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因為這個,中國在三國時代就已經收復了台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台灣與大陸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種聯繫既體現在隔海相望的地緣上,有體現在血脈相連的血緣上。
總之,台灣就像是郭沫若說的那樣,是大陸的兒子,不能分離的兒子。
台灣自古就和中國大陸同屬。
中國元朝政府在台灣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有萬多人官兵艦隊到達台灣,只是這場遠航並沒有取得太大效果,算是個爛尾工程,若不是因為這個孫權的所作所為,恐怕我們在三國時代的漢族人早已經在台灣發展興盛了。
230年2月4日,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艦船組成的船隊,從章安(今浙江台州市)啟程,經過八天航行,到達古代的夷洲(今台灣),對當地最早進行經營開發。
這是中國正史上關於大陸與台灣交往的最早記載。
但這樣的壯舉只是驚鴻一面,僅僅是燦爛了一時,便被無情的摧殘了。
這次遠航緣由孫權認為陸上難爭霸從而改圖海上。
229年春,蜀相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從曹魏手中奪取了武都,陰平二郡,消息傳到東吳,群臣紛紛上書勸孫權趁蜀魏開戰,登基稱帝。
這年夏初,孫權在武昌南郊稱帝,改年號為黃龍。
派人到夷洲去,就是他稱帝後鞏固統治的計策之一。
黃龍二年春(230年),魏國征東將軍滿龐築合肥新城,加強了淮南的守備,並且魏國在西邊襄樊地區一直囤聚重兵防守,要突破魏國建立的這條從東向西的防線很難。
吳國的北部疆域無從擴大,能做的,也就是利用東吳水軍的優勢,向南邊海外的發展。
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遠航就開始了。
230年2月4日,衛溫,諸葛直率船隊出發,渡海向夷洲,交州駛去。
但是在陸上驍勇善戰的將士,上了船,經過了長時間的航行,都縮著脖子,臉色蒼白地背靠背站著,暈船嘔吐苦不堪言。
第八天,他們到達了目的地,不費吹灰之力就征服了島上的高山族。
並推行了一系列安民政策,與當地居民友好地相處了下來,但過了不久,吳的士兵很快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由於缺少醫藥,最後一萬士兵只剩下一兩千人,衛溫,諸葛直,不得不下決心,招募(其實是俘虜)當地一兩千人,給他們許以獎勵,返回大陸,這樣一場具有時代意義的遠航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總之他就認為當務之急,還是要在國內休養生息,以圖將來的統一全國。
也不知道孫權是後悔沒有聽陸遜的話而氣,還是真的氣憤衛溫沒有盡力完成任務,總之衛溫,諸葛直皆以「違詔無功」入獄被殺。
一場史無前例的遠征落得淒涼收局。
其實這場遠航的意義是非凡的,一來是向外界宣告了台灣自古便是中國的領土,宣告了主權,二來是給台灣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並且加速了對台灣的開發,並帶去了先進的航海技術和農業技術,也加速了台灣人民自己的發展歷程。
如今的台灣實為三國時的夷州,吳國的孫權的成功其實還有魯肅
最近台灣問題日益嚴重。談及台灣,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台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係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
曹操劉備兩人都很崇拜的孫權為何晚年昏庸?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