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陰謀論說再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不把黃巾起義視作三國歷史的開始?
關於三國歷史的起點,一般沒人會以公元220年曹魏王朝的建立為標誌,比較認可的兩個說法,一是公元190年董卓亂京師,二是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主要以前者居多。
不過講三國的歷史不可能越過兩個話題,其中之一便是黃巾起義。
可以說,正是黃巾起義的爆發,讓東漢王朝的地方和基層機構開始崩潰,而另一個事件——盤踞中央的宦官、外戚的爭權和同歸於盡則是東漢政府徹底倒台的直接原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王朝的衰敗多是先中央腐敗,接著地方脫離控制,因為一個強健、有生命力的中央政府往往都具備控制地方的雄心和能力,尤其是在中國古代這種集權制體制下,更是如此。
但要讓一個帝國徹底垮台卻是必須要讓中央政府先行崩潰,究其原因,在於正常情況下,中央政府所掌握的政治號召力和軍事實力是可以超過單個或多個地方性政權的,所以即便地方已經開始實質上的獨立,照樣無人能挑戰中央政權。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以前中央與地方是上下級關係,地方自然要受中央控制;地方豪強崛起後,雖然雙方之間的服從與被服從關係已動搖,但雙方若攤開牌公平競爭,中央照樣比地方牛,而且還有名正言順的道德制高點,那麼雙方就只能維持「你不壓我地頭蛇,我不推翻你強龍」的局面。
這點在漢末有所體現,在唐末更有所體現。
唐末藩鎮割據雖然遍地都是,但是一個乃至幾個藩鎮聯合起來的實力也遠不如中央政府。
直到黃巢攻克長安以及宦官徹底將中央政治搞壞,地方軍閥中最強的那位(朱全忠)才有推翻唐朝取而代之的可能。
黃巾起義軍當年要是打下了洛陽,那東漢王朝的滅亡就極有可能提前很久,而不是在公元184年的36年後。
因為首都一旦被攻下,皇帝就不得不流亡;皇帝一旦流亡,其公信力就會遭到嚴重削弱:地主和知識分子擁戴你這個皇室就是因為信任你能杜絕暴亂,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和政治特權不受「亂民」侵犯,結果你自己都被趕出了老家,我們以後怎麼相信你?
除此外,守不住京城,也會連帶觸發兩個事件:一是朝廷力量(尤其是軍隊)被削弱,結果是中央與地方的力量(主要是軍事力量)對比發生逆轉;二是由於中央領導班子的流亡,必將導致全國政治決策中心的失效,各地方勢力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對自己掌握的力量發號施令:皇上都跑路了,此值危難之際,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也。
失去統一決策機構(或者決策權威)的後果,可以參考明末崇禎上吊後南明各自為政的歷史,向使當年漢人能有一個真正具備權威性的抵抗組織中心,何至於被滿清滅亡!然而即便是明皇室中最有權威的福王朱由菘,首先在擁立的時候就得不到南京眾人的心悅誠服,緊接著又遭到左良玉赤裸裸的軍事威脅,這要是能擋住多爾袞就怪了!
可以想像,正是因為漢王朝在黃巾之亂中堅挺了下來,所以當時中國才不至於立刻分崩離析,而後來的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人也不得不把皇帝供著當吉祥物——當整個上層階級利益收到侵犯時,劉漢家族還是成功地實現了其社會職能並打垮了大家共同的敵人,各世家大族當然應該感謝他們嘛!
所謂政治公信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國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就是對西漢董仲舒那套獨尊儒術開始反感,東漢又復辟到了先秦東周那套百家爭鳴的階段,玩經學,魏晉風氣就在儒家名教與經學玄學當中爭辯,三國除了打仗是看點之外,辯論也是一大看點,諸葛亮舌戰群儒,秦泌與張溫辯論天,都比較有意思。
魏晉玄學一直延續到唐代,袁天罡,李淳風,不過都相對於魏晉縮小了範圍,到了宋代理學的開始,玄學開始被壓制,最終復辟到儒學的基調上來走,因為理學,所以到了後面明代的心學,一直到清代,各種玄學色彩已經難以影響理學的基調。
「絕地天通」思想對中國宗教發展的影響
經常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實際上大多是在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
不過要在信仰的領域裡找到比宗教更普遍的對象,確實不容易。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原始宗教不是宗教,不然大家也不會說「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第一個宗教」了。
和三國史密切相關的黃巾起義,正是由道教的一個分支——太平道教派所領導的。
不過本節我還暫時不想談中國道教以及太平道的興起,而是要聊聊一個重要詞語:絕地天通。
我們看古希臘神話,什麼宙斯、波塞冬、雅典娜什麼的,經常干涉人類的內政,別的不說,光天神和人類結合的案例就數不勝數,結果導致了一系列「半人半神」的生物出現。
當然,「人神混血」的傳說本也是為政治所服務的,這些故事合理地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有的人成為了英雄、有的人卻只是P民:因為血統不一樣。
但通過這些傳說我們也能看到:西方神話里人與神的世界是相通的。
但是這個情況在中國神話中並未出現。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大概是我們沒來得及形成完整的天神體系。
上古時期中國的崇拜對象多為自然物(動物圖騰)或自然力(風雨雷電),設定極其簡單。
而從已有的傳說看,東亞大陸各民族之間很早就開始了互動和融合,這每個部落又各有各的崇拜對象,這就導致了我們老祖宗對神仙的「人設」安排出現了困難:家家都有一個主子,怎麼才能統一為所有人的呢?
可能我們還沒來得及解決這個問題,就已經從部落時代步入國家時代了。
而顯然,國家是比部落和部落聯盟更加集權的社會機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更為方便快捷的宗教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利用的工具,那就是「絕地天通」。
有關「絕地天通」一詞的最精準含義,來自《尚書孔氏傳》:「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
關鍵詞:人、神不擾。
也就是人和神各過各的日子,誰也別干涉誰。
像古希臘那種神仙下凡搶帥哥美女之類的事情,是絕對不允許的。
為什麼說這個思想有利於集權?
說人和神互不干擾,當然不是說徹底的互不干擾,不然還要神幹嘛?統治階級,準確地說是地位最高的那個人,打出這個口號的真實意圖其實是:只有我,天子,才能與神進行溝通,其他人都不允許,也不可能。
這樣一來,天子就壟斷了神權,其他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不得借神的名義批判他。
統治階級長期把持對「天意」解釋權的後果就是:他們會儘量用最簡單的邏輯來誆騙別人,而不是複雜的。
比如:「我是神的兒子,神說你們得聽我的!」自然要比「宙斯說要怎麼怎麼樣,但是雅典娜說不能怎麼怎麼樣,於是大家問命運女神能不能這樣,命運女神不得不……」
這多麻煩啊!
西方有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能一句話解釋的,別廢話,不然言多必失。
可以推測,正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中國宗教才長期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
但隨著社會的越來越發展,民智逐漸開化,簡單粗暴的理論顯然不能再勝任愚民的政策了,於是統治階級就要開發出更先進、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來忽悠人,這便是真正意義上宗教誕生的原因。
道教「道」味不濃
簡單的歷史教學往往讓人形成一個不客觀的印象,那就是春秋戰國的道家思想是一種接近神秘主義的理論,而中國最早的土生宗教——道教的出現似乎也印證了這個道理。
但實際上當我們翻閱老、莊等先秦古籍時便會發現,這個說法不能說錯了,但至少是過於絕對化的。
通讀《道德經》,我的最大感受不是老子(假如作者真的是老子的話)在故弄玄虛,而恰恰相反,他是在很努力地解釋世界的規律,但是身為一個公元前4、5世紀的人,有些東西他真的解釋不了,於是發出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感慨。
除此外,老子的學說帶有很明顯的帝王之術味道,韓非子就經常引用其思想,這絕對是一門高級管理學教程,而不是忽悠一般老百姓的那種成功學。
番外篇:宗教與邪教的區別
宗教和邪教的區別,首先在於創教目的的不同:宗教總是懷著某些「中二」目的而誕生的,邪教卻並非如此。
我們看歷史上的那些宗教領袖,哪個不是胸懷天下、心繫萬民?哪個又不是命途多舛、甚至不得善終?世界三大宗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放棄王族身份,絕食悟道;耶穌苦行傳教,最終自己殉死;穆罕默德「嫁入豪門」,也是絕食悟道……總而言之,他們都是靠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的。
而邪教卻總是一些「異想天開」的人,以利己為目的,誆騙他人來受益自己。
我們看邪教動不動就是讓教徒有錢捐錢、有力出力,教主自己卻只動動嘴皮子,就坐享榮華富貴。
可能要擔一些風險,但是大部分時間一定是吃苦在後、享受在前的。
這樣創立出的玩意兒,怎麼可能成為宗教而流芳百世?
正因為有這樣的區別,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宗教的創始人,大多來自上層知識分子。
因為這群人是有條件、見過「花花世界」的,這才更具備脫離低級趣味的可能。
一般的屌絲,比如現在某些「農民的兒子」,打小就不知道低級趣味有多爽呢,你讓這種人得勢了,又怎麼能脫離低級趣味呢?
就算有仍然保持淳樸的底層人,他們也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宗教領袖都是一個宗教的理論奠基人,沒什麼文化水平的話,怎能寫出傳世的著作?又怎能靠一張嘴皮子以理服人?
古代我們都知道,讀書識字都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享有的待遇,所以六祖慧能可以做一個教派的領袖,但是你要讓他自己獨立發明創造一個宗教,那基本不可能,因為他不識字。
東漢政府對張角及太平道的早期態度
不少朋友有這麼一個印象,即宗教之建立,必然與世俗政府發生衝突。
畢竟,耶穌殉道的圖像已經深深印入眾人的腦海,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也不止這一件,所以我們不能說這種看法一定是錯誤的。
但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就是,在黃巾起義前,東漢政府對張角及其太平道的政策,絕無鎮壓;相反卻是極其縱容。
根據記載,當時東漢統治集團對張角等(以張角三兄弟為首)傳教行動的印象是「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由此可見,太平道的主體思想,仍然是積極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是以士大夫官吏並不覺得他們的言行有什麼叛逆之處。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走上層路線的道教先驅人物——宮崇,當年獻《太平經》給東漢朝廷,得到的待遇卻是「被有司奏劾所上妖妄不經」,經書被「收藏之」(這是文史管理的傳統,民間獻書都是要收藏的,就是秦始皇焚書也只是不准民間藏書,秦朝自己是留著諸子文獻的,雖然最後被項羽給燒了),宮崇這個人卻沒有了音訊——反正被定性為了「妖妄」,封賞肯定想都別想,不挨罰就不錯了。
這不禁就讓人產生疑問了:宮崇只是想獻書給朝廷,頂多為了博個國師之類的封號,純屬個人行為,卻如此不被待見;而張角是滿世界地跑動,四處拉攏民心,反而沒人去管他。
這是為何?
原因很簡單:宮崇雖然是一個人,但是一旦他的獻書行動成功了,那就必然挑戰正統學術界的權威,影響各學術門派弟子在政治上的地位。
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是和學術緊密關聯的,每次政治改革和革命都會伴隨著主體思想的大變動。
秦用法家,其他學派就遭了秧;武帝用儒家,其他學派就紛紛被罷黜。
就是號稱「清靜無為」的漢初黃老思想,搞起學術清算來也是不遺餘力。
景帝他媽竇太后,一個瞎老太太,可是一聽說儒生轅固生反對黃老,直接下令讓人把他扔到豬圈裡和兇殘的野豬搏鬥,好在景帝偷偷塞了把匕首給轅固生(當然,他也可能是明目張胆塞的,反正老太太是個瞎子),才沒鬧出人命。
兩漢時期爭論最激烈的學術問題:今古文之爭,本是兩撥儒生相互扯皮(真以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不會有糾紛了?),結果雙方又在政治上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誰在學術上要是站不住腳,誰就將在政治上失勢。
誰政治上失勢的話,且不說有些人是真的信仰被動搖了,起碼,還有很多靠這個吃飯的人也要丟飯碗、丟職稱,這可是和利益息息相關的啊!
所以宮崇的行為雖然僅限於他一個人,但實際上卻牽一髮而動全身。
東漢的讖緯思想非常濃厚,但畢竟是以儒學為主的。
假如朝廷將《太平經》這種極具道家傾向的學說列為官方學說,那牽涉的,可就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了。
那麼,張角的信徒那麼多,他們就不是人?
就生理上講,他們當然是,不然是猴子啊?但是就政治上講:P民算不算人,還真不能隨便說。
張角傳教也好,不傳教也好,群眾信他也好,不信也好,從政治上講並不會影響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政治發言權。
政治發言權是什麼?說白了就是主動(這兩個字很重要)影響政治決策的權利和權力。
近現代民主社會,人民可以投票參與、決定政治,這就是政治發言權。
而在古代等級社會,普通老百姓除了造反,基本是不可能主動影響上層政治決策的。
他們能盼望的,就是自己喊冤什麼能得到朝廷的重視,運氣好的話,來個有道明君,或者青天大老爺,這樣上面就能夠幫他們做點實在的決策,僅此而已。
可惜大部分錦衣玉食的統治階級都很難了解底層人民的真實情況,或者就算了解,也假裝視而不見,直到人民走到逼他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那一天。
更多精彩內容我們下期再見,讀者們有疑問請下方留言!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為外衣的農民起義!
從古至今,中國始終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階層可以說是中華帝國的根基,如若哪個朝代沒有照顧好農民階層的利益,勢必無法長存,如秦朝,隋朝等,再如唐朝,西漢,都是在農民階層得到滿足後國內經濟才得以發展...
從東漢黃巾起義分析張角的來歷
張角(生年不詳,卒於184年),鉅鹿(治今河北平鄉)人。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
三國那點事:黃巾起義(1)
從今天起,小昔和大家聊一聊三國的那些事,希望你能喜歡。既然我們說到三國,那就不得不提打響這亂世的第一槍的戰爭:「黃巾起義」提到「黃巾起義」,又不得不提到那個習得天書殘卷的男人:張角,張天師。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