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郭嘉黑遇上郭嘉吹:郭嘉並不牛(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賴正直,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歡迎轉發朋友圈

郭嘉確實是非常出色的謀士,但也要看到,郭嘉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他的很多事跡帶有誇大的成分,對郭嘉不能過於神化,而是應當給予客觀的評價。

一個人再牛也不能吹上天,對吧?

(一)郭嘉的事跡存在誇大成分

1.郭嘉為何離開袁紹?

《三國志·郭嘉傳》認為郭嘉離開袁紹是因為郭嘉預見到袁紹不能成霸王之業。

但這很可能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說法。

郭嘉離開袁紹,倒是很有可能出自郭圖的安排,因為這是潁川郭氏在亂世中的一種生存策略。

在亂世中,同一家族的多個精英分別在不同的勢力仕官,這是這些家族賴以維持地位、不論政局如何變換都不影響家族利益的一種策略。

與郭氏同為潁川大族的荀氏,也是有意安排荀諶仕袁紹,荀彧、荀攸仕曹操。

當時的琅琊諸葛氏,也是安排諸葛玄在劉表手下任豫章太守,而其侄子諸葛瑾卻出仕與劉表敵對的孫權。

這種「腳踏兩隻船」甚至「幾隻船」的做法,在當時的亂世之中可謂屢見不鮮。

所以郭嘉能夠安然無事地離開袁紹而投曹操,更多的可能是出自家族中長輩(例如郭圖)的安排。

2.郭嘉的「十勝十敗」是否靠譜?

認為曹操有多個方面勝於袁紹的觀點,荀彧、賈詡都曾經提出過。

荀彧提出的是四勝:度勝、謀勝、德勝、武勝。

賈詡提出的也是四勝:明勝、勇勝、用人勝、決機勝。

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清代學者何焯、沈家本都曾質疑過這個問題,認為三人的觀點高度重複,有事後附會的嫌疑。

我覺得這大概是在郭嘉被曹操樹立為宣傳報導的先進人物後,曹操的宣傳部門把荀彧和賈詡觀點綜合起來安放在郭嘉名下。

3.征劉備是郭嘉的主意還是曹操的主意?

《三國志·郭嘉傳》認為曹操決意征劉備是出自郭嘉的建議,而《三國志·武帝紀》則認為是曹操自己已經決定征劉備,郭嘉只不過「亦勸公」而已。

連一向推崇郭嘉的裴松之,也不得不在注釋里澄清:「《武紀》決計征備,量紹不出,皆出自太祖」。

4.郭嘉預見了孫策被刺殺?

郭嘉說孫策「輕而無備」,以此預料其必定死於意外,這本來不足為奇。

但《三國志·郭嘉傳》為了神化郭嘉,又讓郭嘉預測孫策必定死於出兵渡江之前,而且是死於刺客,甚至還預測到刺客的身份是「匹夫」(出自社會底層、身份低賤的人,許貢門客即是)。

這就不太靠譜了。

《三國志集解》對此一本正經地開了個玩笑:「(郭)嘉此語藉以強鎮一時眾志,又或兼知卜筮之術耳。

」納尼?原來郭嘉是個會算命的道士?

可見,對郭嘉的神化,並不始於現代的電腦網絡,早在郭嘉生前和死後一段時間,就有郭嘉粉在為郭嘉造勢了。

而且郭嘉是曹操親自樹立的先進典型,宣傳部門把一些先進事跡強加在郭嘉名下,或將郭嘉的事跡加以誇大,也是很正常的。

(二)郭嘉也有意見不被採納的時候

劉備被呂布擊敗後來奔曹操,此時程昱、郭嘉都勸曹操殺劉備,而曹操並未採納。

郭嘉粉王沈撰寫的《魏書》在這一問題上仍試圖為愛豆打call,把事情寫成是曹操正在猶豫要不要殺劉備,郭嘉建議曹操不殺,曹操笑道「君得之矣」。

但這件事反證太多,《魏書》的說法不值一駁,因此《三國志集解》中只有冷冷的一句不屑:「《武帝紀》、《程昱傳》正與《傅子》同,《魏書》非是。

由此可見,曹操對郭嘉也不是每次都言聽計從,曹操所說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其實是毫無根據的。

(三)郭嘉在曹魏集團的體制中地位不高

從官職看,郭嘉只當過司空軍祭酒這一職務,軍祭酒的職責是「參掌戎律」,「戎律」即軍法,因此,郭嘉的本職工作是擔任軍中的軍事法官、督察之類的工作,他之所以能夠經常給曹操出謀劃策,完全是靠他和曹操的私人親密關係,而不是他的職責所在。

更重要的是,司空軍祭酒只是曹操霸府中自聘的職務,並非「朝廷命官」,名分上有欠缺。

而在官渡之戰前,荀彧是尚書令,荀攸是汝南太守、尚書,賈詡是執金吾,程昱歷任尚書、東中郎將、濟陰太守、振武將軍,董昭為河南尹、冀州牧,職位都遠比郭嘉顯赫得多。

如果郭嘉能夠活得再久一些,要獲取朝廷的正式官職應該也不是問題,但可惜他活得太短了。

從爵位看,郭嘉是在袁譚、袁尚已死,冀州完全平定之後才得封洧陽亭侯。

這個時候正是曹操大舉封侯的時候,此時得封侯並不足為奇。

而郭嘉的同事們,荀彧、鍾繇、夏侯惇、于禁、樂進、李通在官渡之戰前就已經封侯,荀衍(荀彧兄)、程昱、曹仁、徐晃、李典則是在官渡之戰期間得以封侯,都在郭嘉之前。

當然,郭嘉能夠封侯,也是很不簡單的了,這說明他對曹操所立下的功勞得到認可,已經躋身曹操集團的親貴階層,但他在這一階層中的地位並不特別突出。

從死後配祀看,郭嘉是在魏元帝曹奐景元年間,曹魏快要滅亡前夕,才得以配祀太祖廟。

是否得配祀、配祀的先後順序也可以看出配祀者生前的地位。

曹魏最早配祀太祖廟是在魏明帝曹睿青龍年間,當時得配祀的只有夏侯惇、曹仁、程昱三人,後來又陸陸續續地增加了荀攸、張遼等人,但始終沒有荀彧。

對此,曹魏有關部門的解釋是荀彧不是「魏臣」,也就是說,荀彧至死前仍是漢朝的尚書令,從未在「魏」這一政權(包括曹操生前建立的魏公國、魏王國)中擔任官職。

按照這一標準,郭嘉早逝,當然不可能在魏國當官,其生前只當過漢朝司空的軍祭酒,同樣不符合配祀的條件。

但郭嘉最終得以配祀,可能是其子郭奕走的門路。

郭奕在歷史上沒有多少存在感,但可以隱約發現,郭奕與司馬家族的關係不錯。

《三國志》中有關郭奕的情況,只有兩條記載,一是郭奕曾任太子文學,二是王昶曾在《家誡》中稱讚郭奕「通達見理」。

這兩條記載都和司馬氏有關係:郭奕任太子文學時,司馬懿任太子中庶子,作為魏國東宮同僚,兩人應有一定交往;王昶曾平定毌丘儉之亂,又曾參與平吳之役,是司馬氏的心腹親信,王昶稱讚郭奕,當然是視之為好友,由此亦可見郭奕與司馬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憑著這層關係,郭奕找個機會向司馬昭進言,提出讓先父郭嘉配祀魏太祖廟,很有可能得到司馬昭的採納(在魏元帝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配祀魏太祖廟已沒有多少政治意義,純粹只是照顧郭奕的面子而已)。

(四)郭嘉個人品行不檢,與同事關係不好

1.郭嘉與同事、下屬的關係不好

郭嘉與同事、下屬的關係怎麼樣?《三國志》沒有提到。

但從他與曹操過於親密的關係,以及他多次催促曹操不要罷兵休整、而要連續作戰來看,他和同事、下屬的關係並不會太好。

打個比方來說,你所在的單位或公司,有這麼個人,他不是領導,卻處處為領導著想,經常給領導出主意,而領導也很信任他,這一段時間,公司效益不太好,這個人就對領導說,最近公司效益不好,大家都要全力以赴加加班,白加黑、五加二才行,什麼法定節假日、黃金周、小長假,都不要回家了,都留在公司加班吧。

最後,公司業績倒是上來了,領導也很滿意,但是,公司里那些普通員工、底層屌絲,對這個為領導著想的人多半不會有好感:「就你會討好領導!公司又不是你家開的!」。

同理,在曹操與呂布鏖戰,士卒疲憊之際,士兵們早就盼著消停消停,回去好好休息了,而郭嘉卻阻止曹操退兵停戰,硬是把仗打完,士兵們的內心一定是罵娘的。

後來征烏桓也是同樣,打敗了袁譚、袁尚,大夥正想鬆口氣,看看有什麼戰利品可以分的,結果郭嘉又讓曹操急吼吼地去打烏桓,而且還冒險放棄了輜重,頂著風雪孤軍深入夷狄之地,還天天催著大家急行軍,掉隊的一律軍法處置,想必士兵們私下裡早就罵開了:「你妹的!還讓不讓人活?打了那麼久的仗,也不給老子休息休息!臥槽!」雖然後來曹操因此打了勝仗,但一將功成萬骨枯,曹軍的廣大士兵對郭嘉很可能並沒有什麼好印象。

2.郭嘉不注重個人品行

東漢魏晉之際士人很重視人物評論,而「德行」是人物評論的重要內容。

但郭嘉卻「不治行檢」,大概就是包養小蜜、公款吃喝、公車私用之類的。

因此作為郭嘉同鄉的潁川名士陳群很看不慣郭嘉,多次當著曹操的面控告郭嘉。

曹操當然不會去追究郭嘉的責任,但也不怪罪陳群,反而表揚陳群能夠堅持原則,不偏袒老鄉。

陳群的態度有一定的代表性,這表明當時的名士們認為郭嘉個人品行有問題,對他並不看好。

在「月旦評」之類的人物評論中,郭嘉肯定是差評一大堆、好評沒幾個。

3.郭嘉恃才傲物,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三國志·郭嘉傳》記載陳群多次向曹操告郭嘉的狀,而「(郭)嘉意自若」。

郭嘉為何能夠淡定自若?其所恃者,一是自己的才華,覺得陳群的才能不如自己,因此根本不把陳群放在眼裡;二是曹操的寵信,認為有曹操罩著,陳群不能把他怎麼樣。

確實,有曹操在,沒人能把郭嘉怎麼樣。

但曹操死後就難說了。

雖然曹操打算對郭嘉「以後事屬之」,但從郭嘉恃才傲物的性格來看,是氣量狹窄的曹丕所不能容的。

而且陳群和曹丕關係親密,深得曹丕信任,郭嘉得罪陳群,間接地也就得罪了曹丕。

如果曹操真的將後事託付給郭嘉,結果很可能是一個悲劇。

好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如果。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注

想看輕鬆有趣的歷史?

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

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提到五大謀士,咱們一般是說「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這個順序顯然是以曹操的心理親善度來排列的,沒什麼邏輯上的意義。在《三國志》中,陳壽將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將程昱、郭嘉與董昭、劉...

簡述曹魏五謀臣

曹魏五謀臣,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唐朝宰相朱敬則在《隋高祖論》里稱及:「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