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十大最傳奇的事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也是令人津津樂道。

十大傳奇之首: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是一個終結性的傳奇,整個三國演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這個傳奇的註腳。

這個傳奇也為人與人之間增加了一種新的關係,雖然兩千年後有個叫古龍的說兄弟是用來出賣的。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張角率領農民起義,反抗朝廷,起義軍頭戴黃巾作為記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黃巾起義」。

東漢皇帝為了鎮壓「黃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

這天,劉備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後又擠過來一個黑臉大個兒,名叫張飛。

兩個人便商量一起去參軍。

劉備和張飛來到一個酒館。

他們正喝著酒,一個紅臉大漢進來了,喊道:「快給我拿酒來,我急著去參軍呢!」劉備見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風,就請他一起喝酒。

這人名叫關羽,因為殺了本地的惡霸,才來到這裡。

劉備說:「我們一起干一番事業吧!」三人喝完酒,一起來到張飛的桃園。

他們在桃園裡對天起誓,結為兄弟。

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義」。

十大傳奇之二:曹操

魏晉時期若論文採風流,曹操不做第二人想。

那句話怎麼說來得,詩歌來源於生活。

帝王將相,特別是帝王常擅長作詩,就是因為他們具備其他詩人很難得到的生活體驗,其詩往往長於氣勢——連流氓劉邦都能寫出大風歌。

曹操的詩作完全擺脫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絲暴發戶的驕矜。

「對酒當戈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詩,完全是以一個詩人的態度來寫的,抒發的是詩人曹操複雜的內心,而不是權相曹操的帝王情懷。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讚嘆。

宋代以前詩詞中的用典常是詩人對前輩的敬禮,比如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就比較典型,特別是漢代,詩作或從詩經(樂府),或從楚辭(賦),這種對前輩的敬禮與膜拜比比皆是。

而曹操這裡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不著痕跡,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輩,可以說為後世樹立了典範。

曹操在江北戰船之上,手執短戈,吟出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個形象,是曹操極富傳奇色彩的才華和人生的一個漂亮的縮影:仿佛置身事外,卻又身在其中。

十大傳奇之三:威震逍遙津

張遼,有武勇,有將略,有忠義,有作說客的才能,是三國第一狂——關羽的好友。

王歆贊曰: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為第一。

從征柳城,格斬蹋頓;並鎮合肥,突權麾下。

以八百破十萬眾,賁育不過其勇也。

合肥之戰,勝不僥倖,乃得「急」、「裂」二字。

急者,料敵於先,乘敵不備,破敵未合。

權以重兵來犯,以為當者披靡,城守皆深溝高壘,不敢出應,是以惰將統驕卒。

逆而擊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眾,以強踐弱,前指渠魁,立奪三軍氣也。

設權杖槊當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勢在,則遼必無功矣。

不體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敵,是權在合肥之謂也。

遼既破賊,長屯居巢,以懾吳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

世多名將,鮮能終始,時移勢易,勝負難以逆料。

而「張遼雖病,不可當也」語,是真畏敵也。

遼能全功,或端賴權之功耶?一笑。

十大傳奇之四: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論其知名度可謂千古一戰。

但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以弱勝強的戰役不勝枚舉,其中也有很多對中國當時局勢的改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為什麼獨有赤壁之戰能得到這樣的殊遇?蘇軾一語道破:「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是的,赤壁之戰既是三國時期一場重要的戰役,更是三國豪傑們一個最大的舞台。

在赤壁,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敵進我退之類的戰術思想,更有三國豪傑們為了各自的目標所做的努力和堅持。

每一個戰術步驟的實現,都是雙方謀臣猛將殫精竭力的結果。

在這個舞台上,周瑜,孫權,張昭,魯肅,黃蓋,甘寧,劉備,孔明,趙雲,曹操,徐庶,龐統,甚至蔣干,茅介,于禁輪番出演,共同演繹了這一傳奇。

英雄們的傳奇讓人拍案,自然容易成為百姓的談資,但赤壁的經典和傳奇還不止這些,赤壁之戰向我們比較真實的反映了一場戰爭的經過與得失。

實際上,曹操在接受連環計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樣做會為魏軍帶來什麼弱點,但由於對周瑜全面反擊的力度和時間嚴重估計不足,接受了這個建議。

周瑜對火燒赤壁的準備則相當充分,有步驟的提高了部隊的士氣,又趕上蔣乾和黃蓋所起的作用,成功的實施了火計。

火計最大最大限度的打擊曹軍的士氣和決心,士氣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吳軍從而一鼓作氣擊潰了曹軍。

由於把握住了決定戰爭勝負的核心,又通過雙方將領的行動表明了勝負的天平傾斜的過程,赤壁之戰才成為了現在的經典。

十大傳奇之五:六出祁山

諸葛亮跟隨劉備打了半輩子江山,白帝城受託孤後繼承先帝遺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終於無功而亡。

這些本身就已經非常傳奇了,再加上老羅的偏心,這一段更顯得神乎其神。

所謂傳奇者,是一些人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話傳說不同。

所以,在此我們摒棄關於諸葛丞相的一些裝神弄鬼的事跡,來說說可信一些的事實。

蜀國國力不強,但有險可守,勵精圖治、不以卵擊石應該是比較明智的,大權在握的諸葛亮也大可當個幾十年太平宰相。

但諸葛亮為了實現對劉備的承諾,選擇了置自己和萬民於水火,企圖憑一己之力北伐。

在這樣一個敵強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點點失誤,就象我們後來看到的,任何不利都會導致蜀國退兵,因為他們的本錢實在太有限了。

所以諸葛亮不聽魏延的勸說,因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進程,失敗則會直接導致退兵。

諸葛亮並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但是他輸不起,所以他必須保證不敗,所以諸葛用兵一生謹慎,所以當他遇上司馬懿這樣旗鼓相當的對手時,不行險就是對方不涉險,不敗就意味著不勝。

偶然的敗因因為丞相輸不起屢屢成為必然,必敗的命運成就了六出祁山的傳奇。

十大傳奇之六:關羽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註定成為一個傳奇。

作者為了成就這個傳奇,為關羽做了許多特殊的安排。

華雄出來,關羽上去就給砍了,等呂布出來的時候,卻從來都是張飛上去挑。

長板坡擺明了是不勝之仗,關羽於是就去借兵去了,沒趕上。

所以所謂的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實在大謬,真正常勝的唯有關雲長。

那種叫什麼鳥來得,沒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飛,他落下的時候就是他死的時候。

關羽也是這樣,他上場就橫掃一切,白衣渡江寫的不是他的敗,而是他的死。

關於關羽的種種傳奇這裡也就不說了,只提兩點有趣的地方。

1,曹操作為三國第一反派,死的實在是值。

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呂布拍了一下,拍出個隱患。

最後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呂布差的武聖關羽嚇了一下,引發了隱患致死。

被兩大高手聯手滅掉,這也夠傳奇的。

2,封五虎上將後,關羽脾氣來了,說什麼張飛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張趙馬黃論實力沒人能跟他並提,論關係勉強張趙馬還湊合。

諸葛亮看了後居然回信說君候威震華夏云云,意思是您說的確實是對,真是挺逗的。

然後關羽還將諸葛亮的信遍示賓客,生怕別人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潛台詞是關羽這麼說話,蜀國沒人會說個不字,人家就是這個范兒。

十大傳奇之七:百騎劫曹營

「百騎劫曹營」又名「百騎劫魏營」,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見於小說第六十八回。

這個故事是繼「威震逍遙津」之後又一個與魏吳交戰有關的精彩片段,將東吳大將甘寧的豪勇與膽氣展露無遺,也成為眾多三國迷心目中甘寧的巔峰時刻。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萬人馬攻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飲馬長江。

孫權率兵七萬迎擊,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

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挫其銳氣,為此特賜米酒。

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共食。

吃畢,甘寧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碗,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

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甘寧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卿見知於至尊,孰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三國志·吳書·甘寧傳》)?都督見甘寧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

然後,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

至二更時,甘寧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沖入曹營,斬得數十級還。

孫權大喜,賞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

曹操見難以取勝,駐了一個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

從此,孫權對甘寧更加看重。

十大傳奇之八:隆中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這一千古名篇,許多人能夠倒背如流。

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三國時期南陽系知識分子群體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

炒作的結果是曹操頗為所動,孫權不置可否,劉備心嚮往之。

後來心懷天下的劉備排除萬難見到了年輕的諸葛亮。

此時的孔明先生與後來一生不行險的諸葛丞相併不一樣,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樣,心情激動的他自然的產生了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的想法(他後半生對此的堅持當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過去之後,君臣之間的寒暄是何等相見恨晚。

在此不傾向於認為三分天下形勢圖早有準備,,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間提出了隆中對。

有這種想法是因為隆中對中雖然有足夠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卻是理想主義色彩,主席的「指點江山」想必就是藉此有感而發。

魯迅說三國把諸葛亮過於神話了,不管怎麼說,隆中對出現了,魚和水相遇了(劉備的這個比方為劉備加分不少),君臣從此開始一步步的實現他們對天下的規劃。

隆中對,視天下英雄如無物,是劉備孔明的豪情。

十大傳奇之九:長板坡

故事簡介:長坂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領三、四十隨從回去尋找,找了一圈沒有找到卻殺死淳于導救了糜竺和甘夫人。

趙雲把二人送到長坂橋險些被張飛誤解其背叛劉備,虧得簡雍解釋澄清事實.於是趙雲把甘夫人託付於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

亂軍之中趙雲又刺死了夏侯恩並奪得了由其佩帶的曹操的寶劍」青罡」,後於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裡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把阿斗託付於趙雲後不顧趙雲勸阻跳入一口枯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數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安全殺出重圍。

十大傳奇之十:血戰宛城

故事簡介:宛城之戰是197年漢末三國之前軍閥曹操和張繡之間的一場戰鬥。

張繡取勝,曹操敗逃。

公元19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

曹操甚為歡悅。

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張繡感到受辱,想報復曹操。

曹操聽聞張繡不快,計劃除掉他,事泄。

張繡反叛曹操,趁夜突襲曹操營寨。

由於曹操對突襲沒有防備,張繡取得了優勢。

曹操上馬逃之夭夭,將軍典韋在後阻止敵軍進入寨門。

但張繡軍從其他寨門殺入,包圍典韋。

典韋身邊只剩十餘人,拚死戰鬥。

典韋手持長戟左右刺擊,殺敵軍十餘人,屍橫遍地。

典韋負傷十餘處,仍堅持戰鬥,將兩個敵軍士兵挾死。

剩下的敵軍不敢上前,典韋又上前殺死數人,傷重,瞋目大罵而死



張繡軍不敢上前取其首級,直到他們確認典韋已死,隨後還營。

曹操的兒子曹昂把戰馬讓給父親,並勇敢地在後阻攔張繡軍。

儘管他為父親逃脫爭取了時間,卻被包圍殺死。

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陣亡。

此時,曹操已撤到舞陰。

得知典韋之死,他痛哭流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也就這十個故事!

武則天從小遭家暴?;三國也有潛規則?;古代避孕有奇招?雍正暴斃求真相!這個歷史有點野兒!關注微信公眾號:趣說野史,有聽有看有好禮,每天輕鬆漲知識!三國演義原著太長,沒時間看?文言文太拗口,看不太...

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傳奇的人物事件(下)

十大傳奇之六:關羽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註定成為一個傳奇。作者為了成就這個傳奇,為關羽做了許多特殊的安排。華雄出來,關羽上去就給砍了,等呂布出來的時候,卻從來都是張飛上去挑。長板坡擺明了是不勝之仗,...

《三國演義》中10大傳奇事件:威震逍遙津

1、桃園三結義 一個草編手工藝者,一個殺人犯,一個屠戶,橫向聯合起來做什麼合適呢?比較客觀的說是人肉餡粽子,劉關張兄弟三人卻心比天高,他們的理想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段三國的閱讀體驗不同尋常,...

《三國演義》中10大傳奇事件:威震逍遙津

1、桃園三結義 一個草編手工藝者,一個殺人犯,一個屠戶,橫向聯合起來做什麼合適呢?比較客觀的說是人肉餡粽子,劉關張兄弟三人卻心比天高,他們的理想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段三國的閱讀體驗不同尋常,...

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最傳奇事件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盤點三國演義中十大傳奇的人物事件(上)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二十四猛將,呂布/趙雲/典韋前三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神...

趙雲是如何死的?趙雲竟然不是五虎上將

手裡龍膽槍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趙雲,想必是很多三國迷的心中偶像,不過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可沒有三國演義里描繪的那麼神乎其神,而所謂的五虎上將,也僅僅是羅貫中虛構,趙雲根本排不進五虎上將之中。熟讀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