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劉備憑什麼當大哥大?劉備有什麼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和三國戲中的劉備是一位"大仁大德"的主子,然而也是一具無才無智的木偶,以致民間有歇後語:劉備的江山——哭來的。
甚至連哭他也不會,比如對付魯肅索荊州的哭,還是諸葛亮導演的。
這就令人費解了:在群雄逐鹿、英才擇主而事的時代,他若真是這麼個孱頭,憑什麼吸引人?智勇雙全的趙云為何要拋棄公孫瓚而投奔他?滿腹經綸的諸葛亮為什麼會許他以驅馳?憑他的"仁德"?多少經學家的"仁義道德"比他更純粹。
憑他是"劉皇叔"?劉姓宗室遍天下,他是破落戶,劉表、劉璋早已是一方諸侯,有根有基。
這個答案在《三國志》中。
歷史上的劉備並非平庸之輩。
諸葛亮不全是因為要報知遇之恩才為之鞠躬盡瘁的。
《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即推誠相待),厚相結納。
"劉備在某些方面比如說駕馭、拔用人才上確有高明之處。
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載: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欲用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勸阻道:"黃忠的名望,向來比不上關羽、馬超,現在讓他們平起平坐,馬超、張飛在跟前,親眼見到他功勞,還可以解釋清楚,而關羽在遠方聽到這個消息,只怕必定不高興。
這樣任命黃忠不太妥當吧?"劉備說:"這個,我自然要加以排解。
"於是黃忠便與關羽等人齊位了。
創業之際,晉升一位高級將領舉足輕重,影響全局,諸葛亮顧慮重重,劉備卻大膽行事,成竹在胸。
"信賞必罰"、選賢授能是歷代明主良將治國治軍的準則,諸葛亮何嘗不知道?他也承認黃忠勇冠三軍,平益州、大敗夏侯淵立了大功,理應升賞,但他屈服於關羽的"剛而自矜",怕將領之間擺不平而失和,不敢堅持用人原則。
劉備不論名望論實績,不怕矛盾怕失人,而且有辦法消除不利後果,可見他的膽識才智確有高明之處。
這也許就是他這個織席販履出身的人之所以能聚集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試想,當初劉備若因關羽、張飛不悅,而不敢大膽任用諸葛亮,劉備集團能轉敗為勝開闢根據地嗎?奪取益州後,劉備若疑慮重重,不敢任用董和、黃權、李嚴等劉璋的舊部,不敢任用吳壹、費觀等劉璋的姻親,不肯任用劉巴等舊仇人,使他們"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怎麼能出現"有志之士,無不競功"的新局面?
而諸葛亮在用人問題上謹小慎微,太注重搞平衡,不敢大膽起用豪俊人士,給蜀漢事業造成的損失不可低估。
他明知關羽驕矜,不是抑其狂悖,而是滿足他的虛榮心。
當馬超來降時,諸葛亮也曾迎合關羽的心理,誇他絕倫逸群勝過馬超,"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助長了他的狂傲,以致後來辱罵東吳求婚使者,輕蔑部將,種下了失荊州的禍根。
劉備死後諸葛亮當國相,破格選拔的文臣武將很少,落得"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沒有大批英才,蜀漢怎麼能不走向沒落呢?若拿西漢人物作比,劉備知人善任的魄力似劉邦,諸葛亮則以治理內政見長似蕭何。
陳壽評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
蜀漢五虎上將都是什麼出身,誰是富二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劉備手下眾臣勸諫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成為漢中王之後,封了五位大將,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趙雲,翊軍將軍。這就是《三國演義》...
揭秘:猛將魏延為什麼不是三國五虎將?
三國五虎上將分別是哪五個人呢?五虎將又稱五虎上將、五虎大將,是《三國演義》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五人的稱號,《三國志》中,陳壽將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五人合為一傳並...
魏延為什麼不能躋身進入蜀漢第一武將行列之內?
在劉備入主蜀中的時候,馬超駐葭盟關,張飛駐巴中,關羽駐荊州,魏延駐漢中,其中漢中是蜀中的門戶,地位的重要性應該是只次於荊州的,但是劉備手下的武將第一行列中為什麼只有關張黃馬趙,能夠扼守如此重鎮的...
諸葛亮此舉,是害關羽失荊州的最大隱患!
關於關羽失荊州,我們聽到最多的莫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天材地造寫過一篇《關羽獨守荊州,孤軍作戰,劉備竟不派一兵一卒救援,是備要羽死?》的文章,說明了關羽北上伐魏是勢在必行,不得不如此。其實...
五虎上將誰最能打仗?有人在1700年前劃分了三個檔次
首先明確一點:本文並不討論單挑和武力。因為在實際的戰爭中,身為統帥的將領以身犯險去衝鋒陷陣,並不多見,也不值得提倡。所以,在這裡,作者衡量武將能力的標準是帶兵打仗,指揮戰鬥。從蜀漢的五虎上將各...
誰言趙雲僅僅只是劉備親衛?趙雲戰功位列「五虎上將」名副其實!
不知從何時起,關於趙雲的流言蜚語便從未停歇過,如趙雲只是劉備的親衛頭子之一(另一人是陳到),直到劉備死後才有機會出戰;還有的說趙雲一生征戰卻從未受傷,這是對一名戰士的侮辱,趙雲有沒有受傷,史書上...
三國時的五虎上將,劉備和諸葛亮最看不起哪一個?你必定猜錯
後漢三國時期,隨著東漢王朝土崩瓦解,四方豪傑並起,逐鹿中原。常言說時勢造英雄,戰火紛飛的亂世,催生出一大批謀臣勇將,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武在疆場上一較高低。三國都湧現出燦若繁星的傑出人才,東吳有周瑜...
盤點三國時蜀國劉備、諸葛亮及「五虎將」生平事跡,看誰活得最長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少年時拜盧植...
蜀漢滅亡究竟要怪誰:若劉備遵守這八個字,也許三國歷史將被改變
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政權、次年劉備建立蜀漢政權、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開始,三國正式成立,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我們都知道在這三個國家中,蜀國是最先滅亡的,而對於蜀國的滅亡,與兩場戰役...
趙雲不被劉備重用?九成人都錯了,其實陳壽早已言明
大多人看過三國後有個疑慮,劉備曾評價趙雲「渾身是膽」,為什麼從不讓他統領三軍?因此就認為趙雲不被劉備重用。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本是就是個偽命題。以蜀漢方面為例,看看劉備用人的三種形式。
此成語諸葛亮用來勸架,治標不治本,最終釀成大錯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若問誰是蜀漢陣營中的第一猛將,大概是最沒有爭議的:關羽。無論是功績還是威名,關羽可謂首屈一指。曹魏大臣談及此事時也是這一觀點。可見在當時,即便沒有水淹七軍這樣的偉績...
蜀漢那位將軍才是劉備的心腹大將?
蜀漢先主劉備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也是勵志的。他從一介白衣到三分天下,靠的不止是智謀和運氣,更多的靠的是個人魅力。無論是關羽和張飛,還是諸葛亮等人,都心甘情願的跟隨他,那麼蜀漢那麼多的將軍里,誰...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