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排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界定一下三國謀士。

從公元184年黃巾起到281年滅吳止,是為三國。

謀士,是出主意的人。

所以凡是有謀士帶兵打仗做統帥的,一律不在這個範疇內。

參考資料以《三國志》為準。

所以某些李儒之流,不在此內。

如果有諸葛亮型的,出得廳堂打硬仗下得廚房耍花樣的,則只算作為謀士這一社會角色時的作為。

下面是加分規則:

1. 大謀:謀國謀軍+4分

2. 小謀:謀身,料中+2分

3. 史書無傳者算無遺策+2分,有傳者算無遺策+5分。

4. 升官一次+0.5分

5. 《三國志》或《後漢書》無列傳者,考慮記載疏漏+5分

6. 一開始便選對主子且始終不渝+2分(這裡的選對主子,單指曹孫劉三家。

但如果像彭羕之流,在劉手下並不如意的,則不予以加分)

7. 其他,視情況加分。

如擊敗高手、著名計謀,可予以酌情加分。

下面是扣分規則:

1. 跟的最後一個主子不是曹孫劉任何一家的,-2分

2. 未能保全自身的,-2分

3. 謀劃失敗一次,-2分

4. 未能保全主子基業,-2分(若目的不是護主而是賣主者不受此項限制。

如張松之流)

5. 其他,酌情扣分。

根據以上界定及規則,從每家軍閥及三國歷史上遴選出以下人物:

1. 曹家: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辛毗、楊阜、桓范、司馬懿。

2. 孫家:張昭、魯肅、張紘、顧雍、諸葛瑾、步騭、闞澤。

3. 劉家:諸葛亮、龐統、法正、黃權、劉巴、馬良、李恢。

4. 袁紹: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許攸、郭圖。

5. 劉表:蒯越。

6. 呂布:陳宮、陳登。

7. 張魯:閻圃。

8. 劉璋:張松。

以上,計曹家12人(何況曹家還有好多名臣未上榜,難怪曹老大的基業如此強盛啊)、孫家7人(東吳四英將只選了魯肅,因為考慮其他三人更適合做統帥)、劉家7人、袁紹6人(這麼強大的謀士陣容,遺憾的是遇到了曹老大。

既生紹,何生操!)、劉表1人、呂布2人、張魯1人、劉璋1人(劉璋:其實偶的謀士也很多的,被大耳挖去老!哭…),共計37人。

下面先從張鬆開始,倒著往上。

精彩的總要留在後頭嘛。

一、 張松:

張松這個人物要加以特別說明。

他從登場起就是一個賣主之人,所以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劉備服務的。

凡是有利於劉備的作為都予以加分。

(劉璋再哭:喂喂,不是吧?我只剩這麼一個謀士了呀……)

1. 把曹操的整本兵法背下來,確是一絕。

雖然無關大計,但也屬智力的體現,+2分。

2. 勸劉璋迎劉備成功從而開三分之勢,+4分。

3. 劉備假裝要回去,張松沒看出來,著急寫信召喚大耳回來,失算,-2分。

(看來張松到底不如大耳老謀深算啊!)

4. 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5. 史書無傳,+5分。

總計得分:+2+4-2-2+5=7分

二、 閻圃:

閻圃是張魯首席謀士,出場兩次,算無遺策。

我個人對他印象好得很。

1. 力排眾議勸張魯不要稱王,+4分。

張魯如果稱王,想必下場和袁術差不多。

2. 張魯戰敗以後,急著去投降;閻圃勸張魯先跑山里躲起來再和曹操作談判,可以抬高身價,又是一個高招,+4分。

3. 沒能使張魯勢力久存,-2分。

(閻圃:這個……是不是太難為我了?)

4. 降曹後封列侯,+0.5分。

5. 史書無傳,+5分。

6. 算無遺策+2分鼓勵一下。

總計得分:+4+4-2+0.5+5=11.5分

三、 陳登:

陳登這個人物,最近在三國讀家中大受關注。

有興趣的大可以參考一下燦爛海灘的《細說陳登》。

和張松一樣,陳登也是賣主的。

所以後期一切行為基本以對曹操有利為準。

其實說穿了,陳登一切行為以對徐州利益集團有利為準。

要不是他39歲就死掉,說不定還能繼續左

右徐州的局勢。

1. 在陶謙手下時,勸陶謙讓位劉備,+4分。

2. 作為使者出使曹操時,勸曹操早圖呂布獲曹操讚賞,+2分。

3. 為自己謀得廣陵太守的位子,為老爹謀得中二千石的爵祿,+0.5分。

4.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以「養虎養鷹」的怪論蒙過呂布保全自身,+2分。

這裡讚賞一下溫侯的智商。

這段怪論我至今沒想明白,呂布卻一下子就「意乃解」了。

5. 曾經率軍擊敗孫策的襲擊,並且內政能力一流。

雖不屬於謀士範疇,但特別鼓勵+5分。

6. 降曹後受封伏波將軍,+0.5分。

7. 史書無傳,+5分。

8. 算無遺策+2分。

總計得分:+4+2+0.5+2+5+0.5+5+2=21分。

確實無怪曹劉都對此人大加讚賞。

四、 陳宮:

終於來了一個大牌。

據我所知,陳宮在三國迷中擁有大量粉絲。

那我們來看看陳宮到底得分如何吧。

陳宮跟過若干主子,一切以反曹為準。

1. 勸張邈反曹成功,差點絕了曹老大的後路,+4分。

2. 曹操軍至彭城時,勸呂布以逸待勞逆擊之,+4分。

3. 白門樓上呂布想投降,陳宮堅定了呂布的抗曹決心,+4分。

4. 曹操來進攻時,勸呂布出城自己守城以成犄角之勢,+4分。

5. 史書無傳,+5分。

6. 投了個爛主子,真是瞎眼,-2分。

7. 沒能保全身家性命,-2分。

8. 最後用幾句話騙得曹操為陳母送終為陳女找老公,也算安身後事,+2分。

9. 沒能使呂布勢力得以保全,-2分。

(陳宮:若其見從,未必為擒也——不怪我啊!)

10. 算無遺策+2分。

總計得分:4+4+4+4+5-2-2+2-2+2=19分。

可見陳宮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不僅僅由於其智力,還因其魅力——典型的悲劇英雄啊。

在我看來,陳宮要比陳登之流高明許多。

五、 蒯越:

蒯越是劉表的首席謀士,代表荊州士族豪強利益。

不管黑貓白貓誰能管好荊州就是好貓是他的宗旨。

所以一切以對荊州士族豪強有利為準。

1. 早年在大將軍府勸何進誅宦官,+4分。

2. 宜城定計取荊州,成劉表數十年基業,開江漢一方樂土,+4分。

3. 單騎說服江夏義軍使其獻襄陽給劉表,+4分。

4. 官渡相持之時,勸劉表助曹操,+4分。

5. 荊州降後封侯,+0.5分。

6. 史書無傳,+5分。

7. 算無遺策+2分。

8. 未能保全劉表勢力-2分。

總計:4+4+4+4+0.5+5+2-2=21.5分。

難怪曹操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

六、 郭圖:

郭圖是袁紹的主要謀士之一,基本是以一個奸佞小人的形象出現的。

這裡給他打打分。

凡是有利於袁紹或有利於他自己的,一律加分。

1. 勸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手筆,+4分。

(按:《獻帝傳》說是沮授勸老袁迎天子,郭圖予以阻撓。

這裡從《三國志》本傳。

2. 分了沮授的軍權,為自己謀得和沮授平起平坐的位置,+2分。

3. 烏巢被偷襲的情況下勸袁紹襲曹營,嚴重失算,-2分。

4. 最後腦袋被砍掉,-2分。

5. 跟錯主子,-2分。

其實郭圖不能算跟錯主子。

你看袁紹對他言聽計從的,多知遇啊!

6. 史書無傳,+5分。

7. 沒能保全袁紹、袁譚勢力,-2分。

總計:4+2-2-2-2+5-2=3分。

同情你一下……

七、 許攸:

許攸,又是一個麻煩的角色。

到底算哪家的人物?權且安在袁家吧。

1. 勸袁紹與曹操打持久戰,+4分。

2. 勸曹操襲烏巢,+4分;考慮到此戰的影響力,特別鼓勵+2分。

3. 「及後得冀州,攸有功焉」,+4分。

4. 恃功放縱,身死貽笑,-2分。

5. 史書無傳,+5分。

6. 算無遺策,+2分。

總計:4+6+4-2+5+2=19分。

八、 逢紀:

逢紀是袁紹又一位謀主。

但被荀彧評價為「果而無用」。

審配逢紀,名字連著念很順口。

下面看看他的得分:

1. 在袁紹無立足之地的時候,勸其用李代桃僵之計取了韓馥的冀州,可以說是袁紹起家的第一功臣,+4分。

2. 逢紀其實早先與審配不睦,但卻利用一次別人向袁紹打小報告的機會使兩人成了黃金搭檔,+2分。

3. 史書無傳,+5分。

4. 算無遺策,+2分。

5. 跟錯主子-2分。

6. 沒能保全主子的基業,-2分。

7. 被袁譚砍了腦袋,-2分。

總計:4+2+5+2-2-2-2=7分。

九、 審配:

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不多說了,看成績。

1. 審配的戰績,多在鄴城。

識破內奸蘇由並將之擊敗,+4分。

2. 作內塹阻隔曹操的地道,+4分。

3. 把曹操的先鋒軍關在內城剿滅,+4分。

4. 沒料到曹操灌水,失算,-2分。

5. 在前三國第一軍事家曹操的兵鋒之下守鄴城長達一年半之久,雖非謀士職責,但特別鼓勵+5分。

6. 史書無傳+5分。

7. 投錯主子-2分。

8. 未能保住袁家兩代基業,-2分。

9. 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總計:4+4+4-2+5+5-2-2-2=14分。

十、 沮授:

又一位超級大牌。

竊以為沮君忠烈無雙,智計百出,文武全才,當屬袁紹手下第一謀士。

當然,當時田豐已經身在縲紲了,沒有表現機會。

1. 身為從事之時為袁紹定下總戰略,+4分。

2. 升為監軍、奮威將軍,+0.5分。

3. 勸諫袁紹不要將四州分封數子,並預言「必為禍始」,+4分。

4. 勸袁紹暫時不要進攻曹操,+4分。

5. 勸袁紹不要任用顏良為主將,+4分。

6. 出發去官渡前,沮授料到此戰必敗從而分發家財安排後事,+2分。

7. 渡河前勸袁紹主力屯紮延津,分兵駐紮官渡,以保全實力分兵照應,+4分。

8. 勸袁紹跟曹操打持久戰,+4分。

9. 烏巢之戰前勸袁紹派兵斷曹操糧草,+4分。

10. 史書無傳,+5分。

11. 算無遺策,+2分。

12. 被曹操所殺,-2分。

13. 瞎眼投錯主子,-2分。

14. 沒能保全袁家基業,-2分。

總計:4+0.5+4+4+4+2+4+4+4+5+2-2-2-2=31.5

沮君果然人傑。

整個官渡之戰,為老袁六出奇計,可惜無一聽從。

這六條計,袁紹隨便聽一個都不會如此慘敗。

在此引首古人之詩祭奠沮君英魂: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

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

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

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

十一、田豐:

比起沮授,想必巨鹿田豐的粉絲更多。

看看這位重量級謀士,無數人心目中的袁營首席謀主到底本事如何。

1. 勸袁紹迎立天子,+4分。

2. 「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4分。

3. 和沮授一起勸袁紹暫時不要進攻曹操,+4分。

4. 曹操進攻徐州劉備的時候,勸袁紹襲取曹操的後方許昌,+4分。

5. 勸袁紹和曹操打持久戰,出小股軍隊疲敵,+4分。

同時也因為這條計策而被袁紹關在牢里,沒能參加官渡群英的智力大比拼。

不過試問,參加了又如何呢?還不是和沮君一樣下場?

6. 料到袁紹派使者來是殺自己,+2分。

7. 史書無傳,+5分。

8. 算無遺策,+2分。

9. 沒能保住性命,-2分。

10. 投了個爛主子,-2分。

11. 沒能保住袁家基業,-2分。

總計:4+4+4+4+4+2+5+2-2-2-2=23分。

總結完田豐,總覺得眼前又出現這位睿智的倔老頭擎著手杖怒氣沖沖地砸地,看見他衣杉藍縷身在牢獄看著來取自己性命的官吏仰天狂笑……

就在這樣的笑聲中,埋葬了袁家王朝,埋葬了群雄根據的前三國時代,迎來了曹孫劉三家鼎峙的三國時代。

十二、李恢:

其實李恢與其說是一名謀士,不如說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一位良吏,傑出的地方大員。

不過從他身上也可以看出三國謀士的本領繁多,決不僅僅限於出謀劃策。

1. 料到劉備必擊敗劉璋,設計脫身歸劉備,+1分。

2. 招降馬超顯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4分。

3. 曲意使劉備任其為庲(音來)降都督,持節領交州刺史,表現了高超的語言藝術,+2分。

4. 用計以少勝多立功南蠻,+4分。

5. 史書有傳的情況下未有失算,+3分。

6. 總計升官兩次,+1分。

總計:1+4+2+4+3+1=15分。

十三、馬良: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五常之首功績如下:

1. 出使東吳,順利完成使命+4分。

2. 東征孫權前招納五溪蠻夷使其「咸如意指」,+4分。

3. 一開始就跟隨劉備,+2分。

4. 劉備戰敗,馬良遇害,-2分。

5. 升官2次,+1分。

總計:4+4+2-2+1=9分。

十四、劉巴:

劉巴是個有趣人物。

一生鍾愛曹操,堅定地想北投,最後陰差陽錯隨了劉備。

1. 勸諫劉璋不要接納劉備入川,+4分。

2. 戰後助劉備平穩物價,顯示過人經濟才能+4分。

3. 起草多份重要文書,+2分。

4. 升官2次,+1分。

5. 人際關係極差,共計有四個人想殺之而後快,-1分。

總計:4+4+2+1-1=10分。

十五、黃權:

黃權也是個奇人,可惜夷陵一戰北歸曹魏。

若有此人在,諸葛亮當可添一得力助手。

1. 勸劉璋不要接納劉備,+4分。

2. 勸劉備趁曹操退走取漢中,+4分。

3. 「然卒破杜濩、朴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4分;一連串戰役,特別鼓勵+1分。

4. 勸劉備不要東征,+4分。

5. 料到劉備不會加害自己的家屬,+2分。

6.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3分。

7. 夷陵喪師,-2分。

總計:4+4+5+4+2+3-2=20分。

惜哉黃公衡,自入魏後未畫一策,與先主傾心相交,更勝魚水!

十六、法正:

又一位可以挑戰諸葛亮智聖地位、近年呼聲日高的人物出來了。

1. 為劉備作內應取西川+4分。

2. 料到劉璋不會負隅頑抗,+2分。

3. 勸劉備重用許靖以孚天下之望,+2分。

4. 勸劉備取漢中+4分。

5. 為劉備籌劃定軍山之役,+4分。

6. 獲得劉備、曹操、諸葛亮三位人傑讚譽,特別鼓勵+2分。

7. 升官2次,封侯,+1.5分。

8.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3分。

總計:4+2+2+4+4+2+1.5+3=22.5分。

法孝直果然智術無匹,只可惜天不與壽!細讀法正傳,諸葛亮、劉備、法正三人關係頗值得玩味。

十七、龐統:

鳳雛之名,絕非浪得。

這位諸葛亮的齊名之士,在諸多三國迷眼中智略遠過之,只內政有所不及。

且來看看士元的本事:

1. 品藻人物震驚江東,+2分。

2. 勸劉備取益州,+4分。

3. 勸劉備在涪城會上殺劉璋取蜀,此計有爭議,+2分。

4. 為劉備設上中下三計,劉備取其中計而斬高沛、楊懷,+5分。

5. 龐統激怒劉備而巧言化解,表現高超語言技巧,+2分。

6. 一路襲取關隘,「所過皆克」,+4分。

7. 升官2次,封侯,+1.5分。

8. 聲名高遠,為魯肅、諸葛亮所重,特別鼓勵+2分。

9.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3分。

(至於張任設計殺龐統只是演義之辭,龐統是被流矢所射,非人謀能及)

10. 一開始便選中明主,+2分。

11. 死非其所,-2分。

總計:2+4+2+5+2+4+1.5+2+3+2-2=25.5分。

無愧鳳雛之名!

十八、諸葛亮:

終於到這位千古智聖了。

諸葛亮能文能武,一身兼了蕭何、韓信、張良三人的角色,再加上其科技發明的能力、文學才華、忠心耿耿,簡直是一代完人。

我們只在此看看武侯謀士的本領如何。

1. 隆中對——就在這樣一個簡陋的草廬里,一位年輕人寫意指點輕口漫談,便立就一國國策,當真令後輩神往慨嘆!+4分,知名度高,意義重大,再+1分。

2. 為劉琦設計避禍江夏,+4分。

3. 東使孫吳,智激孫權,+4分;結納同盟,意義重大,再+1分。

4. 與周瑜合力卻曹,+2分(因為主將是周瑜。

有人說這其中諸葛亮沒作用,《三國志》云: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

5. 督南三郡,調整賦稅,+2分。

6. 與趙雲、張飛分兵入蜀,取成都+4分。

7. 劉備取漢中時為劉備「足食物足兵」,+2分。

8. 勸進帝位,+2分。

9. 此後劉備死,諸葛亮統領軍政大權,不在統計範圍內,但予以特別加分表彰其實力、功勞及各方面才能+5分。

10. 聲譽無匹,特別+1分。

11. 一開始便選中明主+2分。

12. 升官三次且封侯+2分。

13. 未能阻止劉備東征-2分。

總計:5+4+5+2++2+4+2+2+5+1+2+2-2=34分。

統計諸葛亮的功績,情況比較特殊。

第一,只統計了諸葛亮前半生的功績;第二,由於關於諸葛亮的雜說怪談過多,只採《三國志·諸葛亮傳》里的,連裴注都一律捨棄。

饒是如此,諸葛亮分數依舊如此之高 ,智聖果非浪得虛名。

並且,這裡對諸葛亮嚴格要求,將未能阻止劉備東征也算作他的敗績,且因此扣了「算無遺策」分 。

諸葛亮在對吳的戰略上確實稍遜一籌,與魯肅相比眼光不夠宏遠。

由上游直下江東,掀開那一頁吳會風雲,看看江東的謀士們。

十九、闞澤:

列此人於此,照例是上了演義的大當。

演義中闞澤出場兩次,一獻詐降書二薦陸遜,出盡了風頭。

其實呢,此人是個搞學術的。

權且列在這裡,讓諸位看官有個印象:

1. 抄一遍書便能背誦,記憶力直追張松+2分。

2. 著述頗多,+2分。

3. 以《過秦論》諷諫孫權+2分。

4. 料到曹丕在位不超過十年,+2分。

5. 為孫權解決呂壹的量刑問題,+2分。

6. 一開始便認定孫家,+2分。

總計:2+2+2+2+2+2=12分。

二十、步騭

步子山一代政星,這裡取幾件能體現他謀略的事情寫在這裡。

1. 以忍功在豪族焦征羌面前保全自己,+2分。

2. 誘斬心懷叛逆的蒼梧太守吳巨從而使交州士燮臣服孫吳,+4分。

3. 勸孫權誅殺了校事呂壹,+4分。

4. 鎮守西陵二十年,+2分。

5. 升官5次,封侯,+3分。

6. 一開始便看好孫家,+2分。

總計:2+4+4+2+3+2=17分。

二十一、諸葛瑾:

諸葛亮的大哥,號稱「吳得其虎」。

1. 奉孫權之面交好劉備,且和弟弟諸葛亮「退無私面」+4分。

2. 兩次很有藝術地勸諫孫權,+4分。

3. 孫權對諸葛瑾經常「大事咨訪」,+4分。

4. 諸葛瑾認為諸葛恪「非保家子」,+2分。

5. 一開始就選中孫權,+2分。

6. 升官3次,封侯,+2分。

總計:4+4+4+2+2+2=18分。

諸葛亮以智高人,諸葛瑾以德服人。

二十二、顧雍:

顧雍老成持重,給人感覺像頭黃牛……

1. 勸孫權輕刑獄,+4分。

2. 勸孫權勿令江邊諸將輕易散兵出擊,+4分。

3. 料到自己的病好不了了,+2分。

4. 對於孫權的諮詢,「顧君不言,言必有中」,+4分。

5. 處理政務妥善,寬厚持國,+2分。

6. 一開始就看中孫家,+2分。

7. 升官升官兩次,封侯,+1.5分。

總計:4+4+2+4+2+2+1.5=19.5分。

顧雍與孫權,君臣默契。

只可惜……孫權覺得老顧太沉悶無趣。

二十三、張紘:

張紘和張昭同為孫策參謀,史載一人居守一人從征討。

看兩人傳記,想必張昭負責後勤,張紘則隨軍征伐吧?所以更像個謀士。

1. 勸孫策身為主帥不要輕身犯險,+4分。

2. 出使之時勸曹操不要趁孫策之死而討伐江東,+4分。

3. 隨軍征討合肥時勸孫權不要親自衝鋒陷陣,+4分。

4. 第二年勸孫權不要連續出兵動眾,+4分。

5. 勸孫權建都南京,+2分。

6. 一開始就看好孫家,+2分。

7. 升官兩次,+1分。

8.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3分。

總計:4+4+4+4+2+2+1+3=24分。

東吳智士,四英將更像統帥,張顧諸葛步更像政治家,只有這位張紘,是專業謀士。

有意思的是,他勸孫家兩代人不要輕身犯險,孫策不聽結果死了;孫權聽了結果

福祚綿長。

二十四、魯肅:

江東最傑出的戰略家終於登場,豪氣魯肅到底成績如何?

1. 看出袁術難成氣候,搬家投靠周瑜+2分。

2. 早年就認為江東可以立國,+2分。

3. 設計脫身至江東,+2分。

4. 為孫權定「榻上對」,敲定立國江東與劉表、曹操鼎足,而後竟據長江以成南北對峙的國策,意義重大+4分。

5. 勸孫權趁劉表新亡取荊州,並親自前往江夏打探,+2分。

6. 到南郡後根據具體形勢臨時決定與劉備結盟,帶諸葛亮回江東,+4分。

此舉的確果斷瀟洒,大膽高明之極。

完全改變此行初衷,並先斬後奏,短時間內作出足以深遠影響三國歷史的決斷,盡顯魯子敬魄力。

7. 力排眾議力挺孫權抗曹,+4分。

8. 助周瑜籌劃方略,擊退曹操,+2分。

9. 借荊州與劉備,令曹操震驚落筆,+4分。

此舉意義極其重大,等於為曹操又樹立了一個敵人。

這一舉動,後來被孫權認為是一短,即使諸葛亮也並不完全理解,惟有曹操深明此招厲害之處。

可見頂尖高手過招,實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清楚其中兇險的。

10. 阻止孫權想把劉備留困江東的想法,+2分。

11. 與關羽單刀相會,和平解決荊州爭端,+4分。

12.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3分。

13. 升官兩次,+1分。

共計:2+2+2+4+2+4+4+2+4+2+4+3+1=36分。

魯子敬一代大戰略家,實在無愧江東第一智者稱號,在全天下也是超一流人才。

其眼光之宏遠,想必只有曹操、諸葛亮能與之抗衡吧?

二十五、張昭:

這位老頭有點酷,江東首席文臣啊。

看看張公的成績:

1. 孫策死後,幫助孫權克服悲傷情緒,扶他上馬出見群臣。

這一扶,象徵意義極大。

+4分。

2. 勸孫權少打獵,保全身體+2分。

3. 斥責魏使,捍衛東吳國威+2分。

4. 勸孫權少飲酒高會,+2分。

5. 赤壁之戰主降,失算-2分;考慮其影響力,再-1分。

6. 孫權討合肥時,「常在左右,為謀謨臣」+4分。

7. 力諫孫權不要與公孫淵盟好通使,+4分。

8. 升官4次,封侯,+2.5分。

9. 一開始就看好孫家,+2分。

10. 張昭名重江東,時稱「張公」、「仲父」,特別+2分。

總計:4+2+2+2-3+4+4+2.5+2+2=21.5分。

張昭八十一歲卒。

孫權與張昭,真的是古今君臣的最佳典範。

但看張昭勸孫權絕使遼東不成怒而回 家一節,兩人在張宅之外火攻土掩,無不體現君臣之間的脈脈溫情。

而習鑿齒對此節評價「張昭不臣」實在淺陋之極,抱定的是一種奴才心態。

二十六、司馬懿:

司馬懿又特殊了。

這裡的成績,一律看司馬懿不帶兵作戰時的謀略。

1. 不肯給曹老大做事,裝風癱裝得極為徹底瞞過了阿瞞+2分。

一直覺得曹操與司馬的暗戰是最精彩的,兩個超級厚黑大師過招啊!

2. 勸曹操取漢中後直接滅劉備,+4分。

3. 勸曹操不要讓胡修、傅方鎮守邊疆,+2分。

4. 關羽北伐時勸曹操不要遷都,+4分。

5. 關羽敗亡後勸曹操不要遷徙邊疆百姓,+2分。

6. 勸曹仁不要放棄襄陽,+4分。

7. 先斬後奏克日擒孟達+4分。

此處欣賞的是司馬懿的膽魄而非軍事。

8. 料到諸葛亮會出祁山+2分。

9. 料到諸葛亮會早死,+2分。

10. 上邽之戰被諸葛亮擊敗-2分。

11. 沒料到諸葛亮已經死了,「死諸葛走生仲達」出了大醜-2分。

12. 計滅曹爽+4分。

13. 其他戰績,及為子孫營造的基業,特別+5分。

14. 一開始就看好曹家+2分。

15. 升官若干次,死後追諡宣皇帝+3分。

總計:2+4+2+4+2+4+4+2+2-2-2+4+5+2+3=36分。

人稱諸葛亮大智若仙、曹操大智若鬼、魯肅大智若愚、司馬懿大智若怯,果非浪得虛名!惜乎曹操、魯肅的舞台只在前三國,後三國便是司馬、諸葛角力。

天不與壽諸葛星隕五丈原,天下自然落入最後的智者司馬家族手中。

二十七、桓范:

桓范是曹爽的謀士,號稱「智囊」。

但在與司馬懿的交鋒中,一敗塗地丟了身家性命!

1. 著作頗多,+2分。

2. 矯詔騙開城門+2分。

3. 勸曹爽兄弟挾天子,+4分。

如此計得逞,天下還姓司馬否?

4. 料到曹爽歸降後必定會被族誅,自己也不得免+2分。

5. 未能保住性命-2分。

6. 升官2次+1分。

7. 史書無傳+5分。

8. 算無遺策且號稱智囊,+2分。

總計:2+2+4+2-2+1+5+2=16分。

值得一提的是,桓范的子孫們也沒讓司馬家好過。

桓溫桓玄幾乎掌控了司馬家的半壁江山。

二十八、楊阜:

此人乃魏之張昭,為人梗直不屈一身正氣。

1. 料到官渡之戰曹勝袁敗+2分。

2. 勸曹操嚴密防守馬超,+2分。

3. 楊阜借兵破馬超,了不起的一戰啊!+4分。

4. 曹真伐蜀遇雨難進,楊阜勸其退。

+2分。

5. 多次極力諫諍文帝、明帝,+4分。

6. 一開始便看好曹家,+2分。

7. 升官兩次,封侯,+1.5分。

總計:2+2+4+2+4+2+1.5=17.5分。

二十九、辛毗:

總的來講,不喜歡這個老頭。

第一是因為賣了袁譚,第二打過審配,第三壞過諸葛亮的好事。

真討厭。

1. 代表袁譚出使曹操,為自己謀好後路+2分。

2. 極力勸諫曹丕不遷冀州民,+2分。

3. 勸曹丕不要征吳,+4分。

4. 勸阻曹睿建高觀,+2分。

5. 節制司馬懿軍,不讓出戰+4分。

6. 升官兩次,封侯+1.5分。

總計:2+2+4+2+4+1.5=15.5分。

三十、蔣濟:

曹魏集團一位傑出謀士,壽命也相對比較長。

1. 建安十三年初露鋒芒,用計嚇退孫權+4分。

2. 勸曹操內徙江淮之民,+2分。

3. 關羽北伐時與司馬懿一起勸曹操不要遷都並聯絡孫權滅關羽,+4分。

4. 勸曹仁不要襲擊濡須洲中,+2分。

5. 勸曹丕不要由水道入廣陵以免堵塞、後又鑿地道以解決壅塞+2分。

6. 勸曹休不要深入吳地,後又引軍相救+4分。

7. 勸曹睿不要由海上進攻遼東+2分。

8. 料到曹爽不會用桓范之謀+2分。

9. 一開始便看好曹家,+2分。

10. 史書有傳記且算無遺策+3分。

11. 升官4次,封侯+2分。

總計:4+2+4+2+2+4+2+2+2+3+2=29分。

總結到這裡,發現壽命長的分數普遍比較高。

三十一、劉曄:

個人很喜歡劉曄。

曹魏集團的漢家皇族後裔。

也因這個身份而能完全發揮才能。

1. 設計孤身殺豪帥鄭寶,歸曹操+2分。

2. 勸劉勛提防孫策的進攻+2分。

3. 設計剿滅山賊陳策+2分。

4. 堅定曹操平定漢中決心+4分。

5. 勸曹操趁勢滅劉備,+4分。

6. 料到孟達會造反+2分。

7. 料到魏諷會造反,+2分。

8. 料到關羽死後劉備會伐吳+2分。

9. 勸曹丕趁劉備伐吳之時一起伐吳+4分。

10. 劉備敗後勸曹丕不要伐吳+2分。

11. 料到曹丕伐吳時孫權不會親自來,+2分。

12. 勸早伐公孫淵+2分。

13. 史書有傳而算無遺策+3分。

14. 升官封侯+2分。

總計:2+2+2+4+4+2+2+2+4+2+2+2+3+2=35分。

劉曄勸曹操取漢中後趁勢滅劉備、勸曹丕趁劉備伐吳時一起滅孫權,都是改變鼎立局面的大好機會,可惜英明如曹家父子也未予採納。

三十二、董昭:

很多人對他沒什麼好印象(更多人似乎是對他沒什麼印象……汗一個),因為他勸進曹操尊魏公魏王。

各為其主嘛。

1. 助袁紹平定巨鹿對抗公孫瓚,+4分。

2. 用間破魏郡賊,+2分。

3. 料到曹操必勝袁紹,+2分。

4. 偽作曹操書結好楊奉+2分。

5. 勸曹操移駕許昌,+2分。

6. 孤身入河內勸降張楊部眾,+2分。

7. 勸曹操不要放走劉備,+2分。

8. 勸曹操進魏公、魏王,+2分。

9. 勸曹操告知關羽孫權會偷襲,欲令二強相攻+2分。

10. 兩勸魏軍不要輕入吳境+4分。

11.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2分。

12. 升官4次,封侯+2分。

總計:4+2+2+2+2+2+2+2+2+4+2+2=28分。

這又是一位壽星,活了八十一歲。

三十三、郭嘉:

終於到天生郭奉孝了,諸位久等。

其實三國謀士中人氣最高的,是諸葛亮、郭嘉、賈詡、陳宮、田豐。

再等而下之還有法正龐統。

而其中與諸葛亮對抗最厲害的,當屬奉孝!

1. 看出袁紹是個廢物,+2分。

2. 為曹操提出和袁紹相比的「十勝十敗」論,+4分。

3. 堅定曹操滅呂布的決心,認為應該一鼓作氣滅之,+4分。

4. 勸曹操不要殺劉備以歸天下之士,+2分;勸曹操不要放劉備以免貽害一方,+2分。

對於劉備的態度,曹操過於寬,程昱等人過於緊,惟有郭嘉拿捏到位。

5. 料到征討劉備時袁紹不會襲擊後方,+2分。

6. 料到孫策會在官渡之戰前死於小人之手+2分——這也太神了吧???當時所有人都看好小霸王,惟有郭嘉不把他放在眼裡稱其「必死於匹夫之手」,眼光精準獨到特別鼓勵再+1分。

7. 勸曹操假裝回征劉表,以使袁家兄弟自相殘殺從而坐收漁利,+4分。

8. 料到劉表不會趁機襲擊後方,+2分。

9. 勸曹操扔下輜重,輕兵奔襲蹋頓,+4分。

10. 升官1次,封侯,+1分。

11. 一開始就看好曹操,+2分。

12. 史書有傳且算無遺策+2分。

13. 死後多次為曹操提起,且視為接班輔弼,再+1分。

總計:2+4+4+4+2+3+4+2+4+1+2+2+1=35分。

十一年的從旅生涯便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的確令人側目。

三十四、程昱:

程昱是個倔老頭,其智慧也屬曹營佼佼:

1. 設計破黃巾保全家鄉東阿縣,+2分。

2. 料到公孫瓚會輸給袁紹,勸劉岱不要助公孫瓚+2分。

3. 張邈叛亂時程昱主持大局,獨完三城,曹操感激道:「微子之力吾無所歸矣!」+4分,特別鼓勵+1分。

4. 在曹操兵微將寡之時不要投奔袁紹,又是一項力挺曹家大業的建議+4分。

5. 勸曹操殺劉備,後承認「誠不及也」,失算-2分。

6. 勸曹操不要放走劉備,彌補前過+2分。

7. 料到袁紹不會進攻自己鎮守的城池,謝絕曹操的援兵,又是一個心理戰的範例+2分。

8. 料到孫權不會殺劉備反會資助之,+2分。

9. 勸曹丕在留守後方之時違制不誅降者+2分。

10. 自知性格過於剛戾,功成身退以全其身,+2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程公既知人又自知,這份明智足可傲視三國同疇。

11. 一開始就看好曹操,劉岱數征不至,曹操一召便來,眼光高明獨到+2分。

12. 升官四次,封侯+2.5分。

總計:2+2+5+4-2+2+2+2+2+2+2+2.5=25.5分。

三十五、賈詡:

謀鬼賈詡,深沉有智,是我最喜愛的謀士。

1. 遇叛兵假裝段熲外孫,躲過殺身之禍,+2分。

2. 董卓死後勸涼州兵殺入長安挾天子,+4分。

此舉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3. 兩次拜辭李傕的封官以保身,多次化解涼州軍內部爭鬥,+2分。

4. 設計為獻帝削弱李傕勢力,+2分。

5. 勸阻李傕殺害大臣,暗中護衛天子安全,+2分。

6. 料到離開段煨歸張繡可以既保全家室又榮耀己身,+2分。

7. 料到劉表是個廢物,+2分。

8. 賈文和料敵制勝:先勸張繡不要追曹操,張繡不聽,敗;又料到曹操無備勸張繡追之,勝,+4分。

對手是曹操這樣的頂尖高手,特別鼓勵+1分。

9. 料到曹操能戰勝袁紹,勸張繡歸曹操,+2分。

10. 為曹操設計大敗袁紹,+2分。

11. 勸曹操不要忙著進攻江東,應該先養力,眼光高明之極,+4分。

曹操不聽,果有赤壁之敗。

12. 進獻離間計,離間韓遂、馬超,+4分。

13. 以袁紹、劉表父子故事諷喻曹操立長子,+2分。

14. 料到三國鼎立之後是持久戰的到來,更多的是國力的比拼,勸曹丕不要輕易征伐+2分。

15. 明哲保身,不結高門;從不主動進獻計策,+2分。

所謂大隱隱於朝,文和之謂也!比程昱又高明不止一籌了。

16. 升官至三公,封侯,+2分。

17. 史書有傳算無遺策,+2分。

18. 未能保全張繡勢力,-2分。

算是苛求一下賈詡吧!

總計:2+4+2+2+2+2+2+5+2+2+4+4+2+2+2+2+2-2=41分。

再引一段三國史專家張大可先生的評價在此,以證文和之高妙:

「《詩·大雅·蒸民》有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子說:「篤而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論語·泰伯》)。

孟子亦云:「無一不是命運,懂得命運的人不站在由傾倒危險的牆壁之下。

盡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

」(《孟字· 盡心》)。

這是古人認為最高哲人立身處世的理念。

一個人應在亂世中守道正命,明哲保身,這實在是不容易的。

三國時有多少英雄豪傑,死於非命,不可勝計。

而賈詡處在這樣的混亂世界中,不是消極避世,而是見用於世,卻能明哲保身,守道正命。

他本意欲匡救漢室,察其時不能,卻又機鑒先識,審時度勢,不失時機以則明主。

賈詡能智、能愚、能言、能為,陳壽評為「良、平之亞」,堪稱篤論。

三十六、荀攸:

荀公達早慧,七歲就顯示出過人才華。

相比之下,賈詡小時侯估計基本上是個笨小孩。

1. 十三歲辨出殺人犯,+2分。

2. 謀劃刺殺董卓,謀泄,飲食自若而脫身,+2分。

3. 勸曹操緩兵以滅張繡,不可急攻,+2分。

4. 料到進攻呂布時張繡、劉表不會偷襲後方,+2分。

5. 勸曹操急攻呂布,不令其喘息,+2分。

6. 設計斬顏良+2分。

斬大將,+1分。

7. 勸曹操以輜重誘敵,破斬文丑,+2分。

斬大將,+1分。

8. 勸曹操劫袁紹糧草,+2分。

9. 勸曹操聽從許攸之計,+2分。

10. 勸曹洪收留張郃+2分。

11. 勸曹操先南後北,先滅二袁再滅劉表,大戰略+4分。

12. 前後為曹操畫奇策十二,沒有記載下來。

數數前面的,頂多九個。

剩下三個總加5分。

13. 升官3次,封侯,+2分。

14. 史書有傳算無遺策+2分。

總計:2+2+2+2+2+3+3+2+2+2+4+5+2+2=33分。

不禁惱恨鍾繇,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卻不記下來,使後世無復所聞。

陳平似乎也有類似情況。

三十七、荀彧:

王佐之才荀文若,曹操目之為「孤之子房」,是曹營當之無愧的首席謀主。

1. 料到潁川會多戰亂,搬家冀州+2分。

2. 料到袁紹成不了大事,去袁投曹+2分。

3. 料到董卓會「以亂終」,+2分。

4. 張邈叛亂時保全三城,+4分。

5. 勸曹操暫時不要進攻呂布,先收熟麥,+2分。

6. 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戰略,+4分。

7. 推薦荀攸、鍾繇、戲志才、郭嘉及各地州守,+4分;所薦嚴象、韋康不稱職,-2分。

沒辦法,誰讓嚴象遇上了孫家而韋康惹毛了馬超呢?

8. 為曹操提出與袁紹比較的「四勝」,+2分。

9. 勸曹操派鍾繇安撫關西馬超、韓遂,+2分。

10. 官渡之戰前,指出袁家諸將缺點;戰時留守許昌,堅定曹操信念,+4分。

11. 勸曹操先北後南,+2分。

12. 勸曹操出輕兵出其不意下荊州,乃降劉琮窮迫劉備,+4分。

13. 阻止曹操稱魏王不成,憂死;一說自殺。

總之在此問題上沒有順應時代潮流,做了漢家的孤忠

臣子,-2分。

14. 升官、封侯,+2分。

總計:2+2+2+4+2+4+4-2+2+2+4+2+4-2+2=32分。

至此,三分智士已盡數評完。

按分數高低,排名如下:

1. 賈詡 41分。

2. 魯肅、司馬懿 36分。

3. 郭嘉、劉曄 35分。

4. 諸葛亮(前半生) 34分。

5. 荀攸 33分。

6. 荀彧 32分。

7. 沮授 31.5分。

8. 蔣濟 29分。

9. 董昭 28分。

10.龐統、程昱 25. 5分。

11.張紘 24分。

12.田豐 23分。

13.法正 22.5分。

14.張昭、蒯越 21.5分。

15.陳登 21分。

16.黃權 20分。

17.顧雍 19. 5分。

18.陳宮、許攸 19分。

19.諸葛瑾 18分。

20.楊阜 17.5分。

21.步騭 17分。

22.桓范 16分。

23.辛毗 15.5分。

24.李恢 15分。

25.審配 14分。

26.闞澤 12分。

27.閻圃 11.5分。

28.劉巴 10分。

29.馬良 9分。

30.逢紀、張松 7分。

31.郭圖 3分。

前十強中(截至蔣濟),曹魏7人,蜀、吳各1人,諸侯軍1人;後十弱中(辛毗起),諸侯軍5人,蜀漢3人,吳、魏各1人。

三國形勢,強弱如何,由此也可見一斑。

當然,這個排名也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比如,算進了許多無關謀略的政治、軍事成績,並且大謀與小謀拉開分差不明顯。

行文至此,才發覺排名確實不好搞,也才明白為什麼每年的高校排名都招來爭議一片。

在此排名中,呼聲較高的陳宮僅在十八名,田豐在十二名;而不為人注意的蔣濟、劉曄全入十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十大謀士,誰排第一名?

一場戰爭的好壞除了指揮者的指揮外,謀士的出謀劃策在戰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諸候的成功與不成功關鍵就在領導者對謀士的運用。三國中謀士眾多,從而使長達百年的戰爭顯得更加波瀾壯闊,從而使我們在血雨腥風...

若生在三國,你願意跟誰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皇權旁落,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開始,天下已然不再姓劉了,人人開始設定自己的目標,攻占來當作自己的地盤。一場群雄逐鹿就此開始了!

說說曹操一生遺憾錯過的文臣武將

一、呂布。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先不說呂布是否一個人打劉備、關羽、張飛的事情是否是虛構的,僅僅說他能從虎將雲集的西北軍中位列第一戰將就能說明他的實力,何況像張遼這樣勇冠三軍的也只是他的手下,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