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是一代賢君,可孔子為什麼說他詭詐而不正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春秋霸主裡面,晉文公由於四處流亡達十九年之久,所以他吃的苦是最多的,流傳下來的故事也是最多的。

晉文公名叫重耳,最初他受父親晉獻公的寵姬驪姬迫害的時候,重耳選擇了「子不與父戰」,而且還通告他的臣民:「違抗我父親命令的人就是我的敵人。

」隨後他就開始了逃亡生涯。

這一點可以看出重耳是很孝順的。

在重耳流亡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他其實是一個沒有什麼野心的人,他只是想過一種安穩的生活。

重耳最先是逃到了娘家翟國,在這裡,他娶妻生子,日子過得悠哉游哉。

四年後,他老爹晉獻公歸西,這時的重耳是當晉國國君的第一候選人。

但重耳因為太享受現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了,就沒答應回去當國君。

這就使他弟弟夷吾(跟管仲同名)當上了晉國國君。

夷吾繼位後一直惦記著這位哥哥,心裡很不放心,於是在八年之後,夷吾派人刺殺重耳,重耳又被迫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非常好,好酒好肉金銀車馬不說,還將同家族的美少女齊姜嫁給了重耳,於是重耳在齊國又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在齊國,重耳又不願意走了,還是齊姜和他身邊的近臣把他灌醉後用馬車綁架走的。

後來重耳又跟楚成王、秦穆公等人結成了好友,當然對那些戲弄了他的國家也記在了心裡。

秦晉之好、退避三舍、割股充飢、野人賜土等等這些故事都是發生在這段時間裡。

最終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晉國當了國君。

由於他嘗盡了世間冷暖,所以他回國之後能正確處理各種事務、善待百姓,最終成為一代霸主。

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晉文公,可就是這樣一位知禮守義的君主,孔子卻說「晉文公譎而不正」。

意思就是說晉文公詭詐而不正派。

原話還有後半句,是「齊桓公正而不譎。

」這是怎麼回事呢?孔子為什麼對晉文公有如此評價呢?

孔子只是下了這個斷語,但並沒有解釋。

還好,後來宋朝的大聖人朱熹替孔子做過解釋,他說:齊桓公和晉文公二人都是諸侯盟主,都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也都是借著仁義來推行自己的武力,都屬心術不正。

但齊桓公當年敢於直接討伐楚國,還算有膽氣,而晉文公對待楚國卻是用陰謀。

所以孔夫子說了那樣的話。

另外,在《左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說孔子說過這樣的話:「以臣召君,不可以訓。

這件事是指在公元前632年(晉文公五年)時,晉文公召集諸侯在踐土會盟,而且他還恭請周天子到踐土來見他。

這件事應該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

你一個地方諸侯,怎麼能讓天子來見你呢?

對於把「禮」看得最重要的孔子來說,這當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光這一件事,就足以讓孔老夫子說他「晉文公譎而不正」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向古人學習謀略之春秋晉文公

在齊桓公之後,又一位霸主登場了,他就是晉文公重耳。五位霸主中,尤以晉文公的身世最為曲折,四十二歲出國避難,逃亡十九年,直到六十二歲才重返祖國,可以說嘗遍了人間甘苦。

晉文公重耳之一:十九年流亡大器晚成

晉文公重耳,與齊桓公身世相似,都經歷了國內諸公子爭位的混亂局面,最後成為一代雄主。而晉文公的經歷還要比齊桓公更加曲折。一 晉獻公的強國與亂國晉國始封於周成王時期,第一代封君是成王之弟唐叔虞,一開...

秦晉之好,到底是晉好還是秦好?

當年的秦國和晉國,到底是怎麼個好法。秦晉之好,釋義: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兩家聯姻。「秦晉之好」這個詞指的是兩家聯姻,也可以稱為「互結秦晉」或者「秦晉之盟」,總之是個非常喜慶的詞...

晉文公 重耳

女色亂國,爭庶奪嫡始終是中國歷史上宮廷權利鬥爭的一個主題。晉獻公的祖上原來是晉國宗室的旁支,在近七十年的宗室傾軋中他的祖父、父親共殺逐了五代國君才終於在晉國奪得了統治地位,在爭嫡奪庶中長大的晉獻...

他流亡在外十九年,最大的收穫卻是女人們

人們常說,「黃忠六十才跟劉備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挂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多歲下山談戀愛,你說你急神馬急?」對於黃忠來說,六十歲才遇到了明主劉備,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