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司馬懿,「八達」到底有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其子司馬昭稱王后,追尊為晉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故也稱晉高祖、晉宣帝。

早年經歷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1]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

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

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計掾。

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

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曹操對使者說,「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畏懼,只得就職。

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

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

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回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忌,司馬懿在此關鍵問題上可能早就表示支持曹操,逐漸被接受重用。

歷代評價

《晉書》:「①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②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崔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

楊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植:「魁傑雄特,秉心平直。

威嚴允憚,風行草靡。

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者,司馬驃騎也。

曹叡:「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曹芳:「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

吳質:「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毌丘儉、文欽:「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

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

虞預:「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

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用仄陋。

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於朝,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張悌:「①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

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

」「②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才。

可,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盪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

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司馬光:「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

黃道周:「司馬魏人,從討張魯。

備爭江陵,請乘蜀土。

言雖不從,大志已睹。

關羽震樊,魏欲避許。

懿請結孫,因而斬羽。

孟達雖降,意猶首鼠。

八日往擒,盡驚神武。

諸葛出祁,以懿御悔。

利則急驅,屯則守伍。

巾幗相加,亦不妄舉。

食少事煩,早知其苦。

五丈秋風,更輩無補。

料死料生,功已足數。

文懿反遼,視魚游釜。

計日攻虛,破之若取。

後晉帝基,皆懿遺祜。

羅貫中:「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

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

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

諸葛常談羨,能回天地春!」

毛宗崗:「今人將曹操、司馬懿並稱。

及觀司馬懿臨終之語,而懿之與操則有別矣。

操之事,皆懿之子為之,而懿則終其身未敢為操之事也。

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賢者;懿之謀曹爽,是特殺宗室之不賢者。

至於弒主後,害皇嗣,僭皇號,受九錫,但見之於操,而未見之於懿。

故君子於懿有恕辭焉。

毛澤東:「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

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柏楊:「就史料記載而言,真實的司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馬懿不同,諸葛亮先生受託孤後,並沒有曹爽般的政敵,李嚴的竊弄威權,一紙命令便告解決,而曹爽先生確是將司馬懿整個排除,司馬懿對曹爽雖然不滿,但一直到244年,曹爽先生攻擊蜀漢帝國,大軍被雨困在峽谷,司馬懿仍憂慮他會失敗,勸告退軍,假使他心懷不軌,大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由他來收拾殘局。

司馬懿先生當初最大的目的,不過是反擊曹爽,奪官奪權。

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一致愛戴,251年王凌起兵時,司馬懿不但沒有任何叛逆跡象,而且聲望正值高峰。

王凌先生的行為,不過適另一次的奪官奪權,陰圖另立中央政府,更是一種私心,看不出他的忠貞,只看出他的權力慾望,就司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

親屬成員

父親

京兆尹司馬防

兄弟

司馬防有八子,當時號稱「八達」。

哥哥

司馬朗,字伯達。

弟弟

司馬孚,字叔達。

諡安平獻王。

司馬馗,字季達。

武城侯,諡武城戴侯。

司馬恂,字顯達。

司馬進,字惠達。

司馬通,字雅達。

安城亭侯、北海亭王。

司馬敏,字幼達。

妻妾

宣穆皇后張春華

伏夫人

張夫人

柏夫人

摺疊子女

兒子

晉景帝司馬師,張皇后生

晉文帝司馬昭,張皇后生

平原王司馬乾,張皇后生

汝南文成王司馬亮,伏夫人生

琅邪武王司馬伷,伏夫人生

清惠亭侯司馬京,伏夫人生

扶風武王司馬駿,伏夫人生

梁孝王司馬肜,張夫人生

趙王司馬倫,柏夫人生

女兒

南陽公主,張春華所生。

高陸公主,司馬懿次女,嫁杜預。

孫子

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昭之子

齊獻王司馬攸,司馬昭之子

城陽哀王司馬兆,司馬昭之子

遼東悼惠王司馬定國,司馬昭之子

廣漢殤王司馬廣德,司馬昭之子

樂安平王司馬鑒,司馬昭之子

燕王司馬機,司馬昭之子

司馬永祚,司馬昭之子

樂平王司馬延祚,司馬昭之子

平原王世子司馬廣,司馬乾長子

安德縣公司馬永,司馬乾次子

司馬粹,司馬亮長子

汝南懷王司馬矩,司馬亮次子

弋陽王司馬羕,司馬亮三子

南頓王司馬宗,司馬亮四子

汝陽王司馬熙,司馬亮五子

琅琊恭王司馬覲,司馬伷之子

武陵莊王司馬澹,司馬伷之子

東安王司馬繇,司馬伷之子

淮陵元王司馬漼,司馬伷之子

順陽王司馬暢,司馬駿之子

新野莊王司馬歆,司馬駿之子

趙王世子司馬荂,司馬倫之子

濟陽王司馬馥,司馬倫之子

汝陰王司馬虔,司馬倫之子

司馬詡,司馬倫之子

軍師聯盟,你看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情商最高的人——司馬懿

司馬懿(179-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