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係最好的君臣是誰,不是劉關張,也非劉備諸葛亮,而是他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說三國中主公和臣下關係最好的,大家最先會想到劉備和諸葛亮,他倆的關係確實親密無間,但自從有了龐統和法正後,這兩人的關係好像就度過了蜜月期,少了先前的甜蜜。

大家也會想到劉備和關羽張飛,劉備和趙雲之間親密的關係,或者曹操和郭嘉的關係,但他們這些都比不上這對主臣的情誼來得深厚,他倆就是劉表和黃祖。



黃祖在劉表集團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後來蜀漢集團中的關羽,是獨擋一面的統帥,他所駐紮的江夏長期對抗孫家,在劉表集團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謂荊州東面屏障。

要知道荊州的敵人主要就是東面的孫家和北面的曹操,反倒是西面的劉璋由於和劉表同屬漢室宗親,加上西川的實力不強,出川又道路崎嶇,益州和荊州雙方一直相安無事。

北面的曹操乃是劉表親自坐鎮襄陽防範,前期聯合張繡,後期聯合劉備。

而東面則完全交付給了黃祖,可見黃祖在劉表心目中絕不亞於劉備之關羽。



黃祖在江夏屢次被孫堅打敗,看上去不是孫堅的對手,其實縱觀漢末,能是孫堅對手的本來就沒幾個,黃祖雖然比不上孫堅,但是他總能敗而不潰,雙方交戰這麼多年,也沒見孫堅拿下江夏,可見戰術上的勝利很多,但戰略上依然無功而返。

劉表和黃祖之間心意相通的一個例子就是殺禰衡,禰衡這個人堪稱作死小能手,在曹操那裡就把曹操、荀彧、荀攸和郭嘉這些人一個個地羞辱個遍,偏偏因為自身名氣太大,曹操不好下手,強令其出使荊州,劉表當然知道曹操想借刀殺人,他也不至於沒這個覺悟,就把禰衡送到了黃祖那裡,你說劉表把禰衡送到黃祖這裡是什麼意思,一個朝廷來的使者,不在襄陽接待,卻送到了江夏,黃祖當然心知肚明,你曹操和劉表要面子,要名聲,我黃祖一個武將,一個大老粗要什麼名聲,這種髒活當然是幫劉表幹了,這點罵名背不起,還怎麼當頭號馬仔,於是禰衡就掛了。



最能看出劉表對黃祖的情誼是在孫堅中伏身死之時,孫策提出拿被俘的黃祖換孫堅屍體,劉表的首席謀士剻良提出不能換,應該趁著這個時候一鼓作氣殲滅江東部隊,一舉拿下江東,這條計策是相當正確的,此時江東統帥意外身死,對其軍隊是突然的打擊,孫策還太年輕,一時也不能完全掌控軍隊,此時軍心動盪,若真如剻良所言,劉表是真的可以拿下江東。

可是劉表拒絕了,因為這樣做的話黃祖肯定會被孫策殺掉,他對剻良說,自己與黃祖時心腹之交,舍之不義。

於是同意了拿孫堅屍體換回黃祖,兩家罷戰。

情義這種東西只有在利益面前才能展露無遺,劉表為了黃祖放棄了大好機會,足見二人關係之親密,漢末再無他人能為臣下做得如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