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諸葛亮——人工智慧開創者(附木牛流馬製作要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附木牛流馬製作要義,在文末)

不論是看《虎嘯龍吟》還是看《三國演義》,木牛流馬都是必不可少的橋段。

諸葛亮通過自己的才智,發明了極其省力的運糧工具,保證軍糧源源不斷從後方送來。

木牛流馬的牛叉之處在於,它們可以自己行動,節省大量人力,也讓蜀軍不在受糧食的困擾。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木牛流馬嗎?

雖然有人表示非常懷疑,但是不論是諸葛連弩,還是八陣圖,抑或木牛流馬,都是記載於正史《三國志》中的(當然,也不是說正史就是真的,這一點要澄清,總體可信度在80%—90%吧)。

《三國志》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

還是那句話,正史不是百分之百真實,但是大部分可信。

對於這一段,小生不做真假辨別,只做茶餘飯後閒談,希望大家別拿著這事不真實的理由噴我。

首先來說,木牛流馬這個東西,被《三國演義》神化了,也誤導了太多的人。

木牛流馬這種東西,並不是真的自己能走,也是要人力來引領的。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來說,小說中的木牛流馬其實就是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

換句話說:木牛流馬是改裝版的運糧車,可以讓人推起來更輕鬆。

同樣的,根據物理學基本原理大家可以知道,木牛流馬不論如何改裝,做功是不變的。

所以說負責運糧的人雖然輕鬆了,但是總體消耗的體力是不變的。

有人就會說:我靠,這麼說的話,諸葛亮不是閒的蛋疼嗎?

非也。

自古以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山路崎嶇,遇到上坡極其難推,遇到下坡又要費力拉扯,十分辛苦。

所以說,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對於蜀漢軍隊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那麼,既然木牛流馬不是永動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理呢?有幾種可能,小生分別猜想一下(純粹是猜想):

《虎嘯龍吟》劇照

首先,可能是蓄力的結構。

這種可能,形象地來比喻一下,就是大家手上戴的機械手錶。

通過一次給輸入能量,讓木牛流馬能夠運行一段時間。

當能量消耗沒了,再繼續蓄力。

第二種可能,就是邊行進邊蓄力。

根據史料中記載諸葛亮研發木牛流馬的地方——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黃沙鎮百姓聽當地傳聞描述,木馬的後面有一個扳手,壓一次就能走一步,不需要推或者拉。

第三種可能,就是和傳統運糧車相同,需要動手去推或者拉,但是內部有槓桿結構或者滑輪結構,通過增加做功的距離,來減少對力量的要求。

小生個人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不僅是當地的傳聞(畢竟傳聞過了兩千年也未必可靠),而且第一種太浪費時間,第三種改動其實相對並不大,諸葛亮恐怕也未必會滿意。

而且,木牛和流馬完全是兩個產品,木牛是先發明的,流馬的後發明的,也許二者原理不同,或者流馬是改進版的。

說白了,流馬也可以叫做木牛2.0或者木牛s~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木牛流馬真的是諸葛亮發明的嗎?

雖然很多史學家認為史書說是諸葛亮發明的,但小生表示非常懷疑。

首先,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諸葛亮作為政治天才,文學也優秀,軍事才能雖然不強但是治軍方面很嚴格。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在蜀漢事必躬親,根本沒時間研究這玩意。


而且,《三國志》的記載很明確:「皆出其意」。

什麼意思?這個本意是諸葛亮提出的,但是實施者未必是諸葛亮

也就是說,諸葛亮負責提出要求,至於研發,會有專門的人員。

有野史傳聞,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的夫人黃氏發明的。

當然,也不是不可能。

或者諸葛亮在西川找了許多能工巧匠,命令他們改良運糧車,輔助北伐。

而且,熟悉諸葛亮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是非常務實的。

如果是他設計,隨便搞成車的樣子就可以了,才沒時間設計成牛馬的造型。

好了,關於木牛流馬,小生只有這麼多要說的,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下面附《諸葛亮集》中木牛流馬的描述:

木牛:

流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中的諸葛亮都有哪些發明?

提起諸葛亮,那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演義》更是將諸葛亮神化,充滿了神秘色彩。善於用兵諸葛亮不僅是一位軍事家,還是一位發明家,《諸葛亮傳》中就有明確記載:亮性...

諸葛亮發明的那些「神器」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