下次給你們講歷史觀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劉備家境到底是貧還是富

《三國志》「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從「世仕州郡」這話證明了,劉備祖父劉雄,生父劉弘,兩代做官,其中劉雄更是通過孝廉察舉制,既後世所謂科考舉人;官至東郡范縣令,成為地...

三國死的最窩囊的五大名將,看看都是誰?

漢末三國時代,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軍閥混戰,割據一方。這一時期英雄輩出,名將如雲,數不勝數。在這些名將中,有五位名將本來可以有更大作為的,但是,卻死的最窩囊,他們都是誰呢?誰死的最可惜呢?第一,...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富有魅力 富於韜略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