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為何要報復諸葛亮,剛剛去世就抄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打天下,做了多年丞相,也多次受到劉備的褒獎,包括田地,布匹,金錢等。

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派人查諸葛亮的家產,究竟查出多少財產呢?

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時,主動向後主劉禪上表,這份報告史稱《臨終遺表》,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完整的交代了自己有多少財產。

原文寫道:「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

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

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

」這份上表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為官以來的個人財產清單。

由此可見,諸葛亮雖然身居相位,卻一生廉潔奉公,勤政清廉,鞠躬盡瘁!

諸葛亮在給朋友的信中曾寫道:「我曾經得到過八十萬斛米的賞賜,但現在卻沒有任何積蓄,連家人的衣服也僅有一套。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這份財產清單並非作秀的工具,在他死後,劉禪命人到其家檢驗,果然和上表中說的一致。

同時,諸葛亮清楚地表明他無論是在劉備朝任官,還是在外領軍作戰,其收入完全來自朝廷俸祿,自己沒有其他賺錢的門路。

至於家人們,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度日,絕對不會通過與這位宰相親戚的任何連帶關係獲利。

這樣的諸葛亮著實讓人感動!


諸葛亮去世後,為什麼劉禪要禁止奔喪?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一生效力與劉備父子,不負託孤的信任,是兩千年來帝王們推崇的典範,可是,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禁止官員和百姓奔喪呢?


因為此事,後世很多人認為劉禪是白眼狼,忘恩負義,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先看三國演義版本和三國志版本是怎麼說的。

三國演義版本:諸葛亮由於操勞過度,病倒了,消息傳到劉禪那裡,連忙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來慰問,諸葛亮推薦了接班人以及死後蜀軍的安排。

根據《三國志譙周傳》記載: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 惟周以速行得達。

這句話是說:諸葛亮病死在前線,譙周聽說後,立刻起身往前線奔喪。

而當時劉禪下達了戒嚴令,嚴禁前去奔喪,結果大家都沒去成,只有譙周動身迅速,隻身趕到。


兩個版本表達的意思好像劉禪禁止奔喪,是出自諸葛亮臨死囑託,為了防備司馬懿知曉這個消息,難道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劉備病逝時,劉禪才16歲,直到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已經27歲,這11年是劉禪從叛逆少年到成熟青年的成長期,而這段時間蜀漢的政權,不論大小事務,都出自於丞相府,儘管諸葛亮大公無私,但是作為帝王,最難忍受的就是政權旁落,何況這時候劉禪正是叛逆時期,肯定會對諸葛亮不滿,而且這種情緒持續時間長達十年之久。

所以在諸葛亮去世後,禁止官員和百姓為其奔喪應該是劉禪心理的發泄行為。

但是因此說劉禪是白眼狼忘恩負義,卻言過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基本上按照他生前交代的,讓推薦之人掌握蜀漢大權,蜀漢的政權制度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且劉禪對待諸葛亮一家還是非常照顧,將公主嫁給了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後來在蜀漢生死關頭,劉禪將留守的兵力全部交託給諸葛瞻。

劉禪對待諸葛亮的態度可以說是又怕又怨又不舍。

年幼之時對諸葛亮怕,成年後對諸葛亮怨,諸葛亮至死都未像曹操、司馬懿那樣奪權後,心生不舍。

而對於禁止奔喪之事,應該只是劉禪的感情發泄。


諸葛亮死後 為什麼遭後主劉禪持續29年的報復

大多人並沒有看過原版的《三國志》,大多數人了解諸葛亮可能都來源於央視的新舊兩部《三國演義》。

在兩部《三國演義》里,都對諸葛亮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在我們印象里諸葛亮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既會呼風喚雨,又懂軍事謀略,如果他不是早早去逝,估計三國的統一者就是蜀漢了。

諸葛亮死後 竟遭後主劉禪持續29年的報復 只怪諸葛亮生前太絕

從劉備託孤到著名的《出師表》,我們都可以看出,對於劉憚,諸葛亮是多麼的重量,可以說不是生父親而勝似父親,劉憚都稱之為「相父」。

劉備臨死前曾囑咐劉憚:以後你要多聽丞相的話,要像對父親一樣對待丞相。

劉備死後,劉憚確實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事事都由諸葛亮替他操心。

諸葛亮為了能打敗曹魏,可謂是嘔心瀝血、心力交瘁,甚至死在了北征的途中。

蜀國上下舉國致哀,朝臣提出諸葛亮生前奔波戰場,終日顛沛途中,不曾享受片刻,死後應該為他立做廟,讓他享用百姓的香火供奉,也不枉為蜀漢勞累一生。

可曾經尊之為「相父」的劉憚,卻以不符合法禮為名,拒絕了這個提議。

甚至邊蜀漢百姓在路邊祭祀諸葛亮,都被劉憚下令禁止,這是恨諸葛亮有多深呢?

劉憚不但不肯給諸葛亮修廟,還在諸葛亮死馬上廢除了丞相制,諸葛亮死前曾立下接任他丞相位子的是蔣琬,劉憚如此一來,就是明顯的反對諸葛亮。

朝中奸臣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判定:劉憚肯定恨諸葛亮入骨!於是就在朝堂之上編排諸葛亮壞話,本以為會甚得後主的心,沒想到劉憚勃然大怒,立即把此人推出去斬了。

這就讓人感到疑惑了,劉憚對諸葛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應該說對於自己的「相父」諸葛亮的感情,劉憚自己也覺得非常複雜。

劉備死時,劉憚已經17歲了,正值青春叛逆之時,已經有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而諸葛亮作為「相父」真的太過盡責,不管是對朝堂大事,還是劉憚的言行舉止,都大包大攬的管著,而且大臣們也都吃諸葛亮這一套,而諸葛亮也確實有一套。

所以劉憚雖有自己的看法,卻得不到重視,當然他也不得不服諸葛亮。

而諸葛亮對劉憚的評價又是怎樣呢,恨鐵不成鋼,從《出師表》里的措辭,我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憚是一百個不放心,擔心他這作不好,擔心他那做不對,這在自己親生兒子看來可能是對自己「愛的嘮叨」,但在一個已成年的皇帝眼裡,這可能就是一種輕視:你把我當低能兒麼,我自己沒有一點判斷力麼?這不僅劉憚帶來的心病,也給周圍的大臣們一種暗示:劉憚不行!當然諸葛亮並不是有意的。

諸葛亮比劉備晚去逝9年,在這9年里,劉憚從一個有志少年,逐漸被諸葛亮培訓成一個只會依附自己的「扶不起的阿斗」。

這個劉後主在諸葛亮的影子下活了整整9年,諸葛亮對蜀漢對自己可以說是掏心掏肺,這劉憚也是能感受到的,所以劉憚對他這位形象光輝的相父,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感情非常複雜。

所以他才會有這種既不願為諸葛亮立廟,以不准別人抵毀諸葛亮的矛盾行為。

要說諸葛亮也是難做人,在生前當他感覺到劉憚對他有所猜忌時,怕久在朝中,會遭小人挑撥,跟劉憚起正面衝突,主提出北征,拖著本不太硬朗的身子,行走於高山險水之上,即使病得起不了床,也不願回朝。

諸葛亮最後雖然死在了征戰的路上,算是保住了名節。

可沒想到死後還是沒有得到劉憚的尊重。

眾人三番五次提出為諸葛亮修廟,他拒絕了29年,直到最後實在無法拒絕,才在陝西勉縣為他立了座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什麼要禁止百姓官員去奔喪

諸葛亮是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他在三國時期作為蜀漢的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到現在依然激勵著我們現代人。當初夷陵之戰後,蜀漢遭受慘重的失敗,國家岌岌可危,劉備在臨死之時就後主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