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管仲(公元前725-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1] 早年經商,初事齊國公子糾,助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為齊桓公,管仲被囚。

齊桓公不計前嫌,經鮑叔牙保舉,任其為卿。

輔佐齊桓公(小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在齊桓公之前,齊國的國君是齊襄公,襄公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即齊桓公)的哥哥。

他在位期間,政治混亂,人民生活困苦,國內矛盾非常尖銳。

對此,管仲和他 的好朋友鮑叔牙都預感到齊國將發生變亂。

於是,他們各自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尋找政治出路。

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利用這個關係,管仲和召忽保護著 公子糾躲到了魯國。

公子小白則在鮑叔牙的護送下,躲到了莒國。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齊國內亂,齊襄公被堂兄弟公孫無知等人殺死,公孫無知自立為國 君。

次年春,齊國貴族又殺死公孫無知,這樣齊國就暫時沒有人繼承王位了。

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趁機回國奪取君位。

齊國擁立 新君的勢力中,正卿高*和另一大夫國氏勢力最大,他們暗中派人去莒國請公子小白繼位。

公子小白接到消息後與鮑叔牙火速上路。

這時,魯莊公也派兵護送公子糾 返國,當得知公子小白搶先出發後,管仲帶領士兵日夜兼程趕到公子小白必經之地埋伏起來。

等公子小白車馬趕到,管仲搭弓向公子小白射擊,公子小白假裝被射 中,倒地裝死。

管仲誤認為公子小白已死,率兵返回。

但公子小白並沒死,管仲的箭僅射中了他的銅製衣鉤,趁管仲返回之機,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飛速趕回齊國 臨淄,順利地登上了國君之位。

管仲和公子糾以為公子小白已死,便不急於趕路,到齊國時,才聽知公子小白已搶先繼位的消息。

魯莊公為幫助公子糾奪位,當即派兵進攻齊。

這次打仗,魯國大敗,齊軍乘勝攻入魯國境內。

鮑叔牙嚴厲地向魯莊公提出:「魯國要處死公子糾,押送管仲和召忽回國,否則,齊國軍隊將繼續攻打。

」魯國的大夫施件認為,管仲才能卓著,若被齊國任用, 定會國強稱霸,威脅魯國,因此建議莊公將管仲殺掉。

但魯國打了敗仗,魯莊公不得不按齊國要求去做。

到齊國邊境時,鮑叔牙把管仲從囚車中釋放出來,希望他能 輔助齊桓公富國強兵。

管仲本來就有遠大抱負,現在又有知己的勸說,就答應了。

這時,剛繼位的齊桓公急需要有才幹的人輔佐,原準備任鮑叔牙為相,沒料到鮑叔 牙竟誠懇地對齊桓公說:「我才能平庸,若想使齊國富強,稱霸諸侯,還是任用管仲吧!他有治國安邊的才能、指揮打仗的本事。

」鮑叔牙進而請求桓公拋棄與管仲 的射鉤舊怨,以任人治理為重。

齊桓公出於對鮑叔牙的信任,就答應了。

於是,桓公選定吉日,在郊外恭迎管仲,並任命他為齊國的丞相。

管仲改革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富國」,因此,他改革的重點在經濟方面。

首先調整分配關係,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為此,他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稅收政 策,即按照土地的肥瘠、產量的多寡)徵稅。

這種辦法使賦稅徵收很合理,農民也易於接受,也擴大了稅源,增加了財政收入。

管仲還主張「本末並重」, 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工商業,使二者並舉。

他利用齊國處在東海之濱的便利條件,發展漁業、鹽業,開發山川、林澤,鼓勵老百姓放手生產。

這些措施使 齊國經濟繁榮起來。

經過管仲改革,齊國國力日益強盛,出現了民足、國富、社會繁榮安定的局面,為齊桓公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齊桓公和管仲也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開始了稱霸活動。

春秋時期,由於周王室衰微,中原混戰,邊境的戎狄也乘機襲擾北方,破壞了北方地區的安定,阻礙了經濟發展。

管仲和齊桓公根據這一形勢,正確提出了「尊王 攘夷」的口號。

提出尊周王室為天下共主(「尊王」),打出周天子這面旗幟,可以號召許多諸侯國;提出抵禦夷狄入侵(「攘夷」),阻止周邊少數民族對中原華 夏族的進攻,可博得中原各國的擁護,出師有名。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

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蔡丘(今河南蘭考、民權縣境),舉行受賜典禮。

受賜典禮上,宰孔請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賜。

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

」齊桓公於是答道:「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嗎?」說罷,只見齊桓公疾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受胙。

眾諸侯見此,皆嘆服齊君之有禮。

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

這是齊桓公霸業的頂峰。

至此,經過近30年的苦心經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臨淄區齊文化成語故事

一箭之仇、管鮑之交據《管子》和《史記》等文獻記載,管仲是鮑叔牙小時候的夥伴,相交很深,成為莫逆。管仲家貧,有老母,鮑叔牙時有接濟資助,甚至一起賺錢,管仲也是多得多分,而鮑叔牙絕無怨悔,史稱「管鮑...

為什麼管仲這麼多毛病,卻不怎麼被後人指責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跡的時候,曾經結合著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說管仲這個人貪財,...

解析春秋時期的混亂世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並把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自這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

春秋故事(3)——齊桓公初登位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在管仲的幫助下成就了霸業,無疑齊桓公是春秋時期最奪目的那個君王。周天子看在齊國強盛的面上,都要聽其號令,而這位英雄在其光輝的表面之下,齊桓公又是什麼樣的人,他又怎麼登上齊...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