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60年|三國:魏蜀吳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60年 || 三國: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原創:達觀天下

三國60年 || 三國: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文/達觀天下 圖/來源於網絡

黃巾起義 三國鼎立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董卓廢黜並殺死了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

189年,董卓控制朝廷 。

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強遷居民,遷都到長安,併火燒舊都洛陽。

192年,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專政四年。

196年獻帝輾轉流亡,回到已成廢墟的舊都洛陽,隨後被曹操迎奉到許都,以漢獻帝脅迫其他諸侯。

地方軍閥割據逐漸壯大實力,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擊敗了河北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

曹操

208年,赤壁之戰,劉備乘勢占據荊州五郡 ,後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在諸葛亮、孫權的努力下蜀漢、東吳恢復結盟關係,共抗曹魏,至此,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史料記載,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魏蜀吳政權 西晉大統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三國正式開始。

221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58年以後,宦官黃皓等人擅權,政治腐敗。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

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後期的實權被司馬懿掌控。

隨著曹操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製的施行 ,北方社會趨於穩定。

政府修整道路,興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運。

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 。

洛陽、鄴城都日趨繁華。

魏建立後不久,大權旁落。

曹芳在位時發生了輔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的權力之爭。

238年,司馬懿平定公孫淵。

249年,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陽城謁高平陵的機會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事變 。

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玄學名士對司馬氏持消極反抗態度。

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大權。

263年,司馬昭滅亡蜀漢,劉禪被封為安樂公。

蜀漢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晉,史稱西晉,享國46年。

264年孫皓即位,279年,晉軍率大軍南征,吳國岌岌可危。

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進入晉朝時期。

玄學玄理 竹林七賢

漢晉之際的學術思想發生劇烈的變動,因尚名務虛偽反動而為自然、率直,歸於老莊。

玄學家好談玄理,不談俗事,稱為清談,流行於魏晉時期。

曹操提倡信賞必罰,主張法治。

提出「用人唯才」的觀念打破以門第或名教的標準。

諸葛亮也提倡法治觀念,入蜀後修明法制,執法公平。

漢末魏初的名法思想為此後魏晉玄學思潮提供了基礎,使名士基於政治黑暗將焦點由名法的具體問題轉向玄學的抽象思辨。

曹魏末年,司馬氏篡魏為晉。

當時政治黑暗,知識份子之思想趨向反動、消沉而無出路。

傾向曹氏者多是失勢士子,採取清談方式批評政治,主張自然。

傾向司馬氏者,則主張維持名教,使儒家作風漸起分化。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為代表,把焦點由思想理論轉移到人生問題上。

阮籍及嵇康等人遂主張儒教的禮法壓抑人性且虛偽,強調人性的解放與自然真誠。

建安文學 正始文學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

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

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古樸蒼涼的風格。

曹丕及曹植才華洋溢,導致文學開始自覺發展。

曹植具浪漫氣質,著有《洛神賦》等文。

建安七子與蔡琰、楊修等人關心現實,面向人生。

正始文學時期,司馬氏操控,文人備受壓抑,難以直接面對現實。

有竹林七賢及何晏、夏侯玄、王弼等「正始名士」。

正始作家大都通老莊,好玄學,對於社會現實,持比較沖淡的態度。

嵇康的散文和阮籍的《詠懷詩》尚繼承「建安風骨」,敢於面對司馬氏政權,其文學都有鮮明的特色。

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

其文彩雖不如他人艷麗,然而內容淺易,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露出他北伐的決心。

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遊》,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

書法藝術興起於東漢末期。

從三國到西晉,隸書仍是官方通行的書體,當時的碑刻大都用隸書寫成。

曹魏碑文書體方正、氣度莊嚴,少有生趣。

宗教醫學 對外交往

東漢民間流行黃老之學,張角建立的太平道和張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都是道教的雛型,到西晉時則稱為天師道。

五斗米道由巴、漢流傳到江南一帶。

華佗,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

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

三國時期各國多與外族互動。

東北方面,有高句麗、沃沮、夫余及三韓、百濟。

魏晉以來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的民族主要有烏孫、堅昆、敕勒、丁零、呼揭、匈奴、鮮卑及烏桓等族。

西部方面,當時河西諸羌和武都、陰平的羌族分別歸附曹魏及蜀漢。

孫權也展開海上的發展,他派使臣朱應、康泰泛海到夷洲、亶洲補充人口、到遼東、朝鮮半島、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溝通聯繫,這些都擴大孫吳在海外的影響力。

附:三國政權世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諸葛亮不死,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

生動活潑,三國演義人物彩色撲克手繪收藏版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魏(曹魏)、蜀(蜀漢)、吳(東吳)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