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執掌蜀漢,為何北伐一直吃敗仗?姜維臨死時一句話道破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熠熠生輝的智者,羅貫中將諸葛亮的形象做了一些藝術上的加工,將一些本不屬於他的事跡安在了他的身上。

但即便如此,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依舊是不可小覷的超級巨星,為蜀漢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對於正史中的諸葛亮,《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這樣說過:「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當時的人並不認可諸葛亮有管仲樂毅的才能,那麼管仲樂毅到底做了什麼大事,值得自視清高的諸葛亮能另眼相待呢?管仲樂毅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管仲曾經輔佐齊桓公登上了春秋霸主之位,被後人成為「春秋第一相」。

而樂毅是罕見的軍事奇才,他曾經帶領弱小的燕國士兵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攻打了強大的齊國,創下歷史上攻下城池數量最多的記錄。

可見,諸葛亮是以出將入相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文可以輔佐君主,安邦定國,武可以以弱勝勝強,橫掃天下。

諸葛亮的才能可不是嘴上說出來的,當徐庶將他介紹給劉備後,他為劉備鞍前馬後,出謀劃策,先是和劉備分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又與他言明了聯吳抗曹的方針,一個足不出戶的種田小子有如此見識,不禁讓劉備如獲至寶,奉為上賓。

之後,他接受了劉備白帝城託孤的囑託,帶兵平定南蠻,六出祁山北伐,設計了木牛流馬,創造了八陣圖,收了姜維這個才華橫溢的徒弟,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出師表》。

而讓人疑惑的是,明明在劉備活著的時候還屢戰屢勝的諸葛亮,為什麼在劉備去世之後北伐屢次失利,最終甚至病死軍中了呢?

北伐是劉備一生的心愿,當劉備死後,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竭盡心力輔佐後主劉禪,逐漸恢復了蜀漢國力,讓天府之國變得兵強馬壯。

《三國志》曾對諸葛亮的政治才能給過充分的肯定,「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一個很善於治理國家的人,甚至治理國家的能力要勝過他帶兵打仗的能力。

但是看到蜀國恢復了實力,諸葛亮北伐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不辭辛苦,親自帶兵出征北伐。

但是北伐之路並不順利。

諸葛亮一共北伐五次,第一次北伐就因為馬謖失去了街亭這個戰略軍事要地,讓諸葛亮無奈之下班師回朝。

之後幾次,雖然勝負皆有,但是最終因缺糧,導致不得不返回漢中,而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並沒有出來和他正面對抗,活活將一代英才耗死在了軍中。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接連打敗仗,甚至耗死軍中,根本原因是什麼呢?被稱為幼麟的姜維倒是說出了實情,作為諸葛亮的入室弟子,姜維對諸葛亮北伐的失敗一直耿耿於懷,在接替諸葛亮北伐大任之後,姜維也九伐中原,最後在劉禪投降之後,還使出詐降之計,意圖復國。

然而姜維策反鍾會之後,卻被司馬昭看破鍾會的陰謀,最終鍾會功敗垂成,姜維和鍾會皆死於亂軍之中。

姜維臨死之前,仰天長嘯:「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通過這句話,我們或許看出諸葛亮屢次失敗的「天命」,其實就是國力太弱了罷了。

歸根結底,諸葛亮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都是最弱的一方,根本就不可能戰勝曹魏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自比管樂」有些大言不慚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躬耕隴畝,……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這段話文意淺顯,意思是說諸葛亮在南陽躬耕時,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