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開啟海上繁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設港口促進貿易,親力親為支持科技

趙匡胤,開啟海上繁榮

呂文利(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研究員)

毛澤東有一首著名的詞叫《沁園春·雪》,裡面有「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句,其中「宋祖」指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雖然是一介武夫,「稍遜風騷」,但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200多年的混亂期,開啟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極為繁榮的朝代——宋代。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就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隨著指南針發明、航海術發展,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也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海上貿易量居世界前列,是當時最重要的海洋國家之一。

要造就這樣一個經濟強國,除了得有馬背上一統天下的魄力,更要具備除舊布新的精神。

而趙匡胤,就是這兩種能力最好的詮釋者。

點檢做天子

927年,趙匡胤出生於後唐的洛陽夾馬營,即現在的河南洛陽瀍(音同纏)河回族區一帶。

他從小就能力過人,騎馬射箭均十分出眾。

公元948年,22歲的趙匡胤投靠了後漢樞密使郭威,隨郭威四處征討,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滅後漢立後周,趙匡胤被任命為東西班行首。

後周太祖郭威執政時,竭力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後周欣欣向榮。

954年,郭威駕崩後,其內侄柴榮繼位。

一次,柴榮讀著來自各地的文書,在一個錦囊里看到一句讖語——「點檢做天子」。

這句讖語讓柴榮心生不安:難道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有謀反之心?一番考慮之後,柴榮提拔愛將趙匡胤代替張永德當上了殿前都點檢。

959年,柴榮病逝於汴京(現河南開封),年僅7歲的恭帝柴宗訓繼位。

天子年幼,趙匡胤便有了謀權篡位之心。

960年,他趁著出征的機會,留下人在城中散布「點檢做天子」的讖語。

一時謠言四起,出征的人馬也有意與城中呼應,慢騰騰地走。

走到離都城不遠的陳橋驛,趙匡胤手下一個善觀天象的人看到 「日下復有一日」,直呼天有二日,人有二主。

這時趙匡胤的親信士兵就煽動其他人鬧了起來,五鼓時分(早上4點左右),大家就嚷嚷著要點檢做天子,到天亮時,都逼到趙匡胤的住處了。

待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為趙光義)佯裝進去匯報情況後,趙匡胤才打著哈欠出來,裝作一副渾然不知的模樣。

這時士兵們一擁而上,把黃袍披在他身上,山呼萬歲。

趙匡胤也沒推辭,上了戰馬,環顧左右,說:「我有號令,你們都聽吧?」大家紛紛下馬說:「唯命!」於是,趙匡胤就宣布了3條命令:一是到了京城以後,不許驚犯後周太后和幼主;二是不得侵犯朝廷大臣;三是不准搶掠朝廷府庫、士庶之家。

就這樣,趙匡胤「被迫」兵變,回師開封。

而當時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都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自然二話不說打開城門接應。

趙匡胤幾乎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史稱「陳橋兵變」。

很快,柴宗訓禪位,趙匡胤即位,改國號為宋。

為絕後患,趙匡胤取消了殿前都點檢一職,徹底終結了「點檢做天子」的讖語。

杯酒釋兵權

由於趙匡胤是靠兵變奪的天下,因此他在黃袍加身之後,徹夜不能寐,生怕他手下的大將再像他一樣,又弄個「黃袍加身」。

他問謀士趙普應該怎麼辦?趙普說:「原來政權不穩是因為藩鎮太重,君弱臣強,為今之計,只有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

」趙匡胤聽後,恍然大悟。

961年七月初九,晚朝之後,趙匡胤召集石守信等開國功臣喝酒。

席間,他悶悶不樂,訴說衷腸:「要不是大家幫忙,我還當不了天子,但是當了天子後,反而覺得不如做節度使的時候快樂,從早到晚都睡不著覺。

」石守信等人一聽,趕緊問道:「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下安定,誰還敢有異心?」趙匡胤說:「自古以來,有哪個人不圖富貴?你們都是我的好兄弟,肯定沒有二心,但是你們的屬下不一定,萬一有人把黃袍加到你們的身上,你們不想做天子都不行了。

這下大家都懵了,都知道已經受到了猜疑,而且怎麼接話都是兩難:如果說哪怕是屬下給自己黃袍加身,自己都不當天子,豈不是否定了趙匡胤當初黃袍加身的合法性;但如果說當,那更是得當場人頭落地。

於是石守信等人就哭了起來,希望趙匡胤指條明路。

趙匡胤環顧了一下這些跟著他打江山的兄弟,說:「人生在世,白駒過隙,莫不如多積聚些金銀,購置些田地和房產留給子孫,每天唱歌跳舞,豈不美哉?」

石守信等人一看沒有其他選項,大家都是精明人兒,趕緊上前謝主隆恩。

第二天,這些大將就紛紛上表稱病,乞求解除兵權。

趙匡胤一一準許、重賞,成功收復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集權統治的重要一步,也標誌著宋朝重文抑武時代的開啟,並被後世子孫作為「祖宗家法」所繼承。

趙匡胤掌握兵權後,就開始忙著對外擴張。

他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逐步平定南方地區。

公元965年,趙匡胤滅後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還俘虜了南唐後主李煜。

大宋初建時,領土大概只有今天的河南、山東全部,陝西、江蘇、湖北大部,山西、甘肅各一小部。

經過趙匡胤南征北戰,到976年,宋朝已將南方大體平定。

為日後東南沿海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創造了穩定的環境。

在廣州設「海關」

除了平定南方,一統中原,趙匡胤在發展經濟、促進海外貿易上也頗有建樹。

據說他剛登基不久,就有三佛齊國來朝貢。

三佛齊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現在蘇門答臘島一帶,唐代時就通過海路遣使向中原朝貢。

來宋朝的三佛齊國使者所呈的貢物里有通天犀,是一種珍貴的犀牛角,上面有類似龍形的圖案,「龍形騰上而尾少白」,左邊有一個字形,定睛一看是「宋」字。

而當時三佛齊國並不知道新王朝國號為「宋」,趙匡胤認為這是天意,遂大喜,就用這個犀牛角做成了玉帶,每逢郊廟之祭必系之。

此後,宋朝與海外各國和地區的交流日益加深。

971年,宋軍攻滅南漢後,趙匡胤就在廣州設市舶司,這是宋朝設置的第一個市舶司,相當於現在的海關。

市舶司主要負責收稅,包括船舶往來,貿易交流之事,是宋王朝拓展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貿易的重要窗口。

當時在市舶司貿易的商品,中國方面主要是絲綢和瓷器,外國商品主要有象牙、犀牛角、香料等,其中香料以乳香為最大宗。

乳香是乳香樹分泌的樹脂,可用來製造香,寺廟和百姓需求最大。

也可入中藥,治療耳聾、中風以及「婦人血氣」等,主要產於大食(現中東一帶)、印度、波斯等地。

這些地區的土人用斧頭砍傷樹皮,使樹脂流出,凝結成塊,之後用大象運送至海邊,再由大食商人裝船運送到三佛齊國進行貿易,最後由三佛齊國等東南亞商人運送至宋王朝的沿海口岸。

這條線路也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海上絲綢之路支線。

此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宋朝又在杭州、明州(現寧波)、泉州、密州(現山東諸城)等地設置市舶司。

1077年,廣州、明州、泉州三大港口市舶司交易的乳香達17.5萬餘公斤,廣州一地就占90%以上,可見貿易的繁榮。

宋代皇帝一直注重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發。

在宋朝,與中國通商的國家和地區50多個,根據現代考古發現,在南亞、東南亞、歐洲和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現。

因此,人們又把當時的海上貿易線路稱為「海上陶瓷之路」。

發展海洋科技

要想打造海洋大國,光開設「海關」是遠遠不夠的。

趙匡胤還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他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使知識分子的地位迅速提升;同時,他鼓勵科技發明和創造,親力親為給天下作榜樣。

史書記載他非常關心造船事務,還親自到造船的地方觀看,查看炮車,觀看水戰,表明他很重視科技事務。

正是因為有皇帝對科學技術的高度重視,才使宋朝誕生了像把指南針應用於航海這樣偉大的技術革新,對當時的航海技術而言是一種飛躍式的進步。

在指南針被應用於航海以前,人們航海主要依靠北極星來進行導航。

但這種導航方法比較受限,陰雨天就無法觀察日月星辰。

唐朝時,有人根據天然地磁場,將原本用於觀測朝向、風水的司南應用於航海。

到了宋代,司南被改造為指南針。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記載了指南針的四種安置方法;北宋軍火家曾公亮在《武經總要》里記載了一種指南魚的製法,即把薄鐵片剪成魚形,之後使其磁化,放到水面即可指示南北;曾首次記載媽祖顯靈神跡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書,也記載了朝廷使者渡海時,陰雨天全靠「指南浮針」。

可見,指南針正是在宋代得到了改進和廣泛應用。

指南針應用於航海的技術發明不久就在絲綢之路上傳播開來,造福於往來商旅,尤其是對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水手們幫助極大。

也正是在航海上的廣泛應用,使指南針得到一次次改進,並促進了西方新航路的開闢,進而成為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條件之一。

英國學者李約瑟曾高度評價指南針等四大發明:「如果沒有火藥、紙、印刷術和磁針,歐洲封建主義的消失就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四面環敵的朝代。

在趙匡胤統治時期,北方有遼等強大政權,通陸路去往中亞的絲綢之路被阻隔,因此他著力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重視文化科教,使航海術和造船術迅速發展,使國家經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因如此,宋代雖然始終危機四伏,卻書寫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燦爛的一頁篇章。

歷史選擇了趙匡胤,趙匡胤也未辜負歷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環球人物雜誌(ID:globalpeople2006)

環球人物官網:

http://www.globalpeople.com.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原來是山寨版的「黃袍加身」?

一提起陳橋兵變,大家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黃袍加身,而且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仿佛黃袍加身只有趙匡胤做過一樣,那麼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經過吧。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崩,...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

趙匡胤能做皇帝,多虧了這個人替他背黑鍋

說起趙匡胤,我想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趙匡胤是大宋王朝的建立者,也被稱為宋太祖,「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宋祖說的就是他。趙匡胤(927年-976年),出生於河南洛陽,祖籍河北保定,我國著名...

宋朝最會演戲的皇帝是他!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部分都很有才華,特別是開國皇帝都會表演,演的讓人信以為真。歷史上開國皇帝演戲最精湛的要數趙匡胤了。在他一生中,他表演了兩場重要的戲,一場戲讓他當了皇帝,一場戲讓他穩定了政權。我...