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保衛戰:毛澤東1947年曾「放棄」延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延安保衛戰,於1947年3月13日開始。
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而起。
中國共產黨根據敵我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創造戰機,逐步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新華社發(資料圖)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部隊奮起保衛延安,打響了延安保衛戰。
只有2.3萬人的西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內外線配合,實行暫時放棄延安,誘敵深入,尋機殲敵的方針,在達到預期目的後於3月19日主動放棄延安,使敵先頭部隊進入延安空城。
延安保衛戰共殲敵5000餘人,完成了掩護中共中央機關轉移的任務。
(新華社記者王沛 王茹)
彭德懷在延安保衛戰前作動員。
(資料圖)
1947年3月13日 延安保衛戰開始。
當時《大公報》的報導。
(資料圖)
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
中國共產黨根據敵我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創造戰機,逐步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南線部隊開始從宜川、洛川分兩路向延安發動天上地下的進攻。
我西北野戰軍則組織運動防禦,遲滯、消耗國民黨軍,掩護指揮中樞轉移。
到3月18日,中共各機關已轉移完畢,西北野戰軍主動在3月19日撤出延安。
國民黨軍占領延安後,卻遭到西北野戰軍的不斷襲擾、周旋,國民黨軍疲於奔命,磨得敵人缺糧斷灶。
趁此機會,西北野戰軍再集中優勢兵力,伺機各個殲滅。
由於延安保衛戰戰術運用得當,國民黨軍損傷慘重,連中共指揮中樞的毫毛都未能碰到。
(來源:新華網)
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資料圖)
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在轉戰陝北的途中。
(資料圖)
毛澤東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
(資料圖)
毛澤東為什麼要在1947年"放棄"延安?
毛澤東要放棄延安?為什麼要放棄延安?這是當時延安的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從感情上不能接受。
當時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師哲就想不通。
他回憶說:「在延安保衛戰打響後的一天晚上,我特地從棗園騎馬急行幾十里趕到王家坪去見毛主席。
」「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
不應該攔擋他們進占延安。
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
但實際上只要他一占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
首先,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不得人心。
這是主要的一面。
不過,蔣委員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一占領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國、全世界宣布:『共匪巢穴』共產黨總部已被搗毀,現在只留下股匪,而他只是在剿匪,這樣,也就可以擋住外來的干預。
不過這只是蔣委員長自己的想法,是他個人的打算,並非公論。
但此人的特點就在這裡。
他只顧想他自己的,而別人在想什麼,怎麼想的,他一概不管。
另外須知,延安既然是一個世界名城,也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他既然要背這個包袱,那就讓他背上吧。
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
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
當地的老鄉更是想不通,毛澤東用更加通俗的語言耐心做他們的工作。
「譬如有一個人,背個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儘是金銀財寶,碰見了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
這個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他捨不得暫時扔下包袱,他的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不會打贏,要是被強盜打死,金銀財寶也就丟了。
反過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輕裝上陣,那就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和強盜對拼,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後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
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的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裡。
」
毛澤東還鼓勵廣大戰士說,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
要告訴同志們,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3月18日黃昏,毛澤東從容地吃過晚飯,同周恩來一道撤離延安。
在主動放棄延安後的一個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區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蘑菇戰術」,同比自己多達10倍的國民黨軍隊從容周旋,三戰三捷,消滅國民黨軍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這支蔣介石的戰略預備部隊,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並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美國政府在1949年發表的《白皮書》,對這段歷史有著這樣的評價:國民黨軍「攻占延安曾經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
1959年,台灣編寫的《戡亂戰史》也說:在西北戰場上,「戰鬥進行中,我軍因情報搜集無法進入匪區……影響於指揮及部署之行動不小」。
而共軍則「始終憑藉其嚴密的情報封鎖,靈活之小後方補給,以避實擊虛,鑽系流竄……不行主力決戰。
尤以陝北原已人煙寥落,匪複利用其地方組織,將僅有之人與物資等可資利用之力量全部撤離,使我軍行動之區,渺無人跡;行軍作戰,均發生極大之困難」,「我軍主力始終被匪牽制於陝北,一無作為,殊為惋惜」。
這些事隔幾年、十幾年後所作的評論,倒是多少說出了一些真情,也更加證明了毛澤東這位戰略大師當初主動撤離延安決策的正確性。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要戰役
青化砭戰役的前沿陣地。
(資料圖)
青化砭戰役
1947年3月19日,毛澤東等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部隊,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毛澤東預見到敵人占領延安後,必定要找共產黨軍隊主力決戰,在離開延安前夕,就布置了青化砭戰役。
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為了迷惑敵人,以小部兵力誘敵胡宗南部主力五個旅進至延安西北之安塞,而將主力集結在延安東北之青化砭地區,待機伏擊敵人。
敵為保其側翼安全,派整編二十七師三十一旅旅部及一個團沿成榆公路北犯。
3月25日,進入解放軍伏擊圈內,解放軍以六倍於敵的兵力,展開猛烈攻擊,經一個多小時的戰鬥,全殲敵軍近3000人,活捉其旅長。
青化砭戰役烈士紀念碑(資料圖)
青化砭戰役解放軍指揮隊伍。
(資料圖)
青化砭戰役示意圖(資料圖)
青化砭戰役布防圖(資料圖)
青化砭戰役國民黨軍俘虜(資料圖)
羊馬河戰役中的解放軍宣傳隊(資料圖)
羊馬河戰役
1947年4月14日,國民黨軍第一三五旅進入瓦窯堡以南的羊馬河地區伏擊圈內,西北野戰軍預伏部隊突然發起猛攻,經過6個多小時戰鬥,全殲國民黨軍4700餘人,生俘代旅長麥宗禹。
18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戰局的轉折點》的社論,指出解放軍此次羊馬河戰役與青化砭戰役一樣「足稱為模範的戰例」。
「第一三五旅的被殲,標誌著胡宗南從此走下坡路」,「西北人民解放軍戰鬥力的上升,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
社論認為,「西北戰局的轉折點,同時就是全國戰局的轉折點」,並預計「從四月開始的兩三十月內,蔣軍將由攻勢轉變成守勢,人民解放軍將由守勢轉變成為攻勢」。
蟠龍戰役(資料圖)
蟠龍戰役
1947年5月2日,胡宗南集團主力進占綏德。
當日黃昏,西北野戰部隊對蟠龍守軍突然發起攻擊。
守軍憑藉外圍高地和堅固工事抗擊。
至4日16時,西北野戰部隊奪取了蟠龍東山守軍主陣地,黃昏攻占全部外圍陣地。
接著發起總攻,戰至24時,攻克蟠龍鎮。
蟠龍戰役,解放軍西北野戰部隊對陝西省北部國民黨軍補給基地延安縣蟠龍鎮進行的攻堅戰。
蟠龍戰役中繳獲的山炮(資料圖)
蟠龍戰役舊址(資料圖)
主要將領
羅元發(資料圖)
人物小傳:羅元發,福建龍巖人,1910年11月15日生,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工農紅軍,歷任紅12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紅15軍直屬隊總支書記,紅九軍團新42團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1師1團政委、1師政治部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北疆區委書記、新疆分局委員、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顧問等職。
(來源:解放軍報)
革命舊址
楊家嶺革命舊址(資料圖)
楊家嶺革命舊址
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北約3公里處,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20日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先後在這裡居住。
楊家嶺革命舊址(資料圖)
棗園革命舊址(資料圖)
棗園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西北約8公里處,是中共中央書記處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棗園革命舊址(資料圖)
棗園革命舊址(資料圖)
王家坪革命舊址(資料圖)
王家坪革命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北,隔延河與城相望,是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舊址分為南北兩院。
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王家坪革命舊址(資料圖)
王家坪革命舊址(資料圖)
南泥灣(資料圖)
南泥灣
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
1941年至1944年,八路軍359旅在王震率領下屯墾南泥灣。
他們靠一把極頭、一支槍,將昔日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好江南」,為粉碎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做出了巨大貢獻。
28集電視劇《保衛延安》海報
28集電視劇《保衛延安》劇照
28集電視劇《保衛延安》劇照
電影文獻紀錄片《延安保衛戰》
(本文綜合解放軍報、新華社、新華網、國際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