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吧!《三國志》郭嘉全部謀略整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後世很多人都認為三國時代是我國歷史上猛將謀臣最高產的時代。

無論是春秋、戰國、楚漢、隋末、元末等等時代,你能報出來的名字都很有限,唯獨三國,市井小二都能說出一長串的能人名單來。

這其中,《三國演義》的推廣作用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吧。


我在讀過《三國演義》之後,也想找尋其他時代的演義來看,卻一直沒找到什麼合適的,所謂《隋唐演義》《說岳全傳》《楊家將演義》之類距離真實歷史太遠,沒怎麼看得下去。

現代人劉洪勝寫的《楚漢英烈傳》頗有羅貫中的風采,把楚漢的故事寫的既真實又好看,我是看完了的。

但是說到人物,還是很少的。

比之《三國演義》要少太多太多了。

三國的名人數量確實多。

今天我不談演義,而是將《三國志》中郭嘉郭奉孝的所有謀略都整理出來,讓大家回味下這位奇才的風采。

【謀略1】

郭嘉對於袁紹的評價: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郭嘉原先是為袁紹效力的,但不久就覺得袁紹不是明主,要走,辛評和郭圖不理解,於是,郭嘉解釋:聰明的人要會選明主,這樣才能在他手下建立功名,袁紹只知道在形式上學周公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的真正訣竅,他能分析出很多東西來,但是重點抓不住,喜歡謀劃,但是下不了決斷,想跟他共成大業,很難!

郭嘉的這個分析可謂是入木三分了,袁紹愛才只知道學樣子,不會真正的使用。

學樣子是很容易的,只要給工資、好吃好喝招待就行了,但要真正了解各人的長短、能力並加以運用卻不是很容易。

同理,謀劃也相對容易,但是要執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謀略2】

郭嘉對袁紹和曹操的對比,也就是著名的「十勝十敗說」: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

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

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原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這段話,有點長了。

他開頭就用劉邦項羽來做舉例,雖然劉邦當時打不過項羽,但是依賴於用智,最終還是打敗了項羽。

預示著,曹操用智,袁紹雖然目前比較強,將來還是會輸。

郭嘉的這個十勝十敗說,有點誇大,實際上,裡面有重複的地方,還有些對比是無關緊要的。

我這裡給他總結歸納一下重要的方面:曹操有奉天子的名義,袁紹是謀逆;袁紹治下太寬大臣爭權,曹操法度井然將帥一心;袁紹任人唯親,招納人才只看名氣,用人疑之,曹操招人看實際作用,用人不疑;袁紹好謀劃無決斷,曹操有好的計策就立刻採用;袁紹不懂帶兵打仗的訣竅,曹操用兵如神。

從謀略1和謀略2,郭嘉的看法基本完全正確,袁紹果然是敗給了曹操,而這些缺點也都暴露無遺。

【謀略3】

郭嘉對於先攻呂布還是先攻袁紹的戰略順序的看法: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

不先取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

袁紹這個時候正在和公孫瓚爭奪河北,趁此時機趕緊打敗呂布,否則袁紹在北方騰出手來,呂布跟他聯合,就大事不妙了。

這個戰略順序的選擇,非常有見地。

呂布與曹操的勢力靠的很近,而且雙方苦大仇深,呂布必定是不會放過曹操的,如果此時就打袁紹,雖然會干擾袁紹收河北,但呂布也必然從後襲擊曹操,這樣一來,曹操兩線作戰,就會吃緊。

不如趁著袁紹打公孫瓚的時候,可以全心全意攻滅呂布,再與袁紹決戰,始終能保持單線作戰兵力集中。

而且如果先攻袁紹,讓袁紹和自己都兩線作戰,吃虧的還是曹操自己,袁紹兵多經得起消耗。

【謀略4】

曹操一時難以攻滅呂布想撤兵,郭嘉與荀攸說: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

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

呂布好幾次戰敗,現在士氣低落,而且又不聽陳宮的計謀,一定要趁這個機會一舉拿下呂布,一旦撤圍,就前功盡棄了。

這個策略的更大意義在於堅定曹操的信心,正如官渡之戰時曹操非常艱苦想要退回許昌,荀彧讓曹操無論如何也要頂住。

後來果然一舉將呂布剷除,如果現在撤退的話,呂布元氣恢復,再想攻滅他又要曠日持久了。

【謀略5】

郭嘉對於曹操想撤兵緩攻呂布的勸諫: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內外失守。

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出於《傅子》)

大體與上一個意思相同,勸曹操堅持下去,在敵人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下去一錘定音。

【謀略6】

郭嘉對曹操建議不可妄殺劉備而生害賢之名:有是。

然公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仗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

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出於《魏書》)

劉備投曹操後,程昱勸曹操殺劉備,郭嘉認為不可,英雄困難的時候來投靠,把他殺害了,天下的英才就不敢再來了,因他一個人誤了天下,不值得。

程昱選擇直接殺了劉備一了百了,沒有問題,政治家的本色本來就是非常狠毒的。

但郭嘉的這個看法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大家考慮的角度不同而已。

【謀略7】

郭嘉建議曹操處置劉備: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宜早為之所。

(出於《傅子》)

這段記載似乎與謀略6的內容相違背。

《魏書》和《傅子》的記載不盡相同。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巧妙的將這兩條矛盾的內容統一了,郭嘉先勸曹操不可殺劉備而產生害賢的名聲,但劉備帶兵去攻打袁術時,郭嘉又來勸曹操不可放走曹操。

這樣的解釋,似乎說的通,郭嘉說不能殺,但是也沒說可以放。

《傅子》裡面的「宜早為之所」不一定就是要殺了劉備,也可以解釋為處置劉備,言外之意就是軟禁起來。

【謀略8】

官渡之戰時,曹操得到孫策要襲擊許昌的消息,曹軍驚慌,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在之前,郭嘉對於先攻呂布還是先攻袁紹作規劃時,就說要先滅呂布,目的就是保持要單線作戰。

呂布雖然滅了,這時又出來一個孫策,其威懾力是相當驚人的,曹營的將士們都很驚慌,唯獨郭嘉鎮定自若。

他居然能料到孫策一定會被刺殺。

理由是,孫策比較輕佻自己為武功高強就不帶保鏢瞎跑,而且攻打江東的時候得罪了不少人。

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當時郭嘉作此判斷的真實依據了,但要是說僅僅以此能得出孫策被刺殺的結論,我是不信的。

或許郭嘉的識人之洞察,情報系統的先進是我們所未知的。

【謀略9】

郭嘉對曹操分析先攻劉備還是先攻袁紹的戰略順序: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

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

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這是在官渡之戰的戰前了。

當時劉備借著討伐袁術而叛逃,占據了徐州。

曹營將士們認為,袁紹大敵當前,劉備成不了氣候,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對付袁紹上。

而郭嘉偏偏要獨出機杼:袁紹很多疑,行動很遲緩,就算來也不快,劉備剛到那兒,沒有成氣候,火速去進攻他必定一舉獲勝。

郭嘉的這個謀略是非常大膽的。

如果說先攻呂布還是先攻袁紹的謀略中,為保持單線作戰,要先攻呂布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當時袁紹也很忙。

但這個時候袁紹已經大舉進攻了,還有時間去管劉備嗎?

郭嘉憑藉他精準的洞察能力和知人之明,判斷出袁紹行動的緩慢,可以趁機打敗劉備,然後仍然保持單線作戰。

看來郭嘉說袁紹「好謀無決」、「失在事後」並不只是誇誇其談,他做到了真正的加以利用。

【謀略10】

郭嘉對曹操提出擊袁譚、袁尚之計: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

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

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

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這條計策運用了權力爭奪的規律,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大敵當前總是能拋棄成見共同抗敵的,敵人走之後內鬥的核心矛盾會重新出現。

曹操放緩對二袁的進攻,果然他們兄弟就窩裡鬥了,曹操漁翁得利。


【謀略11】

郭嘉對曹操提出擊烏丸、劉表的戰略順序: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

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

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郭嘉看出劉表這個人比袁紹還要「好謀無決」,沒有進取之心,於是讓曹操一定要趁機徹底搞定袁紹家的殘餘勢力,如果他們藉助烏丸的實力,對於河北會有很大的威脅。

這一謀略,還是在於戰略順序的選擇。

此時烏丸方向已經成為了曹操的後方,而南方變成了前方,不保證後方的徹底穩定,前方的攻伐就不能心安。

而且郭嘉也提出了具體的進攻烏丸的計策。

這一條謀略,戰略、戰術都具備,非常了得。

【謀略12】

郭嘉對曹操提出輕襲蹋頓之計:兵貴神速。

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這條謀略是對上一條的補充,戰術更加具體,看中了烏丸的心態以為曹操一定不會遠攻,所以丟棄輜重輕裝突襲。

後果然得手。

郭嘉對於戰術上的奇謀妙計也很令人嘆服。

以上就是《三國志》中郭嘉的全部謀略整理了。

平定北方之後不久,郭嘉就病逝了。

《三國演義》中所謂的「郭嘉遺計定遼東」實際上是曹操自己的謀略,羅貫中故意張冠李戴以彰顯郭嘉謀略之強。

縱觀郭嘉之謀略,他在識人和進攻順序的戰略規划上具有高超的能力,具體戰術也擅長用奇。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後,說出了著名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更讓人暢想,郭奉孝與諸葛亮、周瑜智斗的情形。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被吹上天的人物都有誰?

今天我們來說道一期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 記得我開始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正上初中,武戲說實話很爛文戲演員們演的倒蠻好,雖說不如羅貫中寫的那樣精彩,沒有小說裡面那些神神鬼鬼的事兒,我倒是也能看的下...

亂世三國第一謀士

智幾近妖諸葛亮,老謀深算司馬懿,英姿雄發美周郎,毒士自保賈文和。 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提起三國演義中的謀士,總會首先想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眾人皆知的事跡,都讓...

比諸葛亮還厲害,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勳績,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討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個的「奇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