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派關羽去擒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可以這麼說,諸葛亮派關羽去華容道埋伏擒拿曹操,是諸葛亮及《三國演義》裡面用人用的最妙最精彩的一次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在赤壁之戰前魏國的實力要遠超吳國和蜀國,所以只有孫劉聯盟才能抵抗曹操。
而在赤壁之戰後,由於曹操大敗,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而吳國此時比魏國和蜀國相對來說都要強一點,最弱的還是蜀國。
按照當時的局勢,只有放走曹操不和魏國結仇,繼續用魏國來牽制吳國,蜀國才能自保。
如果直接放走曹操,周瑜定會以此來定諸葛亮的罪,無法向吳國交待。
而關羽當年被曹操收留,受曹操的恩寵,關羽一直想報答還恩,卻沒有機會,因此心裡始終有一個疙瘩。
也正因為關羽和曹操的這種特殊的關係,再加上關羽義字勝過自己生命的性格,所以諸葛亮才讓關羽立下軍立狀,去華容道擒拿曹操。
等關羽范下軍令後更可以好好挫挫關羽的傲氣,以便以後能夠更好的聽從自己的指揮。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諸葛亮讓關羽去華容道擒拿曹操,一下子就解決了四個難題,其一解決了必須放走曹操而又不能放走曹操的兩難局面。
其二解決了周瑜給自己設下的陰謀,向吳國有了個更好的交待。
其三壓下了關羽不聽從指揮的傲氣。
其四讓關羽放下了心中的那塊疙瘩,以便以後真正要擒拿曹操時不會誤事。
所以說諸葛亮的才華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日本人評價的三國名將,張飛、關羽墊底,呂布第二,第一齣人意料
日本人眼中的三國名將,可能讓中國人大跌眼鏡。作為另一個國家對中國古代人的評價,沒想到與中國人自己的評價出入那麼大。其中對三國實力派的十大武將的排名,就與中國人的看法相當的不同。像為大家所仰慕的劉...
孫權為什麼要借荊州給劉備?後來為什麼又偷襲取之?原因並不簡單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諸侯爭霸的代表之一了。三國中每個勢力都把「謀略」、「計謀」、「權術」等,發揮到了極致。剛剛接觸三國時,一直認為三國只是簡單的三國爭霸,不過是魏國打吳國和蜀國,蜀國和吳國...
倘若吳國這三人沒有英年早逝,必可改變三國局勢,甚至可統一三國
談三國,說得是三國,然而我們談論三國時,主要談得是蜀國和魏國,總會忽略掉吳國,這位三國時期的超級勢力之一。為何會這樣,主要是吳國沒有多少有名氣的武將和謀士,像蜀國有五虎上將,魏國有五子良將,而吳...
諸葛亮的「八陣圖」是被誰破了?
諸葛亮的''八陣圖''無人能破,因為它變幻無窮,這是諸葛亮用畢生的精力在前人基礎上,發揮創新研究出來的。史書記載姜子牙、管仲、李靖、韓擒虎都用過,能受到這麼多的軍事家的青睞,說明八陣圖確實很牛逼...
歷史上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是假的,但曹操確實是從華容道走的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
上天給了曹丕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可惜他卻沒有把握住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尤以諸葛亮、劉備、曹操、孫權等為傑出代表。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實力最為強大,吳蜀兩國團結在一次才是魏國的對手。畢竟魏國占據北方,而吳蜀兩國合起來才是南方。
華容道釋放曹操,關羽其實上了當
《三國演義》中寫到:赤壁一戰,曹軍大敗。曹操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命,一路上連遭伏兵劫殺,最後只剩三百餘騎往華容道走去。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濕透,個個不...
曹丕本可趁機滅了蜀國,為何回頭攻打強盛的東吳呢?原因太簡單
許多朋友說三國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個階段,那就是曹操死之前和曹操死之後。喜歡曹操的朋友們認為曹操是一個文治武功雙全、有雄才偉略的一個英主,所以覺得曹操死後的三國索然無味,後面只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爭鬥的...
諸葛亮派關羽去守華容道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當時曹操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面對曹操的強勢進攻,孫權才聯合劉備,打了赤壁之戰共抗曹操。戰後周瑜對荊州垂涎欲滴,畢竟荊州居東吳上游,順流而下對東吳威脅太大。荊州又沃野千里,利盡南海。要不是聯...
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故意放走他?這才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三國故事,總有說不完的精彩。當時曹操正是兵強馬壯之時,一心南下的曹操只想收服江東,甚至還想不戰而勝。但是真正率兵南下才發現,劉備已經和孫權聯合,以一敵二的曹操自然是敵不過,甚至被諸葛亮布置的重重...
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守華容道?原來都是套路!
話說三國之中,最經典的戰役莫過於赤壁之戰了,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諸葛亮和周瑜的一把大火,燒的曹操丟盔棄甲,敗走華容道,讓曹魏政權不得不修養生息多年才緩過來,正是因此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