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途中居然發明了饅頭,也不枉世人對其評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吃過饅頭吧,可是現在常見的饅頭和古代的饅頭還是有較大的差異的。
現代意義上的饅頭都是沒有餡的,是純粹的麵粉發酵製品。
而古代的饅頭,現在有也很多地區把帶餡的叫做饅頭,不同於我們多數把帶餡的叫做包子。
蜀漢建興三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係後,班師回朝。
途中行至瀘水,天氣忽變。
他忙請教孟獲了解緣由。
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祭供。
」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
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
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
」諸葛亮一聽,心裡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
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似乎不祭也是不行的。
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
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
」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
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
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
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
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噹噹地渡了過去。
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
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我最佩服的不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是他發明了饅頭
作者:歷史有看點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以上為杜甫對諸葛亮的詩句描述。諸葛亮可以說是我最欣賞的智者,他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但最讓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