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典出黃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有德

大雷池悠悠蕩蕩,東吳一條帆船從都城溯江向西而行。

體魄魁偉的外交家魯肅站立船頭,掃視茫茫水國、大片江洲。

遠方的天幕下,雲團翻湧,江水滔滔,似千軍萬馬搖旗吶喊於前。

「大都督,船至尋陽了。

」尋陽縣治所在今黃梅西南,東吳大將呂蒙任尋陽令、駐軍屯田的地方。

魯肅新近接任周瑜領兵,前往陸口,正是志得意滿。

手下人知道,魯肅曾與周瑜力排眾議主戰,又為東吳獻出聯劉抗曹、鼎足江東的戰略,結果大敗曹操,孫權甚是倚重。

士族出身的魯肅以為呂蒙只是一介武夫,向來輕視,並未打算停船。

手下有人提醒:「呂蒙將軍功名日顯,您應該登岸禮見啊。

」魯肅這才停船。

於是,呂蒙設宴款待,有了魯肅過蒙屯下的故事,有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典故。

《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勸學》載:三國孫權手下大將呂蒙,小時候沒有機會讀書,初不習文。

一天,吳王孫權開導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說:「卿等如今身當要職,掌管國事,不可不學習啊。

」呂蒙推說軍中事務繁多,恐怕不容再讀書了。

孫權耐心指出:「孤不是想要你鑽研經書做博士啊!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些見識罷。

卿言軍務繁多,誰多於孤呢,孤尚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孔子說過,『吾尚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習一定會有收益。

東漢光武帝擔任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

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

偏偏你們為什麼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聽後很慚愧,自此發奮學習,終日不倦。

他涉獵過的書,連老儒生也趕不上,逐漸成長為一位有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

此時席上,兩人酒過三巡,縱論天下大事。

呂蒙談吐不凡,顯得知識淵博,很有真知灼見。

魯肅非常震驚,不由得起身離席,挨近呂蒙,輕輕拍著他的背,感嘆道:我一向以為老弟只有勇力,如今你的才幹謀略,再也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

呂蒙笑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長兄何見事之晚乎?」接下來,呂蒙又為魯肅籌劃了三條計策,魯肅非常感激,鄭重接受,誠懇要求拜見呂蒙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拜別尋陽而去。

許久之後,孫權稱讚:人到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有了榮華富貴之後,更要放下架子,認真學習,輕視財富,看重節義。

德行兼備,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

這個故事有多種版本,可稱孫權勸學,也可叫作魯肅過蒙屯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指的是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數日後,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

別人已經有進步,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

成語後來形容對人重視,另眼相看。

故事告訴人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眼光看待事物。

引申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觀點看待同一事物。

這個故事發生在尋陽。

當年尋陽縣令呂蒙的縣衙在今天的黃梅西南的蔡山。

呂蒙在尋陽駐軍屯田。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典故,出自黃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 的歷史典故

「士別三日」呂蒙原是一介武夫,經孫權勸學後,漸有學識,魯肅稱士別三日,「非復吳下阿蒙」。現以「士別三日」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即更刮目相待。現在的人,進步很快的意思。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出自於哪裡?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常用來表示"別人已有進步,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的意思,那麼,這個說法最早出自哪裡,又是用來形容誰的呢?"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語出史書《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最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