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託孤好像總是選幾個大臣而不是一個,這樣好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想到輔政大臣,腦海里便出現一個囉嗦的老頭和一個不聽話的少年。

歷史上輔政大臣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解的。

往遠了說,漢朝有霍光與漢宣帝,蜀漢有諸葛亮與後主劉禪,近的說有張居正與萬曆,康熙與鰲拜之間。

但是輔政大臣的矛盾不僅僅限於與皇帝之間,也發生在他們內部。

三國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很年輕就死了,死後將曹芳託付給本家的曹爽和有能力的大臣司馬懿。

原本是想兩位大臣之間相互配合,司馬懿以內政,曹爽領軍事,這樣可保曹魏政權無憂。

一開始的時候,兩位還相互配合,也比較謙卑有禮。

但是權力這個東西一旦觸碰,似乎有魔力一般,都想獨斷專權,而司馬懿的能力遠遠高於曹爽,最終司馬懿獨專朝政,而曹爽連個富家翁都當不成。

同時代的蜀漢政權,劉備死後的託孤大臣也有兩位,一位是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另一位是益州本土能人李嚴。

原本也是一文一武的配置,諸葛亮和李嚴的地位卻是天差地別。

國家大事都取決於諸葛亮自己,李嚴似乎參與不上,於是慢慢地和諸葛亮之間的矛盾也就出來了,以至於做出一些危害國家的事情,被諸葛亮罷黜。

同樣的,東吳政權也存在託孤重臣,周瑜和張昭。

不過這一對搭檔分工比較合理,張昭只管內政,而周瑜只管軍事,基本沒出現什麼矛盾。

但是一旦到了兩人權力有重合--赤壁之戰,這種特殊時期,周瑜也是不屑於張昭主和的主張,而張昭也因此在孫權心中的印象有些下降。

南宋時期,宋光宗由於腦袋有點問題,在政治和禮節上的混亂行為惹惱了大臣們。

於是趙汝愚和韓侂胄就主持了紹熙內禪,扶持光宗的兒子宋寧宗登位。

按理說兩位大臣都是輔政大臣,應該地位差距不大。

但是趙汝愚認為韓侂胄就是個跑腿的,根本沒什麼功勞,也沒有給他好處,於是韓侂胄就暗中使絆將趙汝愚拉下了台,自己成為了專政十幾年的權臣。

清朝康熙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間的事情,我們就非常熟悉了,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在古代,權力鬥爭是非常激烈的,歷史書上面只提到了勝利後的輔政大臣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卻沒有提到在與皇帝爭權之前,大臣們內部已經進行了相當激烈的鬥爭,即使是地位相近或相等的兩個人,在鬥爭之後都是下場慘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猛一看是傻瓜,其實是人精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

曹爽是怎樣一步步把曹家天下丟失的

本文作者:楊益。感謝「巴山夜雨涮鍋」的楊益老師的好文章,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此書。本文我已經看了一遍,但因為是PDF轉WORD可能還是有錯誤看漏,若有請指出,非常感謝。

《三國》領導託孤,誰的眼光最好

傳統社會實行家天下,權力轉移主要採取父死子繼。如果父親死得早,兒子年紀小,就要有一位重臣或者近臣來輔佐年幼的兒子,這種事情一般老皇帝臨死前都會安排好,在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託孤。三國一書中,寫了好多...

蜀漢風雲事件4——李嚴被廢

李嚴被廢關鍵在於三個字——不識趣。分析李嚴被廢就得分析蜀漢政權的構成和劉備在託孤中對於李嚴的用意。蜀漢政權是由三股力量構成:荊州勢力、東州勢力、益州勢力,劉備對於三股勢力的政策主張一貫就是以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