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評:三國演義竟有四大版本?最後一個清朝人最喜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在中國的地位幾乎無可匹敵。

但是大多數人知道它,還是從電視劇上得知的。

真正讀過《三國演義》書籍的,估計寥寥無幾。

但是更多人或許還不知道,《三國演義》還有很多版本。

其中,最為流行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即使在成書後,還有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使得其在清朝大放光彩。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目前比較公認的《三國演義》四大版本:

1 通俗演義

《三國演義》通俗演義版本類甚為複雜。

種類繁多,包括《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夷白堂刊本、周日校刊本、夏振宇刊本、鄭以楨刊本、古今演義刊本等。

各版本均為240則,每則又列有一單句標目。

其中,嘉靖刊本和夷白堂刊本為24卷,每卷十則。

周日校刊本和夏振宇刊本為12卷,每卷20則。

演義通俗篇顧名思義就是以歷史為依據進行改編而創作的小說。

其不少故事情節乃作者根據小說創作需要而虛構,其以故事情節曲折多變和人物形象凸顯而著稱。

而且,其語言淺顯易懂。

2 志傳版本

《三國演義》志傳版本類包羅萬象,涵括余象斗本、余評林本、湯賓尹本、黃正甫本、喬山堂本、楊閩齋本、鄭雲林本、朱鼎臣本、忠賢堂本、楊美生本、雄飛館本、三餘堂本、北圖本、種德堂本、嘉慶本、誠德堂本、忠正堂本等數十種版本。

《三國演義》志傳類版本基本以《三國志傳》作書名,形式上為上圖下文,內容上則多插增關索或花關索故事。

由於絕大多數版本刊刻於萬曆年間的福建並且基本上集中於建陽一帶,故又俗稱為「閩本」或「建本」。

3 批評版本

《三國演義》批評版本類也豐富多彩,據不完全統計其包括鍾伯敬本、李卓吾本、吳觀明本、兩衡堂本、芥子園本、綠蔭堂本、寶翰樓本等十幾個版本。

《三國演義》批評版本首次將《三國演義》回目由單題變為雙題,並且把240則合併為120回,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

開創《三國演義》版本批評之先河,敢於大膽闡述自己的批評觀點和獨特見解。

4 毛氏版本

《毛宗崗評三國志演義》是由清康熙年間的毛綸、毛宗崗父子以李卓吾評本為基礎。

參考了《三國志傳》版本,對回目和正文進行了較大修改,並作詳細評點,全面整理修訂而成,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乃後來最流行的毛氏版本《三國演義》。

毛氏版本類流傳至今的版本約有70種之多,其故事情節流暢、文字精練更具可讀性。

毛氏父子還刪去了大部分完全與史料不符合的情節,使《三國演義》小說相對來說更加接近《三國志》史料,故事情節也更加緊湊精練,並且更加能夠凸顯經典人物形象。

所以,毛氏版本極受清朝時期的老百姓的歡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關羽斬顏良的真相原來是一個坑

其實自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有多個版本的。一般地說,三國演義有兩個版本比較重要。一個是嘉靖壬午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二百四十回,每回回目為單句,文采一般,不過其歷史觀相比毛版更為客觀,劉曹傾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