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三大戰役:戰爭結局不會欺騙戰爭付出的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三大戰役:戰爭結局不會欺騙戰爭付出的你
文/曾今潤
大家喜歡《三國演義》,或不只為其身臨其境的三國歷史故事描寫叫好,而且還為其堪稱軍事教材的戰爭場面敘說而折服,因此,在《三國》的長期薰陶下,每個三國愛好者,必然也都經歷了從喜歡歷史到愛上軍事的心路歷程。
今天,筆者在此,談歷史,也談軍事,與大家一起聊聊《三國演義》里的三大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的事兒,讓我們看看,戰爭結局是否會欺騙你為戰爭付出的態度。
1、官渡之戰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東吳孫策亡,其弟孫權繼承大位,丞相曹操被欲趁機攻打東吳,但在侍御史張紘等人「趁人之喪而伐之,非義舉」的勸諫下,放下伐吳之心,改為挾天子之令,封孫權為將軍,兼領會稽太守,為此徹底激怒占據冀青、並、幽等州勢力龐大的袁紹,並一怒之下,不顧田豐等人的死力勸諫,親率號稱70萬的大軍直撲許昌,攻打曹操,拉開了官渡之戰序幕。
曹操方面聞袁紹率大軍攻來,亦率七萬大軍前往官渡迎敵。
兩軍力量雖懸殊,但作為主帥的曹操似乎沒有絲毫的畏懼心理,他冷靜分析袁紹性格缺陷,謹慎布置戰略戰術,廣泛聽取謀士建議,毫無疑慮地重用臨戰來降的許攸,並果敢採納其偷襲袁紹烏巢糧草的建議,然後身先士卒率領精銳部隊夜闖烏巢而取得官渡之戰首戰勝利。
袁紹方面呢,手握十倍於曹操的軍隊,自信心爆滿,全然無視曹操威脅的存在,完全以一副狂妄驕傲的態度統領大軍,以圖滅亡曹操。
他傲視一起,剛愎自用,卻又無篩選眾謀士最佳策略的能力,對於內部謀士將領的分歧及派系紛爭又無力化解,最終導致部屬眾將上下分心,彼此不團結,七十萬大軍盤旋官渡,卻在烏巢一夜火起之際,方寸全亂。
烏巢糧草被焚毀,以袁紹的勢力,依然遠勝曹操,但其幾乎為烏巢的失利心生恐慌,而沒能及時解決糧草燒毀導致的災難性問題,並任由其存在,以至於為後面全局性慘敗埋下伏筆!
官渡之戰歷時一年,曹操以區區7萬之兵,擊敗坐擁70萬之眾的袁紹大軍,從而一舉占據長江以北諸州郡,為其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袁紹,面對官渡慘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了殘生,從此告別歷史舞台。
袁紹驕傲輕敵、狂妄自大的態度,自然得到了戰爭慘敗結局的懲罰,且搭上自我生命,為後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2、赤壁之戰
曹操先後攻滅河南河北袁氏兄弟而基本統一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揮軍南下,奪取荊州,大敗劉備,一時間天下三分有其二,躊躇滿志,自認為天下一統在即。
旋即,馬不停蹄,率號稱80萬(實際20萬)大軍從荊州出發,沿長江上游而下,水路並進,浩浩蕩蕩,以圖滅亡東吳,了卻自己的天下一統大業。
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三軍驚恐萬分,以張昭為代表的眾謀士心存投降之意,東吳孫權在難以決策之餘,得諸葛亮的全力斡旋而促成孫劉聯軍。
而後孫劉聯軍約三萬,兩軍相遇於赤壁,大戰由是開始。
開始,曹操自信於自己的強大軍事力量,認定東吳孫權勢必率眾來降,出現戰略上的誤判,而後又決策出錯,選擇在長江江面進行決戰。
眾所周知,北方士兵多不習水性,長時間乘船而致疾病泛濫,而此時狂妄輕敵的曹操,雖然知曉兵眾不習水戰而疫病全開的現狀,非但不反思並調整進攻策略,反而輕信從東吳潛伏而來的龐統「連環計策」,然後鐵索連江,徹底給對手暴露了「可敗之機」。
反觀冷靜謹慎的孫劉聯軍統帥周瑜及諸葛亮等,在做好自己的戰爭準備之餘,利用曹操的驕傲輕敵心理,不斷製造假象,達到迷惑對手之目的,以尋求並創造最佳進攻戰機。
最後,憑藉一記東風,順風而至的孫劉聯軍採取火攻戰術,一舉焚燒鐵鎖連江的曹魏三軍,而取得最終勝利,成就了三國第二個以少勝多的戰爭典範。
經此一戰,東吳保住了江東八十一州郡,劉備則乘勢沿江而上,占據荊州大片領地,直至入西川,開闢三足鼎立之基,而驕傲輕敵的曹操則從此再未踏入江南寸地,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可能!其本人,直至生命的盡頭,仍感嘆赤壁慘敗!
3、夷陵之戰
蜀漢章武二年,新稱帝的劉備,不顧群臣強烈反對,親率傾國之兵,討伐東吳,以報關羽之仇、失荊州之恨。
起初,劉備大軍所到之處,望風而降,急於復仇的劉備也幾乎失去理智,完全依情緒用事,加之新稱帝,又新添傲慢剛愎之性,因而,面對眼前的些許勝利,已然膨脹到不知何何了。
此時東吳方面,雖然一度驚恐於劉備大軍的復仇而來,但其見何談無望的情況下,孫權能夠利用劉備驕傲輕敵的特點,果敢重用名望較低但卻能力超群的儒生陸遜,再度讓劉備重蹈關羽無視陸遜的慘敗覆轍。
結果就是,火燒連營八百里,蜀漢全國的精銳部隊到此悉數覆沒,徒留劉備一人命殞白帝城,令人唏噓。
縱觀上述三大戰役,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軍事實力占據絕對優勢的一方,往往因為其主帥太過狂妄自大而無視對手威脅的存在,剛愎自用,不聽群臣勸阻,不容任何反對,一味專斷獨行,最後反而遭遇不起眼的對手致命一擊而留下千古遺恨!是的,戰爭結局不會欺騙戰爭付出的你,古往如此,今來亦如此。
三國最經典的三大戰役,每場都驚心動魄,此人以「賭技」贏得兩場
漢末末年,漢天子名存實亡,袁紹、曹操等人擁兵自重,彼此之間相互征伐。有人曾說過:「從某方面來看,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亂世三國更是如此。
這個人不死,我相信就再也沒有什麼「三國」了,他會提前統一全國
三國中的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各據一方,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段時間也因此被稱作為「三國」。實際上三國中的兩國早就已經形成了,第三名到位者是劉備。他半輩子都在顛沛流離,不知所為。直到遇上諸葛亮之後...
百戰風雲第37位:草根曹操為何能在官渡秒殺高帥富袁紹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37戰:官渡之戰戰爭概述:建安五年(200年),中原兩大割據勢力袁紹、曹操對峙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性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
三國時代最著名的三大戰役
三國時期大小一百多次戰役中,但最經典的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一、官渡之戰。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隊相持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
三國「三大戰役」:勝利一方都用了這一招!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這是一個註定無法忽視的時代。這期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最為著名,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的歷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赤壁之...
「火」 起來的戰爭(1)
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軍事鬥爭的歷史,《孫子兵法》十二篇裡面就有一篇是專門詳述火攻之法的,戰爭是殘酷的,對任何一方來說,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所以在戰役膠著的時候用火攻之法有時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或...
三國趣事:此3大戰役非彼3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改變歷史走勢的三國的三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東漢末年的三把大火燒出了 三國鼎立的局勢
火攻絕對算的上是人類戰爭史上應用最廣泛的計策之一,《孫子兵法》就用了整整一篇來講述火攻作戰。歷史上很多著名戰役,都有火攻的身影,火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乃至一個時期。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且看三國中這三大戰役!
相信很多人都對三國期間的官渡、赤壁、夷陵並稱的三大戰役有所耳聞,這三場戰役對三國局勢有巨大影響,令人驚訝的是,它們基本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那我今天就來聊聊這三場戰役吧。
品讀三國:曹操成也「火攻」敗也「火攻」-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兩大戰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在這兩大戰役中,曹操作為主角都參與其中,只不過結局一勝一敗。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因火燒烏巢而最終戰勝袁紹,並統一北方;在赤壁之戰中,因火燒赤壁,曹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