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張飛要是沒死,劉備征討東吳會敗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演繹了一出又一出英雄的故事,其中劉備的故事是及其勵志的,本是城頭織草鞋的無名小輩,卻抓住了亂世的機遇,起兵一路拼搏,屢敗屢戰,最終身邊集結了一批能人猛士,傾力輔佐,最終能夠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起兵東吳,為關羽報仇,卻在夷陵之戰大敗,蜀漢也就此由盛轉衰,這不得不說是劉備人生的一大敗筆。
在出征東吳前夕,蜀漢有一員猛將,因醉酒痛打兵士,被手下人報復,割去頭顱,投奔了東吳,這位被殺的猛將就是張飛。
試想張飛若不死,劉備征討東吳的過程是否會順利一些呢?張飛若真能不死,劉備征討東吳有以下三種可能:
東吳被擊敗,劉備成功復仇
這是一種最小的可能性,但不是沒有,因為蜀漢無論在那個時期,都位於三國中力量最弱的一環,征討東吳有無張飛參加都不是決定性因素,但是不能否認張飛在戰場上,算是不確定的「X」因素,之前數次施以巧計破地方大將,說明張飛還是有些智謀的。
蜀漢依舊慘敗,劉備復仇失敗
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蜀漢在此之前,長期霸占著荊州不歸還東吳,東吳能夠忍耐蜀漢這麼久,算是仁至義盡了,偷襲荊州得手後,殺了關羽,算是一種表態,蜀漢的綜合實力本就不敵東吳,加上一個張飛,戰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最多是劉備敗的體面一點。
兩方勢均力敵,握手言合
張飛對戰局的判斷能力是可靠的,當年的當陽橋上巧施疑兵之計,就連向來老練的曹操也中了計,說明臨場發揮的能力張飛是有的,最終東吳蜀漢不分上下,只能簽訂新的同盟條約。
猜測:如果關羽不死,三國結局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你能猜到嗎?
當時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導致死亡,劉備為了給兄弟報仇雪恨,出兵伐吳,而這時張飛也被自己手下殺死,結果是劉備伐吳失敗,被火燒連營,辛辛苦苦積攢十幾年的實力被破壞,最後死在了白帝城,任何事物...
說三國話權謀(43):夷陵之戰劉備為何大敗?兵事不可私用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夷陵之戰,從公元221年的7月持續到222年8月,主動進攻的蜀漢大軍由國主劉備親率,東吳被動應戰,在陸遜的指揮下,誘敵深入,以逸待勞,最後扭轉戰局,大敗劉備,讓蜀漢元氣大傷。夷...
關羽張飛的復仇之路,君子報仇不在十年
自關羽敗走麥城,被斬於東吳之手,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便發起了對吳國的復仇之戰,也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役——夷陵之戰,此戰不僅僅是蜀國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也使得劉備失去了最後一位結義兄...
孫權為何要置關羽於死地?
《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話說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這時候的關羽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劉備當時在漢中,派兵救援是來不及了,關羽最終被呂蒙所擒。雖然關羽兵敗丟了荊州,敗走麥城,但此時的關羽也...
襄樊之戰是關羽私自行動嗎?劉備為何不發兵相助其實原因很簡單
襄樊之戰是三國中一場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攻下最終敗亡,失去的荊州,也導致蜀漢政權由盛轉衰,偏安一隅。關於襄樊之戰是否是劉備授意的戰役,為什麼整場戰爭劉備一直遠在蜀中沒有出...
關羽謀士王甫提出扭轉戰局的建議為何關羽沒有全聽?
說起關羽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文丑」、「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可謂是三國最著名的武將,其忠勇至今為人們所崇拜。也許由於關羽自身的強大,他為人過...
劉備的基業是被關羽,張飛拖垮的!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的第一回講的就是桃園三結義,是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初相識,並在桃園之中結為兄弟,自此之後,三人便一起共創大業,而劉備作為大哥,和關羽張飛既是君臣關係,又是兄弟關係,這種關...
劉備臨死前良心大發現!解決諸葛亮執政後最大難題,令人佩服!
什麼才是諸葛亮執政後的最大難題?不是託孤的合法性,因為諸葛亮是劉備託孤的最好人選,這一點,劉備在自知命不久矣之時,就做出了決定,而諸葛亮執政後的最大難題到底是什麼?劉備臨死前如何良心大發現,從而...
關羽失荊州後,若能活著回蜀漢,蜀漢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三國時期,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蜀漢的的轉折點,當時關羽被劉備任命鎮守荊州,而後關羽在進攻樊城之時,被東吳大都督呂蒙白衣渡江,拿下了荊州,同時關羽也因為無法拿下樊城,也回不了荊州,導致兵敗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