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職場應聘藝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許都琅琊陽都人(今山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諸葛亮功績暫且不說,我們只是說一說他的應聘藝術。

「三顧茅廬」的記載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

卻也足可佐證此事件的真實性。


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諸葛亮兩次避而不見,劉備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那就看看劉備都是從什麼人口中聽說的諸葛亮,第一次是從徐庶說出「使君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第二次是從司馬徽口中說出孔明經常自比管仲樂毅,司馬徽則認為尤有過之,徐庶、司馬徽都是諸葛亮至交好友,能說諸葛亮的缺點嗎?這就是後世應聘簡歷,無非就是通過名士的口中說了出來,更具可靠性,說服力。

劉備當時的狀況,毫無根基,東奔西走,居無定所,身邊有猛將,無謀臣,正需要一個像諸葛亮這樣名氣斐然,運籌帷幄的人,所以虛心前往拜會,諸葛亮兩次不見,第二次還能說的過去,外出訪友了,第一次呢,明知道徐庶舉薦,劉備不日來訪,還是「今早外出,蹤跡不定」,擺明了不想見你,這就正是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了。

第三次,劉備再次到來,諸葛亮態度大變,沐浴更衣,馬上賠禮,劉備剛說起請諸葛亮出山,他已經說出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方針政策,能說沒有準備嗎?這就是應聘藝術,既不過分虛榮,事不過三,又有足夠的能力。


我們從中看到了什麼,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古代先賢的智慧等著我們去琢磨、體會,幹什麼事情都需要認真對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朋友圈」__原創文(一)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提起諸葛亮,幾乎家喻戶曉,智慧的代名詞。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更成就了他的美名。今天,我們從神一樣的光環下面,來看看諸葛亮的"朋友...

諸葛亮先去見的劉備?三顧茅廬在後?

「三顧茅廬」的故事流傳甚廣,而魏人魚豢在《魏略》卻說劉備初見諸葛亮是在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於樊城之時,是諸葛亮主動北行見劉備的。那麼劉備與諸葛亮初次相見是「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北行見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