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靠半部《論語》治天下,從政五十年,兩朝不倒三度為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普(公元922-公元992),字則平,幽州薊人,自幼學習吏事,後周顯德初,永興軍節度劉詞闢為從事,劉詞遺表,把他推薦給了朝廷。

趙匡胤攻克滁州,宰相范質上奏任命趙普為軍事判官,結識了趙匡胤,而趙匡胤也為其才識折服。

淮南平定後,調補渭州軍事判官。

趙匡胤領同州節度,又辟趙普為推官;移鎮宋州,上表請命趙普為掌書記。

預謀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黃袍加身」。

北宋建立,因輔佐有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

乾德二年拜相,宋太祖視其為左右手,「事無大小,悉咨決焉」。

他「偃武而修文,慎罰而薄斂,三百餘年之宏規,若平昔素定,一旦舉而措之」。

趙普從政50年,曾三度為相,獨掌機預十餘年,恩寵有加,為一代名臣。

得到的讚譽頗多。

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高度評價趙普說:「蘊負鼎之雄才,畜經邦之大略,首參密畫,力贊沉機,輔弼兩朝,出入三紀,茂嚴廓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正直不回,始終無站,播為巨美,勒在豐碑,實千載之偉人。

」這雖不免是溢美之詞,但也基本上概括了趙普的一生。

《宋史》評價趙普說:「普性深沈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及其當揆,獻可替否,惟義之從,未嘗以勛舊自伐……普為謀國元臣,乃能矜式往哲,蓍龜聖模,宋之為治,氣象醇正,茲豈無助乎。

」宋太宗謂近臣曰:趙普「能斷大事」。

從時人和後世對趙普的評價看,多是讚譽之聲。

儘管因為「寡學術」而屢受到盧多遜等文學之臣的鄙視和攻擊。

但是,寡學術在當時並不是一個不光彩的事。

雖然宋初開始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宋太祖提倡宰相用讀書人,並且是富於才學的「文儒之臣」。

但是,承續五代餘溫,實際上宋太祖依然是重用「吏干」之人。

張其凡先生《試論宋太祖朝的用人》一文也指出趙匡胤繼位後,竭力提倡文治,右文抑武,開始扭轉了五代重武輕文的風氣。

但是僅用右文,不足以說清楚宋太祖的用人之道。

太祖右文的主要目標是讓大臣知道「為治之道」,提高吏幹才能;而他所重用的文臣也多是精通吏道的人。

試看宋太祖的藩邸舊臣,如趙普、沈倫、呂餘慶、楚昭輔、王仁贍、李處耘、劉熙古基本上是以吏治才幹著稱,文學水平卻不高。

太祖朝的中樞大臣,如李崇矩、薛居正、劉溫叟,都是吏幹才能突出的大臣。

而反觀以文學著稱的竇儀和陶谷卻始終未能進入中樞執政。

再有,太祖朝的進士,沒有位於中樞者。

很明顯,宋初用人仍是重吏干,當時的文臣都有這個偏向,所以趙普也並不受歧視。

我們從當時文臣對盧多遜與趙普之爭的態度,亦可看出當時士論的傾向。

太祖朝重用吏治之臣,倡導學習吏道,所以朝臣多以吏治而進用。

因此,在盧趙之爭中,朝臣傾向趙普者居多,而一些正直的文學之臣也不齒盧多遜所為。

如李昉、竇儀、王祐、呂餘慶、汪溥等。

即使是盧多遜的父親盧億也不以為然。

可見當時士風的傾向。

趙普為宰相時,御史中丞雷德驤曾彈劾他「強占市人宅地,聚斂財賄」,[7]宋太祖沒有聽,反而還很生氣,命左右把雷德驤拖出殿外。

雖然宋太祖旋即私下裡又安慰了他,依然可以看出宋初御史台彈劾之無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宋太祖為何要在趙普臉上亂塗亂畫?

在眾將之外,朝臣當中最有權勢的就是趙普。這位太祖故人,和太祖關係極好,連趙匡胤之母杜太后也對其極為尊敬。曾經有一次杜太后和趙匡胤談起國事,杜太后非常擔心,此時擔任宰相的趙普入見。

不立兒子,趙匡胤為這個女人讓位弟弟!

大家知道在皇家,歷來都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以防自己打下的江山被別人染指。更害怕從此江山易了姓,被世人所嘲笑。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這是他真心想這樣做的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宋朝宰相范質

范質(911~964),字文素,大名宗城(今威縣)范家營人。生於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六朝,五朝為官,兩朝為相。後晉時他攜帶寫好的文章去見宰相桑維翰...

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幾輩為宦,多為文職

宋太祖軼事 宋太祖趙匡胤祖上幾輩為宦,多為文職。其父趙弘殷驍勇,善騎射,於戰陣中得顯赫功名。後漢乾祐中,趙弘殷率將士與蜀軍會於陳倉,剛一交戰左眼就被流矢射中。負傷後他卻「氣彌盛」,一舉大敗敵軍,...

半部《論語》真的能治天下嗎?

《論語》是四書之一,是由孔子的學生記錄、整理的他言論與事跡的書。這本書是孔子政治、倫理、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世界上最完整輯錄哲人言行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可要說半部《論語》能治天下,估計大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