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齊文化成語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箭之仇、管鮑之交

據《管子》和《史記》等文獻記載,管仲是鮑叔牙小時候的夥伴,相交很深,成為莫逆。

管仲家貧,有老母,鮑叔牙時有接濟資助,甚至一起賺錢,管仲也是多得多分,而鮑叔牙絕無怨悔,史稱「管鮑之交」。

齊僖公、襄公時期,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而管仲則是公子糾的師傅。

因為齊襄公諸兒淫行無度,濫殺無辜,暴虐無道,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逃奔到了莒國,而管仲輔佐公子糾出奔魯國。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無知殺死,無知又被雍廩殺掉,大夫高傒與小白關係友善,深知小白的才能,就派人往莒國迎接他回國做國君。

魯國聽說齊國國內政變,無知已死,也派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國搶國君之位。

並派管仲帶領軍隊攔截從莒國回國的小白。

管仲在半道上遇見小白一行人,彎弓搭箭,射中了小白。

小白慘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中……管仲、公子糾以為小白已死,便放慢了回臨淄的速度。

然而小白並沒有死,管仲一箭,只射中了他的衣帶鉤,他當即咬破舌頭,噴吐鮮血,倒下車去,把眾人都瞞過了。

管仲走後,小白、鮑叔牙火速趕往臨淄,在高、國輔佐下順利登位,也就是齊桓公。

後來,齊國在乾時(今臨淄區西南的矮槐樹村附近)擊敗了魯莊公,並乘勝進逼魯國,直抵曲阜。

魯莊公只好按齊桓公的條件,處死了公子糾,將管仲加上械具,裝進囚車,交還齊國。

鮑叔牙忠心耿耿,在輔佐小白登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齊桓公非常感激他,準備任用他為相,鮑叔牙卻推辭了,反而勸齊桓公不要記一箭之仇,力薦管仲為相。

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勸諫下,決定不計一箭之仇,重用管仲。

鮑叔牙親自到齊國邊境堂阜去迎接管仲。

管仲一進入堂阜,鮑叔牙命令兵士立即打碎囚車,卸除械具,一起回臨淄面君。

齊桓公是個大度之主,果然沒有計較差點使自己喪命的一箭之仇,在鮑叔牙推薦的基礎上,經過數日長談,對管仲給與了充分信任,委之為國相,尊稱為「仲父」。

從此明君賢相,如魚得水,整飭國政,發展生產,制定了「尊王攘夷」的大計,終於「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創立了輝煌霸業。

(姜健 整理編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管仲這麼多毛病,卻不怎麼被後人指責

齊國有個鮑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賴於這個人。但是,在兩人都不發跡的時候,曾經結合著一起做生意,等到賺了錢分利潤,管仲總是會多要一些。有人說管仲這個人貪財,...

齊桓公差點命喪管仲箭下這就是所謂各為其主吧

春秋時期,齊襄公有福養了兩個聰明過人的兒子,長子叫公子糾,次子叫而且還分別為兩個兒子請了當時最有名的管夷吾和公子小白,鮑叔牙為師。管夷吾就是後人極為推崇的管仲,他與鮑叔牙皆是飽學多「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