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曲解了千年的「狼顧之相」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世人皆言司馬懿「狼顧之相」,此面相之人心懷叵測,常有謀反之意。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看待歷史人物,必須認真研究其成長的軌跡,然後使用嚴密的科學及邏輯,結合歷史史料,對於某一歷史人物及事件,給出儘可能真實的還原。
至於什麼「震驚」、「嚇尿」、「萬萬沒想到」等等,未免有為搏眼球而譁眾取寵之疑,更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
美國有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將一對雙胞胎分別交有兩個不同階級的家庭撫養,當他們成人後,不同家庭環境塑造了明顯不同性格、不同階級印記的兩個人。
現代心理學明確指出(「明確指出」表明是嚴謹可信的):人的在青少幼時期是一個人的性格及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它決定了絕大部分人一生的行為準則。
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下世人眼中「狼顧之相」的司馬懿,這位被誤解了千年的天命奇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以上資料皆取自百科,有史實資料可查,其真實性是有保障的(要是能有個圖書館供我查閱就好了)。
司馬懿出身河內名門,大家望族,世受漢朝恩典;上有三國最耀眼的「嚴父」司馬防,平有兄弟被公舉「司馬八達」;少年時期便與當時著名「隱士胡昭」交好,更有胡昭為救友人司馬懿,求於人的事跡。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出生和成長所處的時代推測:出生統治階級的士族,世代傳承,本身即為優渥的統治階級。
沒必要左右狼顧,時刻防備,甚至心懷不軌時時準備害人,也沒理由胸懷帝志,長存吞併天下之心。
熟知三國的朋友都知道,縱觀司馬懿一生,與曹操諸多相似——真想篡位自己有生之年就有能辦到。
退一步講,身為被鄉里厚譽的八達之一,飽學儒家經典的司馬三觀是否端正,一定逃不過養出八達的嚴父。
史料記載司馬防對待兒子很嚴格,即使兒子弱冠成人後,也要求「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
家教極其嚴格。
退一步講,即便乃父愛而庇其子,其實司馬懿就是個陰險狡詐、善於隱忍的小人,那他是怎麼得到一個有名隱士的交好與搭救的?(詳情請百度隱士胡昭救司馬懿)難道胡昭只是個沽名釣譽之輩?大漢朝的上層階級、精英之輩皆是酒囊飯袋,看瞎了隱士,再看瞎司馬懿?諸專家、名家的論點何來,我等愚輩不解。
讓我們再看看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
曹操任司空後,司馬朗被闢為司空屬官,又歷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
後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征討吳國,到達居巢。
軍隊中流行瘟疫,司馬朗親自去視察,派送醫藥,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其弟司馬孚:司馬懿之弟,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
司馬孚在「高平陵事變」之際,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
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為太宰,封安平王。
晉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晉書》。
「語曰『疾風彰勁草』,獻王其有焉。
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壽,清徽至范,為晉宗英,子孫遵業,世篤其慶。
」又贊曰:「安平立節,雅性貞亮。
」
綜上,司馬家族的家風高潔,哥哥弟弟都是立碑立德之人,獨言司馬懿「狼顧之相」,心懷叵測,常有謀反之意,這等奇葩論調,對飽學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文獻出處早於漢朝,編訂成名在宋朝)的司馬懿而言,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誣陷?
狼顧之語何來?曹操啊。
那麼曹操相面司馬懿為「狼顧之相」是錯的麼?
答案是沒錯,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但,狼顧是曹操所言的針對曹氏一脈的狼顧,而非司馬懿本身是個狼子野心之人。
很難理解麼?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
自秦朝書同文、車同軌,為華夏文明的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限於時代的生產力,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及影響力始終有限,為改變這一矛盾,中央集權統治成為了整個封建時期的政治發展核心。
漢朝四百年國祚均為世家大族所掌控、維持,士族階級對地方的引導教育與治安維護,是整個漢朝穩定的基礎,更是與皇權一致同屬統治階級。
自西漢漢武帝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過諸家融合的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當時乃至後來整個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
而司馬懿的出身背景,註定了他是儒家思想的擁護者,也一定多多少少殘留些許「儒家正統」的思想。
正是這「儒家正統」的思想,司馬牴觸曹系借天子之名的徵召,這牴觸構成了曹操給予司馬狼顧的評價。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計掾。
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時漢室式微,許昌、銅雀兩政明爭暗鬥。
司馬懿心懷大志、明辨世事,知漢室無望,大抵是與諸葛亮一樣名耕暗等的打算的。
畢竟是互相引為知己的人。
曹操三番兩次徵召司馬懿,正如劉備三顧茅廬求孔明,愛才心切。
不同的是司馬懿想方設法逃避,其心堅決是沒有做偽的,司馬懿之與曹操,非空明之於劉備的引為知己,而更似徐庶之於曹操的憤恨——曹阿瞞,你個霸王硬上弓的「臭流氓」!
另外司馬懿雖胸有大志,但並非棧戀權利之輩。
其後期被反覆重用與權力架空,司馬懿稱病退隱的淡然處之,也間接證明了這一點。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註:很不情願),就職後曹操命司馬懿與太子往來游處。
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
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這一段非常的突兀,司馬懿在這段期間前後態度變化非常明顯。
我們知道曹洪在整個曹氏政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麼一位大咖,司馬懿竟然得罪著拒絕,轉而迫不及待的去找曹操「效命」。
效什麼命呢?做了曹沖的老師。
是曹操的特意安排?仰或是司馬懿的請求?沒有史實資料記載,小驢不能下定論。
但司馬的態度突兀轉變,到後來令人遺憾的司馬懿與曹沖的僅三天的師徒關係,司馬懿以師長身份為仁愛神童的三年守靈,這一違背常理的行為舉動..讓人不得不猜測,與曹沖的相遇或許是司馬懿態度轉變的原因?
討厭他的眾位當然可以說司馬懿是惺惺作態以搏上位,如果你看了小驢的分析後仍然、依然要這樣下結論。
(小驢既不是諸葛迷也更非司馬迷,只就中立的態度儘可能探討、還原歷史)
東漢末年禮樂崩壞,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
其實查查正史資料,歷史對司馬懿的評價正面的還是多一些。
當然別拿演義當歷史,別拿野史當正史,也別拿正史當做歷史的事實。
這是一個真正學者、歷史學家應該有的學習及認識的正確姿勢。
歷史是提供給我們思考與學習的平台,不是誰真誰假,而是在討論誰可能更真實中所得的經驗。
司馬懿是一位野心勃勃的謀逆家,還是一個胸有大才的無奈者?
仲達之無奈:方到笄冠,天下諸侯兵伐。
意閒野而待,奈何曹操愛才強征;強征便強征吧,誰知轉角遇到愛,曹沖可相愛;才遇明主,來不及你濃我濃時,天妒英才。
上天為何如此緣薄於仲達,瞬覺天意涼薄,累感不愛。
回歸正題,當司馬懿成為曹沖的師傅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宣布了司馬懿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心中可沒有立長不立幼的迂腐,不然也不會有曹操曾言欲曹沖接位的話,以及後來曹丕與曹植的接班人之爭。
司馬懿的晉升已然是很明朗的了,前途的高低只跟自身才華有關,三年守靈是以退為進的假惺惺之說根本站不住腳;再者,如果司馬懿那麼在乎晉升,就不會犯曹操「若復盤桓,便收之」的威脅出來後才出山的低級錯誤。
出山是無奈,轉變是驚遇良主,轉瞬即逝的緣分,是悲憤悵惘,悲傷又如何假惺惺?同時期魏國的智囊辣麼多,政治風暴異常敏感的時期,有明確資料表明過哪個智者說過司馬懿心懷異常麼?
司馬懿到底是不是個惺惺作態之人,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後來人都沒資格下定論,三國那麼多驚才絕艷的智者能看不出?能定論司馬的,只有當時的他們。
於廣飽的天地而言,智者與凡人都是一樣的渺小。
大概智者是比凡人更能在無奈中需找出路吧,也許。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司馬懿三年守靈與其一開始不願受曹操徵召又次相對應了——靜默以待。
而曹操在痛失愛子的悲傷中,不失理智的給出了司馬懿答覆:現任命你為主薄,可以入幕府議事,其餘...等你守完靈再說把。
透露出的信息是你司馬懿不用擔心前途,位置給你留著的;另一層意思是,我用定你了,安心干吧,退出的想法還是斷了吧親,你想離開我是不可能的,要麼活著是我的人,要麼死做我的鬼。
劉備說知我者,孔明也。
司馬懿要大概感慨,知我者,曹操也。
司馬明白若其執意離開,小命必然不保。
加上曹沖的死有很多疑點,留下來站錯隊伍,後果也不堪設想。
這也是後來司馬懿始終謹慎多疑,保持低調的原因。
曹衝去世後,曹操一直有將位子傳給曹植的想法,畢竟曹植的溫善性情與曹沖相近。
按說那麼看重曹沖的司馬懿也該會是選擇與曹沖性格相近的曹植的,而我們都知道司馬懿經過了觀察最終選擇了曹丕。
司馬懿的這種錯位選擇,開始使得了解司馬性情及才華的曹操察覺到司馬懿微妙的轉變,因為猜不透,心中開始忌諱。
這成了曹操牴觸司馬懿的開始,並提醒曹丕:司馬懿是「有雄豪志」人(你本來不是他的主公人選,而他現在選擇了你),我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左右相顧、謹慎多疑,小懿同志心思不純潔),不像是能為我們曹家盡心臣子,他一定會幹預我們的家事(接班人問題)。
但最後我們知道曹丕的奪嫡之路是賈詡給出的主意。
後來曹操親自問司馬懿接班人問題,司馬懿左顧而言他的不直接表態,加上司馬的為人低調、勤於職守,與曹丕關係親密,使得曹操也僅僅是猜忌司馬懿,沒有鬼畜掉這位天命奇才。
縱括司馬懿與曹丕、曹睿合作時期,我們知道兩位精幹的帝王一直有在制衡司馬懿的在朝權利,帝王必要的馭人之術可以理解。
而他們之間的君臣合作還算的上相得益彰。
而要談司馬氏取代曹氏這一回合,要怪就該怪曹丕自作聰明,為大權獨攬而自斷曹氏手足,使得曹氏後期無人勤王;另在司馬懿身邊安插柏夫人動搖其家庭,使得司馬炎懷恨在心。
故此,司馬懿活著的時候有被猜忌、打壓,多有機會篡權,而司馬懿都恪守了君臣之道。
而司馬懿一去,其子孫便急不可耐的被曹氏聖賢禪讓了。
一啄一飲、因果循環。
曹氏後期的皇室相殘才是曹氏大權旁落的主要原因。
司馬懿是人又不是神,能在不到而立之年就開始謀權篡位一說何其荒唐!人言司馬懿狼子野心,以狼顧之相去相人豈不荒謬哉?司馬懿只是一個被人抹黑了的歷史人物而已。
眾位看官您看如何~
隱忍!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比《軍師聯盟》塑造的角色更為出色
歷史上西晉為司馬炎所立,但是沒有他爺爺司馬懿,他爸爸司馬昭及伯父司馬師打下的基礎,他是萬萬沒有這個能力的。尤其是司馬懿,可以說他才是晉朝的締造者。現在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熱播,引起了...
這位歷史上傑出的三國時期人物,你了解的有多少?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位歷史人物,這位歷史人物是魏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就是司馬懿。而其實司馬懿從小時候就十分好學,很博才多識,十分惹人喜歡,並且比較虛心請教,...
曹操是個預言帝,若真如他所期盼的那樣,司馬代不了魏
曹操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從一洛陽北部尉開始,一步步統一北方,奠定了三家歸晉的基礎,立下了不世功業。可惜的是,他一統中國的夢想被劉備和孫權在赤壁大戰中生生打破了。然而他對於...
鷹眼狼顧司馬懿的裝孫子之路,他是導致中國混亂300多年的罪魁禍首
熱播電視劇《軍師聯盟》把人們拉回戰火烽煙的三國時代。陰謀,權利,天下大計……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三國亂世時期,不止有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人,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值得你了解,他就是被傳有「鷹眼狼顧...
軍事聯盟司馬懿三弟,活了93歲,貴為晉武帝皇叔祖,卻終身事魏
最近一部電視劇比較火,《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部電視劇,情節緊湊,視角獨特,以電影級畫面為我們呈現了一部三國時期風雲變幻的政治鬥爭史。電視劇從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開始,主要講述了司馬懿波瀾壯...
為什麼叫司馬八達他們有都是誰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因為他們的字中都有一個「達」字,所以被人稱為「司馬八達」,分別為: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
三國歷史上情商最高的人——司馬懿
司馬懿(179-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
比司馬懿還狡猾的老狐狸,自立貞節牌坊,活了九十三歲
魏晉時期,政壇上先後有兩大主角,前期為曹氏,後期為司馬氏。曹操打好基礎後,兒子曹丕受禪稱帝,以魏代漢。曹魏後期,司馬氏崛起,司馬懿父子鋪平道路後,孫子司馬炎效仿曹丕,也搞了一次受禪,以晉代魏。自...
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孚,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至死都自稱魏朝忠臣
文/格瓦拉同志三國大奸雄司馬懿兄弟共有八人,均以才學聞名於世,由於他們所取的字中都有「達」,所以世人尊稱他們為「司馬八達」。由於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對曹操有知遇之恩,所以「八達」在曹魏政權中全部身...
歷史上的司馬懿,「八達」到底有誰?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