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真是蔣介石身邊的臥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胡宗南「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貽誤軍國最巨」。

胡宗南率25萬大軍與毛澤東率領的2萬西北野戰軍在陝北打了1年,屢吃敗仗,不免令人覺得此中定有蹊蹺。

台灣後來的行政院長郝柏村曾說:蔣在晚年「對黃埔軍校的人都不願談起」此事,或許黃埔軍校里曾埋下一群中共的釘子。

他出身貧苦,早年思想左傾,艱苦樸素、不愛錢財、不好女色,是個理想主義的人物。

種種跡象讓人不得不猜想胡宗南是不是就是一名一生沒有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呢?

胡宗南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

軍校里,大家都認為他是共產黨。

這是因為他與軍校衛兵司令胡公冕過從甚密,胡公冕是公認的共產黨員。

可是,胡宗南發起組織了反共的孫文主義學會,胡宗南後來結婚還是戴笠做的媒。

所以,沒有人敢向上報告任何對胡的懷疑。

一九四七年初,蔣介石把攻占中共大本營延安的重任交給他最信任的人。

二月二十八日,蔣介石電令胡宗南進攻延安。

就在同一天,毛澤東就得到了情報,延安緊急疏散。

三月十八到十九日,胡宗南占領了延安。

占領的不過是一座空城。

當時陝北只有兩萬多部隊,不到胡宗南二十五萬大軍的十分之一。

對延安即將失陷而惴惴不安的高級將領們,看到毛澤東如此胸有成竹,既吃驚,又敬佩。

更令他們和毛身邊人驚嘆的是,向來注意安全的毛,在胡宗南進城前幾小時才離開。

胡軍的槍聲一陣緊似一陣,警衛員們催了又催,他就是不走。

最後說走,車門為他打開了,司機啟動了發動機,再次提醒他,他卻背著手站著不動,眼睛凝視著延安的標誌寶塔山。

當國民黨的槍聲已在近處響成一片時,毛才不慌不忙地向北動身,乘坐原美軍觀察組留下的吉普車。

跟他同車的有周恩來和青。

一路上,毛和周說說笑笑,用警衛員的話說:「好像這不是一次撤離後的行軍,而是平常的旅行。

到了延安東北三十公里的青化砭。

毛澤東叫司機把車開慢,凝神四下看著。

行車的公路沿著一條狹長的河谷,兩邊是黃土大山,被山洪暴雨沖刷成無數崖峁溝壑,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警衛員看見毛一邊細看,一邊情不自禁地點著頭。

一個星期後他們才明白。

三月二十五日,胡宗南的第三十一旅旅部和二千九百官兵在這裡走進了埋伏圈。

據少將副旅長周貴昌說:還未到青化砭時,他們探知那裡有伏兵,當即電報胡宗南。

胡來電斥責說:「貪生怕死,畏縮不前,非軍人氣概,絕對要按規定北進,迅速占領青化砭,否則以畏縮不前論罪。

」這個旅只好硬著頭皮往前,結果被全殲。

這時,胡把主力派往另一個方向的安塞,使他們不可能來青化砭救援。

三個星期後的四月十四日,胡軍一三五旅在延安正北羊馬河又同樣中了埋伏,死傷加俘虜五千人。

就像在青化砭一樣,可能援助的胡軍主力遠在西南方被高山深峽阻隔的另一端。

第三個輕而易舉的勝仗,是打下延安北邊五十公里處的蟠龍,那裡儲存著麵粉四萬多袋,軍服五萬多套,武器彈藥不計其數,是胡宗南全軍的補給基地。

胡宗南只派一個團加旅部直屬隊守衛,把駐紮在那裡的兩個兵團七個半旅派往遠在北方的綏德。

四月二十六日胡軍兩個兵團從蟠龍出發,兩天後發現中共好幾個旅的大部隊正朝跟他們相反的蟠龍方向運動。

他們認為「部隊不宜前進」。

但胡宗南仍堅持命令他們「急進綏德」。

五月二日到達綏德,等待他們的是空城一座。

而就在這一天,已把蟠龍團團圍住的中共軍隊開始進攻。

在胡宗南占領延安的一年中,胡軍被調來調去,從來找不到中共主力,反而不停地中埋伏,一場大似一場。

毛澤東離開延安不出一百五十公里。

他的隨從從八百人增加到一千四,包括一個騎兵連,還有一組規模龐大的電台,一天二十四小時工作,跟蘇聯以及全國各地的部隊、根據地保持聯繫。

但有一次,毛澤東差點兒遇險。

那是一九四七年六月,他在一個叫王家灣的村子裡逗留了將近兩個月,住在農民家裡。

六月八日,胡宗南手下的軍長劉戡帶著部隊突然出現在附近。

原來,毛住地的一名小學教員逃跑了向劉戡報信,說村裡有很多電台。

那天下著大雨,山路太滑又沒法騎馬。

只有一架和胡宗南聯繫的電台在緊張地工作著,機要人員曾說:「他們的行動完全掌握在我們手裡」,還說:「我們的人的身份有的直到現在也沒公開。

劉戡真被調走了。

六月十一日晚,他就在毛的屁股後面,近到毛的警衛能聽見他的隊伍說話,能看見他們的火光。

毛澤東卻滿面笑容地從窯洞裡出來,說敵人要退兵。

果不其然,劉戡的隊伍沿著山溝跑過,沒碰他們一根毫毛。

原來,胡宗南給劉戡下了死命令:「向保安南之雙兒河集結,限十四日拂曉前補充完畢。

一九四八年二月,胡宗南下令劉戡帶兩個師,增援延安與黃河之間的宜川。

此行有三條路可走,胡宗南卻指定劉戡走經瓦子街的洛宜公路。

劉戡是二月二十六日得到命令出發的。

三天前的二十三日,彭德懷的軍隊就已經在瓦子街設伏擊圈。

劉戡的先遣隊發現中共大軍埋伏,向胡宗南要求先打伏兵,「解除翼側威脅,」「如不先去掉這一翼側威脅,仍沿洛宜公路前進,不但不能完成解圍任務,而且解圍部隊本身必遭危險」。

胡宗南一口回絕,要該軍 「按照原定計劃,沿洛宜公路迅速前進」。

劉戡手下的二十七師中將師長王應尊回憶道:胡宗南的命令使全軍官兵大失所望,憂心忡忡,但亦無可奈何。

在行軍中大家低頭不語。

他們就這樣明知走進「口袋」里而不得不走進去,兩天激戰,數名將領被擊斃後,劉戡在重圍中自戕身死。

劉戡整編第二十九軍被殲後,胡宗南集團軍心渙散,連蔣管區的人心亦十分動盪,特別是關中一帶,人心惶惶,一片混亂。

陝北戰場國民黨徹底完蛋的命運就此定下,蔣介石想利用「收復延安」鼓舞人心的初衷,斷在胡宗南手裡。

蔣介石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二日的日記里寫道:「此一損失,全陝主力幾乎損失三分之一以上」。

他很清楚這都是胡宗南的責任:「宗南疏忽粗率」,「重蹈覆轍」。

然而,當胡宗南假惺惺地要求辭職時,蔣介石用傷感的滿篇空話拒絕了他。

「宜川喪師,不僅為國軍剿匪最大挫折,而且為無意義之犧牲,良將陣亡,全軍覆沒,悼慟悲哀,情何以堪。

該主任不知負責自效,力挽頹勢,而惟以撤職查辦,並來京請罪是請,當此一方重任,正在危急之際,而竟有此種不知職守與負責任之表示,殊非中正之所期於該主任者也。

蔣介石剛愎自用,無條件地信任他喜歡的人。

蔣介石居然允許胡宗南把別處的部隊也調去陝北。

美國主要軍事顧問巴爾說:胡宗南「說服」蔣介石「不斷向他的戰場增兵,使得國民黨在華東戰場後來蒙受災難」,華東一些重大損失就是「兵力西移的直接後果」。

而西移的兵力要麼沒用,要麼也被毀掉。

之後,胡宗南繼續給蔣介石帶來一次次全軍覆沒,最後一共有幾十萬大軍喪失在他手上,連同美國援蔣武器的三分之一。

後來胡宗南主持西南軍政時,曾與中共地下工作者進行過秘密聯繫,胡宗南仰天長嘆,痛苦失聲,最後因害怕「對不起校長」而拒絕和中共商談。

他到台灣後受到監察院的彈劾,說他「受任最重,統軍最多,蒞事最久」,「貽誤軍國最巨」。

彈劾最終因蔣介石的庇護而失敗。

蔣介石後來也許意識到他用人的災難性錯誤。

郝柏村說,蔣在晚年「對黃埔軍校的人都不願談起」。

或許蔣介石猜到黃埔軍校里曾埋下一群中共的釘子。

胡宗南於一九六二年死於台灣,至今也沒有資料證實他究竟是不是中共地下黨。

只當歷史懸念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延安保衛戰:毛澤東1947年曾「放棄」延安

延安保衛戰,於1947年3月13日開始。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而起。中國共產黨根據敵我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