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子良將誰最厲害?誰是五子之首?排名、下場、死因,和八虎騎比較
文章推薦指數: 81 %
五子良將排名、下場、死因,和八虎騎比較
本文整理重點:
- 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死因一覽
- 比較五子良將和八虎騎地位、排名與重用程度?
五子良將和八虎騎誰的地位、排名高?
五子良將和八虎騎都是魏國出名的武將,一邊是戰功顯赫五人,另一邊是受重用的曹氏血親,要排列兩者的重用程度及排名,可以從武將的最後官職、戰功來看。
五子良將最後官職
- 張遼:征東將軍
- 樂進:右將軍假節
- 于禁:左將軍假節
- 張郃:盪寇將軍,夏侯淵戰死後假節
- 徐晃:平寇將軍
八虎騎最後官職
- 夏侯惇:前將軍
- 夏侯淵:征西將軍
- 曹仁:征南將軍
- 曹洪:都護將軍
- 曹休:中領軍
- 曹真:征蜀護軍
- 夏侯尚:鄢陵侯
夏侯惇官職最高,于禁次之,樂進第三,曹仁夏侯淵在第三階,其次才是戰功最顯赫的張遼
五子良將死因
張遼病逝於戰場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回到雍丘駐守,得了疾病,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叛,曹丕派張遼乘舟至海陵與征東大將軍曹休會合,隨後張遼等擊敗孫權的將領呂範。
同年張遼的病情嚴重,卒於江都。
張郃戰死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在木門道追擊蜀軍交戰,遭到無當飛軍伏擊,身中數十箭,不治而死。
據《魏略》記載,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以致張郃身亡。
徐晃病逝
病逝226年徐晃得病,於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樂進
218年逝世,諡為威侯。
于禁,受魏文帝曹丕嘲諷投降,羞慚怨恨病發而亡
在樊城之戰中因遭水災所困,率領七軍向關羽投降。
後關羽兵敗麥城,于禁又以俘虜的身份落入東吳手中。
歸魏後遭到魏文帝曹丕以壁畫嘲諷投降之事,羞慚怨恨,病發而亡,諡曰厲侯。
北宋孔平仲作《于將軍》詩,嘆「淯水之師勇冠世,英雄成敗皆偶然。
」
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很多名將“組合”,例如劉備麾下,有家喻戶曉的五虎上將;曹操麾下,有驍勇善戰的五子良將;孫權麾下,不僅有四大都督,還有江東十二虎臣;袁紹麾下,有“河北四庭柱”;甚至連呂布麾下,也湊齊了“八健將”。
因為那個時代,是壹個真正的亂世,很多名將都不得善終,所以這些組合,也大都中途便缺了人,被迫“解散”,不過要說其中最慘的組合,還要當屬曹魏的五子良將,為什麽要這麽說呢?
曹操的五子良將,按照《三國志》給他們作傳的順序排列,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這五個人都能征善戰,功勳赫赫,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在曹操時代,注意,這裡只說在曹操時代,這五員大將,最厲害的是誰呢?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張遼曾是呂布大將,呂布被曹操殺掉之後,張遼投降曹操,張遼最大的功績就是逍遙津之戰,張遼和樂進、李典三將率七千人擊敗孫權十萬大軍,取得全勝,還差點活捉了孫權。
這一戰,張遼非常出彩,名蓋一時。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
在逍遙津之戰前,張遼曾斬殺單幹蹋頓,戰功也非常多,並因此假節。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增邑,假節。
樂進曾在官渡之戰中,斬殺袁紹大將淳于瓊,還曾在小沛擊敗劉備,之後,因為戰功,被封為折衝將軍。
當時,于禁被封為虎威將軍,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
《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
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
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
後來,樂進因為跟隨曹操討伐孫權,立下戰功,因戰功假節。
《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後從征孫權,假進節。
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
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
于禁跟隨曹操以來,四處征戰,功勳赫赫,特別是在官渡之戰,于禁立下大功,當時,于禁因為持軍嚴整,成為當世名將。
因為戰功,于禁被封左將軍,並假節鉞。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
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
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遷左將軍,假節鉞。
史書記載,于禁曾以兩千人擋住袁紹數萬大軍,可見於禁的厲害。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原為先登。
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
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張郃先是跟隨袁紹,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被曹操重用,此後,屢立戰功。
特別是在曹操大將夏侯淵被殺之後,張郃代替夏侯淵統領其軍,以保其眾。
後來,曹操派人授張郃假節。
《三國志 張郃傳》記載:太祖在長安,遣使假郃節。
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
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合還屯陳倉。
徐晃最開始是跟隨楊奉,後來投了曹操,被曹操重用,屢立戰功。
特別是救援樊城,擊敗名將關羽,功勞很大,曹操曾稱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日:「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
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
在徐晃擊敗關羽之前,徐晃因戰功假節。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太祖聞,甚喜,假晃節。
五子良將中,在曹操時代,于禁的官職最大,地位最高。
史書《三國志》里記載,曹操在世時,張遼是征東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張遼轉前將軍);樂進是右將軍;于禁是左將軍;張郃是蕩寇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張郃為左將軍);徐晃是平寇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徐晃為右將軍)。
于禁被授假節鉞的權力,其他四人都是假節,很明顯,地位都比于禁低。
在君主的授權中,假節鉞的規格最高,因此,可以推斷,于禁是五子良將中最厲害的,是當之無愧的五子良將之首。
假如于禁沒有能力,沒有本事,戰功少,那麼,怎麼可能被授予假節鉞的權力?被授予假節鉞,怎麼能服眾呢?
只是,于禁在救援樊城之時,因遇到秋雨,漢水暴漲,所督七軍全軍覆沒,兵敗投降關羽,是其一短,但是,于禁之前的地位和能力,確實是其他四人無人能比得上的。
曹操的五子良將,按照《三國志》給他們作傳的順序排列,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這五個人都能征善戰,功勳赫赫,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在曹操時代,注意,這裡只說在曹操時代,這五員大將,最厲害的是誰呢?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張遼曾是呂布大將,呂布被曹操殺掉之後,張遼投降曹操,張遼最大的功績就是逍遙津之戰,張遼和樂進、李典三將率七千人擊敗孫權十萬大軍,取得全勝,還差點活捉了孫權。
這一戰,張遼非常出彩,名蓋一時。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
在逍遙津之戰前,張遼曾斬殺單幹蹋頓,戰功也非常多,並因此假節。
《三國志 張遼傳》記載: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增邑,假節。
樂進曾在官渡之戰中,斬殺袁紹大將淳于瓊,還曾在小沛擊敗劉備,之後,因為戰功,被封為折衝將軍。
當時,于禁被封為虎威將軍,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
《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
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
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蕩寇將軍。
後來,樂進因為跟隨曹操討伐孫權,立下戰功,因戰功假節。
《三國志 樂進傳》記載:後從征孫權,假進節。
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
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
于禁跟隨曹操以來,四處征戰,功勳赫赫,特別是在官渡之戰,于禁立下大功,當時,于禁因為持軍嚴整,成為當世名將。
因為戰功,于禁被封左將軍,並假節鉞。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
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
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遷左將軍,假節鉞。
史書記載,于禁曾以兩千人擋住袁紹數萬大軍,可見於禁的厲害。
《三國志 于禁傳》記載: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原為先登。
太祖壯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
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
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張郃先是跟隨袁紹,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被曹操重用,此後,屢立戰功。
特別是在曹操大將夏侯淵被殺之後,張郃代替夏侯淵統領其軍,以保其眾。
後來,曹操派人授張郃假節。
《三國志 張郃傳》記載:太祖在長安,遣使假郃節。
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
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合還屯陳倉。
徐晃最開始是跟隨楊奉,後來投了曹操,被曹操重用,屢立戰功。
特別是救援樊城,擊敗名將關羽,功勞很大,曹操曾稱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日:「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
」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
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
在徐晃擊敗關羽之前,徐晃因戰功假節。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
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太祖聞,甚喜,假晃節。
五子良將中,在曹操時代,于禁的官職最大,地位最高。
史書《三國志》里記載,曹操在世時,張遼是征東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張遼轉前將軍);樂進是右將軍;于禁是左將軍;張郃是蕩寇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張郃為左將軍);徐晃是平寇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徐晃為右將軍)。
于禁被授假節鉞的權力,其他四人都是假節,很明顯,地位都比于禁低。
在君主的授權中,假節鉞的規格最高,因此,可以推斷,于禁是五子良將中最厲害的,是當之無愧的五子良將之首。
假如于禁沒有能力,沒有本事,戰功少,那麼,怎麼可能被授予假節鉞的權力?被授予假節鉞,怎麼能服眾呢?
只是,于禁在救援樊城之時,因遇到秋雨,漢水暴漲,所督七軍全軍覆沒,兵敗投降關羽,是其一短,但是,于禁之前的地位和能力,確實是其他四人無人能比得上的。
曹操後人祭祀的十大外姓名將,一位擊敗關羽,一位威震江東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魏的宗廟在曹操生前封土建國,建立魏社稷的時候就建立了,不過當時的標準還是諸侯的四廟制,晚至明帝景初元年,魏宗廟才正式「改組」為《周禮》規定天子使用的七廟制。曹魏是以法家寒族為...
蜀漢有五虎大將,曹魏有五子良將,除了張遼之外都還有哪四位?
蜀漢昭烈帝劉備手下有關張趙馬黃五位大將,為蜀漢的基業浴血奮戰,五人的事跡對我們後世來說可謂是如數家珍,隨便哪一位都能來上一段,不過在真實的三國里並沒有五虎大將這一說,相反,劉備的宿敵魏武帝曹操...
三國曹魏五子良將立下汗馬功勞為何不能獲得最高官位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權征戰四方,個個戰功赫赫,可以說是曹操得以稱王的主力干將。這些人成為名將良將沒有絲毫疑問,但他們的職務爵位卻並不能反映他們的功勞戰績,就是說,他們的功勳是一...
曹魏五子良將(三國志篇)
曹魏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相比,曹魏的五子良將似乎我們對他們還是比較陌生的,本次報導就向大家介紹曹魏的五位異姓虎將,其實曹魏的五子良將的實力同樣強勁,雖然比不上蜀漢的五虎上將,但...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
蜀漢有五虎將,對應著曹魏便有了五子良將。其實這並非當時已有的稱呼,而是在《三國志》出現之後,人們進行的總結和演義。陳壽在著史時,將關張馬黃趙並傳,又稱關羽和張飛是「世之虎臣」,於是有了五虎將的稱...
助曹操逐鹿中原的五子良將,誰才是第一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
你可知道曹魏五子良將都是誰,都為曹操作出了什麼貢獻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利中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因為當時曹操在行軍作戰是經常用這五個人做先鋒,撤軍的時候也經常讓他們五個人斷後,...
三國時期曹魏的五子良將最後的結局如何
五子良將是三國時期魏國的五位傑出軍事將領。這五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以及徐晃。《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撰寫魏書部分的時候,將這五位將軍合在一起做傳,並且評價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