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背後暴露了蜀漢政權人才政策的不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這一舉動也備受推崇。

後來也證明了諸葛亮確實是優秀的人才。

可是「三顧茅廬」故事的背後也暴露了劉備對於人才的一大弊端,劉備從不主動招攬人才,這也是來蜀漢人才政策不完善的表現之一。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

最早時袁紹等人起兵討伐董卓,袁紹和曹操曾交談過,如果事有不濟該怎麼辦,袁紹的想法是:南據黃河,北憑燕代,兼并戎狄;而曹操想的則是:依靠天下俊才,依靠道義。

顯而易見曹操的想法更深遠,曹操的戰略方針和人才政策更好一些。

此後曹操針對人才制定了制度性的政策,建安十五年,曹操下達了「唯才是舉」的法令,這樣就把人才推薦機制更加制度化,這樣就形成合力,也形成了一個制度化進程。

就這樣吸收了很多人才,曹操用了很多方法招攬人才,這樣使得他不斷壯大。

相比較而言,劉備以仁義著稱,不管到哪裡都有好名聲,在他離開荊州時,出現了十餘萬民眾相追隨的盛況。

雖然劉備做事很注重民意,但是這種「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卻欠缺相對應的組織制度做保障,此後這種理念逐漸流於表面。

劉備年輕時好結交豪俠,這也決定了他日後用人觀念,注重的是「人多」,而不是人才。

雖然他名聲日顯,能夠招攬到很多人,使得他可以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但是由於不注重人才,缺乏有效的制度機制,使得劉備最初時經常打敗仗,屢戰屢敗。

劉備也是一方諸侯,在他去荊州投奔劉表之前,劉備手下並沒有多少優秀人才,武將里雖然有關羽,張飛二人,但是能作戰謀劃和鎮守一方的雙用型人才卻一個沒有。

不是他沒有遇到這樣的人,而是這樣的人都錯過了。

縱觀劉備的人才政策,向來是來者不拒,但是也缺乏主動招攬。

劉備既沒有主動招攬的計劃,也沒用向外大肆宣揚,所以劉備早期就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有了地盤也守不住。

諸葛亮和龐統名聲日顯,劉備待在荊州那麼久,卻沒有主動招攬。

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的,劉備卻對徐庶說要諸葛亮和他一起來,徐庶說這樣的人一定要主動去爭取,劉備這才去;龐統到劉備手下,開始只是做了個縣令,後來若不是張飛,估計也得不到機會。

這種情況到了益州也沒用多大變化,除了法正,李嚴是主動投降的,其他人也不過是劉璋投降後主動收編的,劉備並沒有主動招攬過誰。

劉備在招攬人才的態度上太被動,加之沒有相應的人才組織制度,這樣就使得蜀漢人才凋敝,而三顧茅廬雖然是一樁美談,但是這也間接的暴露了蜀漢政權以及蜀漢集團的人才制度不完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

三國幾大重要戰役,你都知道嗎?

一、官渡之戰,曹操對袁紹袁紹藉口看不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兵討伐曹操。戰役過程許攸投奔曹操,並向曹操帶來情報,曹操打劫袁紹烏巢的糧倉,最終袁紹兵敗。

玄德為什麼要草廬三顧?他了解諸葛亮嗎

當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作戰時,劉備被袁紹派往汝南(袁紹的本郡)一帶活動,以打亂曹操的後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敗袁紹後,親身率軍進擊劉備,備逃到荊州,劉表令備屯駐新野,看守荊州的北門,以防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