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上朝帶一百名侍衛,是何居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諸葛亮一生戎馬,只為匡扶漢室,拯救天下,可以說諸葛亮為了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在三國中也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自幼聰明好學,撥通古今,又能精通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不但能呼風喚雨,還能未卜先知,常常自此管仲樂毅。

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派關羽守華容道,都是千古佳話。

諸葛亮自從輔佐劉備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蜀漢江山立下不世之功。

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為繼承劉備的遺志,先後六次北伐中原,勝多敗少,司馬懿自知不是對手,也只能堅守不戰。

由於連年操累,諸葛亮最終病死在五丈原戰場,被後人譽為忠誠的典範,人臣的楷模。

然而如此忠勇可嘉、無往不勝的諸葛亮,為何要在上朝的時候帶一百名侍衛,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諸葛亮是否真的帶一百名侍衛上朝。

諸葛亮在上朝時帶侍衛,已經被寫入《晉書》中,卻有此事,傳言當時諸葛亮在蜀漢後期,聲望越來越高,職位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禪感恩諸葛亮對蜀漢所做的貢獻,特別批准諸葛亮帶一百名甲士上朝,這在當時可是無上的榮耀。

即保住了諸葛亮的顏面和地位,也保證了諸葛亮的人身安全。

《晉書》記載:(恆)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

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

溫多所廢徒,誅庾倩、殷涓、曹秀等。

其次分析諸葛為何要帶一百名侍衛上朝。

其一這是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也是諸葛亮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榮耀。

諸葛亮一生征戰,只為匡扶漢室,輔佐完劉備,又輔佐劉禪,為蜀國六出祁山,忠心日月可鑑。

諸葛亮戰功卓著,在當時無人可及,這樣的有功之臣,劉禪自然是感恩戴德。

不但封諸葛亮為丞相,還以父稱之,對諸葛亮也是言聽計從,因此劉禪對諸葛亮是極其心腹,劉禪深知沒有諸葛亮也就沒有蜀漢天下,因此為了給諸葛亮更高的地位,准許諸葛亮帶一百名甲士上朝。

這在當時也就是最高榮譽,就好比曹操加九錫,劍履上殿,面君不拜等。

最主要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在當時是絕對不允許私藏兵器,豢養甲士的,諸葛亮得到此殊榮也是讓其他官員羨慕的五體投地啊。

其二諸葛亮位極人臣,人身安全關係蜀國的命運。

諸葛亮是蜀國後期的頂樑柱,蜀國唯獨不能缺少諸葛亮,因此諸葛亮的人身安全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最主要是當時朝堂之上也有很多反對諸葛亮的,這主要的益州的本土勢力,他們主張偏安於一隅,反對北伐勞民傷財,代表人物就是李嚴。

李嚴為了阻止諸葛亮北伐想盡辦法,不惜動用自的女兒,離間劉禪和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在朝堂之上也是有生命之危的。

因此劉禪為了保證諸葛亮在朝堂之上的人身安全,特允許他帶一百名侍衛。

再次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方。

又連年北伐,魏蜀之間有很多降將刺客,他們潛伏在軍隊里和朝堂之上,可以說諸葛亮當時得罪的人也不少,而諸葛亮本人也不會功夫,手無縛雞之力,需要這一百甲士的保護,只有保證了諸葛亮的人身安全,才能保證蜀國的安全。

最主要是在朝堂之上一百甲士也可以對其他的官員有震懾的作用,讓他們不敢輕易反對諸葛亮做的決定,進一步確立了諸葛亮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讓他在蜀國更有權威,調兵遣將更有動力,也讓蜀國的安定有了更多的保障。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帶甲士上朝?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猛一看是傻瓜,其實是人精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