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賜名、大禹的故鄉、翻開華夏歷史的第一頁——人才輩出的潁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潁川 ,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
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
潁川郡是大禹的故鄉,翻開華夏歷史第一頁,我們還會發現,潁川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而潁河上游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而禹州自古稱華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廣為傳頌,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讓位於啟而得名,北京中華世紀壇銅柱歷史紀年即禹州為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
傳說中的稀世寶物如「鳳皇」、「神爵」等都曾在在潁川大量出現,或許正是因為那裡的繁華和富有。
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悠久的文化薰陶,自然而然地使這片土地成為孕育出無數優秀兒女的沃土。
這裡形成了陳、賴、韓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許由、大禹、夏啟、太康、仲康、少康等名垂華夏歷史的人物……這裡盤點一下從人才輩出的潁川走出的十大歷史名人
-
呂不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
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
此為「一字千金」。
-
韓非子
韓非(約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
韓非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
李斯因嫉妒韓非的才能,將韓非害死在秦國。
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
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
-
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云游。
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
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
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
晁錯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
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
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御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
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於東市。
晁錯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
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
徐庶
東漢末年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漢末潁川一代名士。
歸曹後,在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對於徐庶,因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對其有精彩的描寫,中國人對他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書中許多情節雖與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薦諸葛,史籍卻有詳細的記載。
-
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名士,精通經學。
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這兩位當世奇才。
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從"司馬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國演義其他回節的內容來看,司馬徽在三國演義中是屬於閒雲野鶴,與世無爭之類型的人物,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且琴藝甚高,與龐統私交甚篤,並稱呼龐統為弟。
-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
吳道子
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
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
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
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吳道子的出現,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
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祥」。
就人物畫來說,「吳裝」畫體以新的民族風格,照耀於畫壇之上。
「詩聖」杜甫稱他為「畫聖」。
宋代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韓愈),書至顏魯公(顏真卿),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
」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聖」。
在歷代從事油漆彩繪與塑作專業的工匠行會中均奉吳道子為祖師。
由此可見,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
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後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後,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後,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此人是諸葛亮的老師,劉備之所以請不動此人無奈才去請諸葛亮!
本文是90後作家肖子洛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惡意轉載者,發現必究!文/肖子洛在三國里有一個人物,劉備第一個想要請他出山,他是諸葛亮的老師,若是此人肯出山肯定能幫劉備統一三國時期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潁川郡:中華文明發源地,世家大族集中,曹操謀士大半來自此郡
【歷史深處】繼續秦三十六郡之旅,這一期介紹潁川郡。潁川郡設立的時間是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潁川郡設立的經過:「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
司馬徽為什麼能慧眼識俊傑,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受到...
這裡是真正的藏龍臥虎之地,貢獻三國大半人才,如今卻幾無人知
文/王逸風三國時代真是群星璀璨的時代。雄主有袁紹、曹操、孫權、劉備,梟雄有董卓,謀臣有諸葛亮、龐統、郭嘉、荀彧、荀攸等,武將有張遼、曹仁、張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周瑜、黃蓋等等。這些...
此地是三國時期智囊產出地,排名第一第二的謀士均來自這裡
東漢末年各地郡守長官擁兵自重,隨著後來的兼并逐漸形成了如袁紹,曹操等這樣的割據一州之地的大諸侯。這些人的成功除了手上有兵有錢以外,他們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身邊有一些心腹謀士替他們謀劃。而在三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