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死前四個字,讓諸葛亮羞愧難當,50歲才感到自己食言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

趙雲死前四個字,讓諸葛亮羞愧難當,50歲才感到自己食言了。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

公元229年,蜀漢五虎上將的最後一人趙雲去世,這意味著蜀漢五虎上將的時代徹底終結,對於這件事情,諸葛亮或多或少是由心理準備的,但是等到小兵前來報喪時,諸葛亮還是痛哭到幾乎暈厥。

而與其說諸葛亮哭趙雲,不如說諸葛亮哭的是這物是人非,此時蜀漢的一幫元老,幾乎就只剩下個諸葛亮了,蜀中無人的局面令人痛心。

三國志里公元228年趙雲與鄧芝與魏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不至大敗,撤軍後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因馬謖失守街亭而撤兵,趙雲、鄧芝斷後,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喁,殺退萬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

公元230年,趙雲於成都病故,享年76歲,追諡為順平侯。

在三國演義中縱觀趙雲一生,一世英名從未受挫,得善始善終,與他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則顯得不如他了。

趙雲有二子,長子趙統,承襲父爵,官至虎賁中朗,督行領軍;次子趙廣,任牙門將,隨姜維出征,參加沓中之戰陣亡。

臨終之前,仍不忘北伐大業,他用盡全力大喊:「北伐!北伐!」

說完這四個字趙雲就斷氣了,這其實不僅僅是趙雲的心愿,同時也是劉備、諸葛亮等那一批人共同的願望,關羽和張飛的畢生目標也是北伐匡復漢室。

諸葛亮聽完這四個字後,痛哭不已,感慨趙雲一死自己又少了個北伐得力助手。

可是現實狀況是,他多次親自挂帥出征,都是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感到自己食言了。

所以才有羞愧之色。

所以諸葛亮感到自己辜負了大家對他的期望。

也辜負了自己當年的雄心壯志。

也辜負了自己當年的豪言壯語。

諸葛亮的十大敗筆是什麼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二:窮兵黷武,禍國殃民。

諸葛亮在執政期間,僅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對」的策略而不顧國力民力,六出祁山。

三:不挖掘,吸收,培養新人才。

原來的老後,造成人才青黃不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可悲局面,駕駛了蜀國的滅亡。

四:壓抑,打擊原有優秀人才。

劉備死後,很多優秀人才得不到重用。

如趙雲老死贖中。

而很多虛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五: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

對內部將士之間的矛盾,諸葛亮採用兩邊安撫的方法,使兩人矛盾無法根除,為魏延造反埋下禍根。

六: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

​七:錯誤選擇繼承人。

諸葛亮將自己的繼承人定為只懂打仗的姜維。

費煒等只是過渡人物。

造成姜維執政後,不顧人民幸福和國力強弱,強行九伐中原而血本無歸,加速蜀國亡國的痛苦局面。

八:不懂處理後事。

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前將大權交給一介書生楊儀,而楊儀與宿將魏延有極大的矛盾。

九:對江東一味退讓,令江東得寸進尺,造成部下失和。

難道僅為「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隆中對?

十:任人唯親。

對街亭這樣的重地交給劉備臨終時一再叮嚀要小心的馬謖,不起用優秀人才如趙統,趙廣。

正是諸葛亮常年的又羞又氣。

才造成了他心情比較急躁。

也造成了他事必親躬的習慣。

也造成了諸葛亮最後累倒的現實。

諸葛亮死的時候只有50多歲。

這與他的心情和積勞成疾,是脫不開干係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人物:諸葛亮一生做的十件錯事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劉禪長大成人之後,諸葛亮本來應該把大權移交給劉禪。但諸葛亮並沒按照常理來做,而是把軍政大權更深一步得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還派人監視後主的各種舉動...

諸葛亮一生的十大敗跡,人無完人臥龍亦如此!

諸葛亮對蜀國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苦苦支撐數十載本應值得表彰。可是他獨攬大權,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以長輩自居教導劉禪,對一個君王來說,是何等感受?由於滿朝都是諸葛亮親信,導致劉禪聽信於宦...

「中華智慧的化身」:謀臣諸葛亮

3成 就諸葛亮首先提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把用人放在治理國家的首位。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建言「親賢臣,遠小人」,並向後主推薦了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些人都是當時的賢士。他提出選拔人才時要...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細數犯下的十大過錯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干,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令劉禪敢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